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培養原創繪本人才的「央美」實踐亮了

培養原創繪本人才的「央美」實踐亮了

原標題:原創繪本人才培養的「央美」實踐

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生作品展中,城市設計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的作品再次大放異彩。無論專業評價、社會口碑還是參觀量,都創近年新高。這一現象也再次引發人們對繪本創作人才培育的關注。

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生作品展中,城市設計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的作品備受青睞

雖然「繪本熱」已有多年,但與引進版相比,我國原創繪本仍處於「在寂寞中堅持」的階段,原創作者少、專業編輯缺、資金支持匱乏等因素,使得原創優秀繪本寥寥無幾。而成功率低、回報率更低的現實窘境,也使得原創作者步履維艱。更為深層的問題是,我國只有極少數高校開設了相關專業,且大多處於探索階段,在課程設計上還有很多爭議。而在社會層面,繪本人才的進修渠道幾近為零,以致有志者只能自學成才。因此,在繪本的社會需求巨大的背景下,原創繪本人才培育急需破題。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在國內高等院校中首開繪本教學先河,經過十幾年的教學探索,建立了一整套自主創新的繪本教育體系,已培養出一大批懂繪本、懂出版,具有策劃、編輯和繪製能力的年輕創作力量。目前在工作室輔導下已陸續出版繪本40餘冊,部分已輸出國外版權,並獲得國內外諸多獎項,在中國原創繪本教學和品質上起到引領和典範的作用。日前,記者採訪了該工作室部分老師和畢業生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以期呈現他們的經驗和思考。

發現「本心」

變成感性豐富的雜家

合格的大學教育,應該培養具有完整人格和獨立精神的人,而不是製造一個個「社會成品」。繪本教學的首要原則是不迎合出版市場,不搞「產」字當頭,而把教學和研究放在首位,依照繪本創作的自身規律,做出引領中國出版市場的繪本,再行「學以致用」之道。

作為中央美院繪本創作工作室負責人,楊忠也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12年來,如何「教」,並教出「高度」,是她面臨的最大課題。經過深思熟慮,該工作室本著「學術為先,應用為本,推崇新意,關聯社會」的原則,在課程設置上將「學、研、產、用」相結合,通過年復一年的教學實踐逐步整理和完善了繪本教學體系。

《會,再會》/作者:姚佳琪

「學生在大學三年級時進入工作室,這一年會培養他們初步建立繪本創作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繪本審美力以及思維方法的落實,通過理論講述和案例解析,虛題實做(如自選題小書的製作,翻頁連貫的視覺呈現)和實題實做(進入出版流程)等,達到這一目標。比如,學生們的第一門課程「繪本造型基礎訓練」教他們學會刻畫人物和在畫面中表達情緒;學會運用情緒,刻畫擬人化的動物;學會把握人物性格,創作合適的環境;學會理解大師作品,在臨摹中學習方法;學會用畫面講故事,懂得收集並利用資料;學會如何用翻頁講故事,建立繪本書籍創作思維等。進入四年級後,學生便要完成獨立創作的繪本作品,包含文稿、繪製、排版、裝幀等多方面的能力體現。」楊忠說。

該工作室一直主張不以學習「技能」為主,要「以情動人」,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提倡多讀書,否則繪本中的文學性及人文情懷就無從獲得。「對學生而言,學會講好故事,將自己打磨成一個思考能力與藝術創作能力兼備的繪本創作者,是一生的課題。因此,在我們有限的教學時間裡,首先要讓他們的感知敏銳起來,發現『本心』,學會表達。」在楊忠看來,繪本創作還需要跨越眼界的障礙,學生要努力變成「雜家」,變成感性豐富的人。為此,工作室也十分重視繪本的交流、推廣,時常舉辦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創作者的文化交流活動,收穫了豐富的學術成果。「我們力求通過各種方式,帶給學生一種思維上的啟迪,教會他們思考,建構自己的思維體系。這些『技能』之外的用力是教學的關鍵。」楊忠說。

《你能找到它嗎?》/作者:鄭曉萌

在原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副主任汪家明看來,當前高等院校對繪本人才的培養仍處於摸索階段,部分學校將其放置在插圖系、版畫系等很不合理。「因為繪本創作不僅僅需要繪畫技巧,更需要懂得兒童心理、兒童情趣,否則就只是一個畫家。原創繪本作者的培養是繪本發展的重要指標,所以培養方法非常重要,央美的經驗值得推廣。」汪家明說。

圖像很重要

但也不能差文字一口氣兒

中國本土的文化和價值觀怎樣通過生動有趣的視覺表現傳達給當代的孩子和成人,讓圖與文的結合達到一個國際化高度,並以繪本的形式輸送到全世界,不僅是繪本創作的理想,也是央美繪本工作室的師生們一直為之努力的方向。在他們看來,與繪本有關的方方面面,似乎格外需要追問「初心」。因為那是學生打算踏入繪本之門時最單純的動機,也是開始創作時的原動力。

「繪本創作往往都源於點子,然後慢慢變成故事,再變成好故事,進而變成適合繪本表達的故事,這中間是一個需要很多修改的漫長過程。而最終的呈現,也可能與最初的想法大相徑庭。」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文字顧問向華說,繪本教學最重要的是誠懇,不要口號,要挖掘學生自身最想表達的東西,然後再探討適合這個題材的圖文方式。他們在教學中對文本寫作訓練非常重視,因為好繪本都是基於創作者的人生體驗而產生的,只有根植於內心的故事才最真實、接地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幫助他們找到這一特點,是我們的重要工作。」

