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養生,莫養死

養生,莫養死

養生,莫養死

咱們接著上回《你我皆凡人,大家都有病》的話頭繼續聊,既然病與非病根本沒有截然區分的界限,那麼為了更大程度地遠離疾病,我們是不是得在平時做些什麼保持相對健康的狀態呢?比如咱們試試養生,吃點兒補品啥的?

我相信一定會有一部分讀者覺得這個題目很奇怪,身邊的養生者倒是見得多了,誰會去養死啊,用得著提醒別人不要去養死嗎?

這是因為很多人還沒意識到養生的明目之下究竟隱藏了多少危害,痴迷養生,很多時候非但不會產生有利於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還真的可能讓人提前奔向人生的終點,一路向西天去了。

求生是一切生物的本能,螻蟻尚且貪生嘛,萬物靈長的人類貪生怕死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不無誇張地說,你我之所以能來到這個世界上,很大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祖先都是貪生怕死之輩,換句話說,倘若不是我們的先輩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卑微隱忍地奮力活下來,他們的血脈是不太可能流淌在我們的身體里的。

尋常動物為了生存和繁衍,一生當中大部分在做的事情就是覓食和交配,或者說只幹了一件事情,交配——因為吃東西也是為了活著等待著交配的機會以及交配的時候更有氣力啊。

但人類除了也跟動物一樣主要幹了這兩件事或一件事之外,古人的腦袋瓜子里還盤旋著更複雜的東西,因為隨著人類生產力的進步,那就總有那麼一些人無論食物資源還是交配資源他都不缺的(比如黃帝),那麼這些人就琢磨著如何才能更長久地享用這些資源,甚至來生來世繼續享用呢?

這其實就是古代養生思想出現的動機或者說根源。

在人民普遍都在疾病的肆虐下活不太久的古代環境中,你卻想活得更久,只能說,你想得挺美啊。

嚴格說來,養生並不屬於治病的範疇,而是防病,在這一領域,中醫里有一個頗被推崇的理念,即「不治已病治未病」,這個理念先進不?

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了。

比如說,哈爾濱這個十八線省會城市,經濟上屬於全國最墊底,但堵車的程度倒是跟一線城市有的一比,那我這種人又不愛早起,緊趕慢趕的坐上公交車還老堵車,遲到了還得被主任罵一頓,於是我就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我幹嘛坐公車去上班呢?我飛著去,不就不會被堵了嗎?

養生,莫養死

可是我會飛嗎?

不會。

那你說個屁呀!

古人這個「治未病」的提法,就是屬於這種情況,即想得挺美噠。但落到實處,那效果就一塌糊塗了。以清代皇族為例,9位清帝,共生育皇子113人,其平均壽命32.6歲。有意思的是,反倒是未入關前的努爾哈赤的皇子16人,平均壽命竟高達47.19歲,可見入主中原,學會了漢人養生之法其延年益壽的效果有多麼神奇。

當然,養生觀念並非中醫獨有,其實釋儒道三家均有闡釋,釋家這種今生修來世的玄幻養生咱就不說了,土生土長的道家養生思想大部分已被中醫吸納繼承,儒家的養生思想,近些年倒是頗有些老樹開花的繁榮景象,這其中極具危害的一種思想即缺德致病學說。

在儒家的養生體系中,「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既然「仁者壽」,那麼「不仁者」會是什麼結局?

儒家養生思想的內容核心在於養德,即注重以內在的德性來浸潤生命,切莫說儒家所謂的有些德行在今天看來無疑是荒謬的(比如宋明理學家主張「存天理,滅人慾」),就算那些不與現代文明相悖的價值取向,養德就能有助於自己的身體健康了嗎?

