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明指什麼
佛學
07-20
釋迦牟尼佛應此賢劫第四個文明紀百歲人壽時出世,說法四十九載,佛教五明(即五大類學問)內容包括五大方面:
一是內明:闡述生死涅槃因果,內含人生規律(古人稱之為「道」者)。
二是因明:辯證法與邏輯學。亦即從現象所顯示的根據、理由或原因,去推理或探求事物本質的方法、知識和學問,是摧邪顯正的楷模,也是契合真宗的途徑和理由。北魏吉迦夜譯《方便心論》,梁真諦譯《如實論》,因明之學開始傳入中國。其後玄奘傳習因明。窺基作《因明入正理論疏》六卷,成為漢地研習因明的主要典籍。
三是醫方明:即佛教醫學,包括醫、葯二部分,是關於病因、病相、病理、救療方策等等學問;醫方明相當於現代的醫藥科學和醫療技術。釋迦牟尼在世時,其弟子耆婆對醫藥就有所貢獻。隨著佛經的傳譯,天竺醫術也傳入中國,佛經中的「地水火風」和「四百四病」之說,早為中國古代醫學界所採用。
四是工巧明:工藝、歷算、技術等學問。其包括的範圍很廣,據《瑜伽師地論》工業明處稱:農,商,事王,書、標、計度、數、印,占相,咒術,營造(雕塑),生成(豢養六畜等),防那(紡織、編織、縫紉),和合(調解爭訟),成熟(飲食業),音樂等十二種均屬此。
五是聲明:語言文字學,包括音律等等與語言相關的學問,是研究語言和名、句、文身等如何構成的學問。


TAG:佛語與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