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知府下鄉遇和尚攔路,自稱是建文帝,送到北京後,被供養至壽終

知府下鄉遇和尚攔路,自稱是建文帝,送到北京後,被供養至壽終

原標題:知府下鄉遇和尚攔路,自稱是建文帝,送到北京後,被供養至壽終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後,皇孫朱允炆繼位。皇位還沒坐熱,一眾藩王之中,實力最強、野心最大的燕王朱棣打起「靖難」旗號,公然造反。戰爭延續了三年之久。最後,朱棣的軍隊浩浩蕩蕩開進了南京金川門。


朱棣命令土兵火速包圍皇宮,突然間,皇宮火起,烈火熊熊,濃煙滾滾。朱棣策馬火速衝進皇宮,四處搜素,卻不見建文帝的蹤影。八天以後,在灰燼里發現了一具屍骨。朱棣以為一定是朱允炆,誰知查驗是一具女屍,乃是建文帝的結髮妻子馬皇后。



那麼建文帝到底哪裡去了呢?在明朝歷史上一直是個疑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中有一個說法是這樣的:明英宗正統十二年,廣西恩知府岑瑛下鄉巡查民情,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六七十歲的老和尚攔住去路,左右衙役呵之不避,自稱是建文帝。


岑瑛聽後大驚,失蹤了近五十年的建文帝重現人間,他不敢妄自作主,立即派人將老和尚送到京師。進京後,在英宗皇帝面前,無人能辨認他的身份。老和尚說:「老太監吳誠在么?他一見便知。」



幾十年的風霜雨露,使朱允炆變得老態龍鍾,連吳誠一時也認不出來。吳誠忽然想起建文帝的左腳趾頭有一顆黑痣,於是請老和尚脫下鞋襪,果然有一顆黑痣,這下子確定是建文帝無疑了,就捧著建文帝的腳痛哭起來。


身份確認後,該怎麼處置老和尚呢?明英宗想來想去,將朱允炆安居在大內生活,宮中人稱呼他為老佛爺,又活了十多年後才壽終,安葬西山,不封不樹。


那麼當年建文帝是如何逃出皇官,幸免於難呢?據他自己講是這樣:朱棣打進金川門時,知道大勢已去,再無回天之力。悲憤萬分,本想一死了之。在身旁的太監王鋮對建文帝講:「當初太祖升天之前曾對我說:曾留下一個厘子,囑咐大難臨頭時打開它。閘子取來打開後,只見裡面有袈裟一、伽藍一、剃刀一、度牒一。於是與兩位近臣落髮為僧,逃出皇宮,往來於西南深山古寺之中,達四十餘年之久。



四十年間,兩位近臣先後去世,只剩下建文帝孤零零一個人,大概是受夠了東躲西藏的日子,乾脆現身,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此事記載於明代人著作之中。姑且不論真假,但是明英宗下令釋放建文帝的小兒子朱文圭,並派人照顧其起居卻是事實。朱棣奪得皇位後,將朱文圭被圈禁在中都鳳陽高牆之內,到了明英宗時期已有五十多年。朱文圭獲得自由後,連牛馬都不認識,沒多久便死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大觀園 的精彩文章:

娶個埃及老婆要多少彩禮錢?中國男人要不厚道的笑了!
相師對屠夫說:此女必為皇后,後來果然應驗,但卻被董卓誅滅滿門

TAG:文史大觀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