如果認為較高的德行修養有助於維護健康,那麼必然會得出生病者是缺德的人這一荒謬的結論,這對於那些原本就被病痛苦苦折磨肉體的病人來說,無疑是在精神世界裡又被雪上加霜。

比如一位認證為抗癌協會的主任醫師曾在微博聲稱:


有愛就不易患癌。美國霍金斯博士說:「很多人生病是因為沒有愛,只有痛苦和沮喪,振動指數低於200」振動指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磁場。最高1000,最低為1。喜歡抱怨、指責、仇恨別人,指數只有三四十,不斷指責別人過程當中就消減自己很大的能量

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現代醫學認為,癌症是多因素多效應多階段多基因性疾病,搞清其成因有極大困難;其次,作為癌症的可疑病因或危險因素必須符合以下一些條件:聯繫的強度、可靠性及特異性,劑量效應關係,時間效應關係,生物學方面的合理性。

所以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知的確切的癌症病因還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吸煙,某些病毒,膳食,暴露於特定的理化因素,除此之外就是個體的遺傳易感性。這是目前醫學的局限,即使窮盡當下的手段,也只能做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癌的概率,尚不能萬無一失。

當癌症的病因理解起來複雜,預防手段執行起來困難(比如有人就是難以戒煙),愛可防癌的謬說就具備了孽生的土壤。可惜這一觀點,卻無可靠的證據支持,更具危害的是,此種謬說的流行是對已經患癌的病人的二次傷害,試想一下如下場景:

一個腫瘤專業的醫生在帶領年輕的醫生查房,此時病人懇切的問道:

「大夫,我這病是咋得的?」

醫生回答說:

「哦,因為你缺德(愛)。」

這種缺德致病學說,從人道主義精神來說,甚至比遠古時代的醫學解釋更加不堪,遠古時代在搞不清楚確切病因的情況下,可能將這種情況歸因於邪魔入侵,這種解釋是把病人視為需要被關照的無辜受害者,而缺德致病學說,等於是讓患者為自己患癌承擔部分道義責任——讓患者在忍受病痛對肉體折磨的同時,還要面對精神世界的道義拷問,這才是真正的缺德。

近些年來,國內缺德致病學說沉渣泛起,甚至衍生出了有神論及因果報應的疾病觀,比如說有一個叫劉有生的神棍,大肆宣揚的「性理療病」理論就屬於此類,他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及一位患惡性腫瘤的5歲小兒,因媽媽的贖罪(三次給公公認錯),居然不治而愈了。劉有生所謂的「性理療病」對疾病的解釋,就是得病——找性理原因——悔過改正——痊癒的過程。

不過這媽媽對公公不孝,疾病報應到孫子身上,這算哪門子道理?

這一套說法,在文化層次比較低的人群中,很有市場。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惡性腫瘤一直就存在自愈的個案,僅舉兩個北京兒童醫院(王煥民、秦紅、韓煒報道)的例子:


病例1:14個月女嬰半年來下肢逐漸癱軟,後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惡性),因腫瘤邊界不清,未能手術,也未採取其他治療,但在隨訪中,發現下肢癱軟逐漸恢復,腫瘤消失;

病例2:18月男患,腹膜後神經母細胞瘤,因腫物巨大手術無法切除,僅取病理,術後家長放棄治療,6年後患兒仍健在,複查超聲腫瘤消失。

對於這種惡性腫瘤自行消退的原因,目前還沒有滿意的解釋,這也就是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另類醫學包括前述神棍總喜歡用個案碰瓷的原因。

說到底,既然缺德致病學說根本不成立,那麼通過養德以促進健康的養生法自然就不可靠。

而道家體系的養生法相對而言在形式與內容方面就豐滿的多,比如最為大家熟知的便是滋補傳統。

這種滋補傳統其實就是各路保健品在我國長盛不衰的最根本原因,但由於這一大類產品的效果根本不可靠,所以基本上每個產品都只是暢銷一時,而後便蹤跡不見。正所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沒幾年,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所熟悉的什麼505傻功元氣袋、三豬口服液、骯離1號口服液,大陽神口服液等等如今在市場上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長江後浪推前浪,那些產品已經悉數被更有廣告活力的後代同類產品拍死在沙灘上了。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目前仍在熱賣的幾款產品我就不點名了,大家只要記得凡屬保健品範疇的,統統沒用就行了。

當有人告訴你屎不能吃的時候,你非得問那狗屎呢,這讓人很為難。

需要特別提一下的是我國人民最喜愛的補品人蔘,關於人蔘的研究不少,但主流的觀點是可能啥用也沒有,什麼增強體質啊壯陽啊之類的,完全禁不起嚴格的對照臨床試驗的檢驗。

古人在選擇草木入葯時,往往會受到其外形的暗示,人蔘嘛長得跟長鬍子老爺爺似的,所以就能延年益壽唄,這屬於原始的交感巫術。與人蔘類似的產自美國威斯康星州的西洋參也一直被華人熱捧,但美國本土的洋人卻並不買賬,美國家庭醫師學會認為,人蔘缺乏有效的科學證據。