《花饃饃》/ 作者:范江帆

由於繪本面對的主要是學齡前兒童,繪本的文字拿捏之難可以想像。好的兒童文學和童話,不一定適合繪本的方式表達。一方面,視覺表達最重要,文字不能搶戲,圖文在整個創作過程中需要不停地調整。另一方面,文字的風格須與圖像的氣質相統一,一些優秀繪本中甚至還加入了現代詩、朦朧詩或者民歌的味道。

中央美院繪本專業2014屆優秀畢業生董亞楠如今已是央美城市設計學院基礎部教師了,她至今記得楊忠老師的一句話——繪本就是陽春白雪,真的喜歡才來做。「發自內心的喜愛是繪本創作的核心,單純真摯的表達最打動人、也最有力量。創作就是不斷挖掘和表達自我的過程,要先把自己變成一個可挖掘、會表達而且還有意思的人。」董亞楠說,繪本作者要打開眼界,看到更多好東西,要保持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敏感,保護好自己的孩子氣。

其實對於很多年輕的繪本作者來說,他們直到進入大學才真正開始接觸這種創作模式,因此需要完成系統的知識儲備和針對性訓練。「對他們來說,畢業後也許並不一定繼續這一專業,但其藝術鑒賞能力、藝術判斷能力,包括周邊工作的能力等都會提高。他們不一定會成為好的繪本作者,但可能會成為好的繪本編輯、評論人、平面設計師、裝幀設計師等。所以,中央美院繪本創作工作室的工作其實是一個大人才庫的概念,這是其最大的貢獻。」兒童閱讀推廣人、紅泥巴讀書俱樂部創始人阿甲說。

作者是繪本的父親

編輯是母親

在很多業內人士眼中,中央美院繪本創作工作室之所以做得越來越好,是因為老師們越來越強、越來越有經驗了。但與央美繪本專業畢業生每屆20人的數量相比,社會上的原創繪本作者人數居多,如何使他們脫穎而出,使他們的作品獲得社會認可呢?

「這就需要發揮編輯的重要作用。很多成熟的創作者都不是幹這一行出身的,多因各種機緣對繪本創作產生興趣,然後磨鍊出來。一個繪本作者的成才,首先要有興趣,他可能沒在學院專門地學習過,但要通過大量的閱讀具備基礎知識。其次他一定要遇到好的老師,這個好老師就是編輯。好的編輯能夠帶著他們一點點進步。」在阿甲看來,央美繪本創作工作室可以普及的經驗是,他們的老師很強,而且越來越強,他們既像老師,也像編輯,有時候還像保姆,能挖出學生心靈的很多東西。這種專業的繪本編輯在出版市場上非常缺乏。中國的原創繪本能否興起,就取決於能否成長起這樣一批好編輯。「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我們需要有好的伯樂,當然也需要給他們足夠空間拓展。出版社應少炒選題和概念,不特意追求速度,不忽略一部優秀作品誕生所需要的必要步驟。從某些程度上說,創作者是作品的父親,而編輯則是母親。」阿甲說。

《小小人的大世界》/ 作者:徐詩婷

據汪家明介紹,出版社以前幾乎沒有專業的繪本編輯,現在慢慢有了,部分大的出版社也成立了專門的繪本部門。「一些繪本編輯其實也是繪本創作者,他們的創作能力很強,但整體上這種專業編輯還是很少。」他說,繪本編輯的特殊之處在於,他可以在繪本故事的連續性、文圖關係,甚至是繪畫的形象、內容的角度等方面深度參與,甚至有時會指導作者如何創作。在繪本完成過程中,繪本編輯和作者交流非常多,這與繪本這種圖文合一的形式有關。繪本編輯的工作不僅僅是編輯文字,它還要編輯圖畫和文字之間的關係,每一頁和下一頁乃至和整本書的關係。有些編輯工作是帶有藝術性的,比如可能這樣編也行,那樣編也行,所以繪本的編輯有很大的特殊性,也會對作者有很大影響。「繪本編輯一般都很了解大眾喜歡何種繪本,但作者不一定懂,特別是在中國,無論是繪本作者、讀者還是出版社,對於繪本的理解還遠遠不夠。」汪家明說。

在小活字圖話書編輯、設計主管,中央美院繪本專業2012屆優秀畢業生卜凡看來,好的編輯能發現一個「不完美」作品中的價值,即使它不會暢銷,也會充分尊重作者的想法,願意花精力跟作者一起打磨,在每個探討爭論的過程中給予作者積極正向的引導。卜凡畢業後獲得過多項國際設計大獎,並於2015年加入小活字,參與編輯和設計小活字的原創及引進繪本。「國內現在還很缺乏專業的繪本編輯,尤其近兩年有些出版社為了搶選題,會把一個年輕作者捧得很高,給出很多許諾,其實這種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不利於年輕作者的長久發展。」卜凡說,對於剛剛進入這個領域的創作者來說,有懂繪本的編輯把他領到對的創作路子上非常重要,方法對了,未來才能做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化報 的精彩文章:

奈及利亞中國文化中心精彩講述中國故事
走進悉尼中國文化中心,愛上「中國文創產品展示周」

TAG:中國文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