一說起人蔘的問題,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民族感情很受傷,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也沒必要自卑,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老鄰居印度有一種很出名的印度神油,為什麼在偉哥出現之後,就無人問津了呢?就是因為這類東西原本就沒什麼用,電影《我不是葯神》中對此也有提及,程勇的印度神油放在隔壁的小旅館裡結果根本就沒人動。

養生,莫養死

提到這檔子事兒,就不得不提及中國還流行著一種節慾養生法,認為一滴精十滴血,不可縱慾,結果持這種觀點的男人,白白便宜了隔壁老王。

其實那玩意兒的成分並不神奇,你省著用它也攢不下,不管你年輕的時候用,到了歲數這個功能一樣會走向衰竭。

道家還有一種秘密流傳的房中術,主張采陰補陽,這種思想當然是惡臭,因為他們把女人不當人,而是當作可用於滋補的容器,他們在行事時,堅忍不泄,直到女方丟了,這倒是客觀上增進了女方的快感,後代有些性學研究者居然以為這是中國古代就比較重視女性性體驗的證據,那就太胡扯了。

這種男性對損失精液的恐懼,其實與歷史上的因性致病學說有關,關於這個,我們在後面的文章中再詳細討論,在本文中你只需要記住節慾養生是不靠譜的就行了。

西方人因為沒有各種烏七八糟的養生傳統,所以在保健品的問題方面,不像中國這麼嚴重,比較典型的例子,應該是不少美國人堅信長期口服維生素對維護健康有好處,但其實維生素這類東西只在缺乏致病的時候補足了有用,額外多吃就屬於太撐了。

近期剛剛有一項跨度18年,包括近200萬人的研究,提示常規吃維生素之類的膳食補充劑並沒什麼鳥用,可見在貪生怕死沒事兒瞎吃補品這方面,洋人也沒聰明到哪裡去,啥時候讓他們集體接受一下中醫的洗禮,分分鐘把他們那些國家也變成保健品的天堂。

養生,莫養死

對於補品的問題,民國時期的作家周作人曾說到:


補藥還在得勢,卻又加上了洋貨,有些人不吃補藥了,改用十全大補維他命丸,維他命丸當然有它的用處,但用處只是補不足而已,足了就好,多餘悅耳別無利益。

這道理說得夠明白了,有些現代人卻仍是不懂,只是不斷重複地上著相同的當,幸虧這些人最終都會死去,否則只要他活一天就得上當一天,美好的有限人生都被用來怕死了。

至於某種尋常食物的神奇功能的強調,各位一律不要信,什麼綠豆什麼茄子的,堅持均衡膳食即可,食物就是食物,五穀雜糧肉蛋奶菜而已,哪有什麼神奇的。

如果保健品僅僅是沒用也就罷了,還有相當一部分有風險,比如古人服用的各種丹藥散劑之類,很可能有神經毒性,現代流行的一些保健品可能干擾正常睡眠,影響兒童發育,甚至有一些連衛生標準都不達標,前一陣子有一個著名的政治審判中,那位女當事人不就是吃某種補品搞得自己重金屬中毒了么……至於新聞里時不時地報道有些人自服草藥導致中毒而死的更不必說了。

養生,莫養死

所以,養生or養死,還真是一線之間的事兒。

最後,可能有些讀者朋友仍然不死心,保健品真的一點正面的價值都沒有嗎?那倒也不盡然,我認為如果保健品可以賣的足夠貴的話,那麼它在調節貧富差距方面的價值還是值得肯定的。

養生,莫養死

在那些價格非常昂貴的可算奢侈品的保健品消費領域,窮人確實表現出來了遠遠高於富人的智慧,因為他們窮得根本沒那個犯傻的資本。

其實,窮只是天下第二難治的病,而那些看不懂本文的人,得的才是天下第一難治的病呢。

關於防病呢,今天就說這麼多,各位記住一點即可:保健品沒鳥用。

下次我們談治病《醫死,不醫生》,咦?這是啥意思啊?大夫只管死人不顧活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復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人體最佳洗澡 睡覺 鍛煉時間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療法(PNF)國際認證

TAG:康復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