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注中華葯膳養生文化,科學調節身心健康

關注中華葯膳養生文化,科學調節身心健康

?什麼是葯膳??

葯膳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葯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葯膳配方,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簡言之,葯膳即藥材與食材相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它「寓醫於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葯借食力,食助葯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葯膳的概述

葯膳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不斷探索、積累而逐漸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一門臨床實用學科,是中華民族祖先遺留下來寶貴的文化遺產。

幾千年來,中國傳統醫學就十分重視飲食調養與健康長壽的關係,它包括食療,即用飲食調理達到養生防病治病作用。中醫學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葯膳食療保健經驗,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因而葯膳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推行中醫藥膳食療保健,不僅為中國人民的健康長壽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於促進世界衛生保健醫學的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

葯食同源,寓醫於食

現代葯膳的發展是在總結古人經驗的礎基上,得以進一步完善,其運用更加附合中醫理論的發展,並注意吸取現代科學理論的研究和應用,具備其理論化、科學化的發展方向。其發展特點更具有多樣化。

其一,總結應用前人的經驗而不泥於古,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從中醫的陰陽五行、臟腑理論、中藥藥性及配伍等理論為指導來配製用膳,長期以來,已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的理論體系。如遵循中藥藥性的歸經理論,強調「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以酸養骨,以辛養筋,以咸養脈,以苦養氣,以甘養肉,以滑養竅」等;提倡辨證用藥,因人施膳,因時施膳,這些主張已經是很成熟的食療原則。這些記載表明,中國早在西周時代就有了豐富的葯膳知識,並出現了從事葯膳製作和應用的專職人員。

其二,成書於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就載有:「凡欲診病,必問飲食居處」、「治病必求其本」、「葯以祛之、食以隨之」。並說:「人以五穀為本」,「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於腸胃」,「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蔬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葯膳,注重中藥與飲食相結合,葯膳除了具有鮮明的中醫特色外,還具有食品的一般特點,強調色、香、味、形,注重營養價值,因此一份好的葯膳,應是既對人體的養生防病具有積極作用,對人體具有良好的營養作用,又要激起人們的食慾,給人以餘味無窮的昧力。

其三,現代葯膳的技術操作與特殊應用上,也「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由於葯膳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故在烹制方法上也有其特點,除了一般的食品烹制方法外,還要根據中藥炮製理論來進行原料的處理。如成都同會堂的荷葉鳳脯,蟲草汽鍋雞,廣春堂的銀杏雞丁,吉林的參茸熊掌、爆人蔘山雞片等,都各具其特色而馳。

同時,綜觀建國以來有關葯膳、食療專著的出版面世,種類已達50餘種以上,如較具影響的當局屬人民衛生出版社於八十出版的《中華臨床葯膳食療學》,還有如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的中華葯膳食譜系列叢書,中華葯膳防治疾病系列叢書等,為宏揚中國葯膳飲食文化,都做出了大量工作,為推動養生葯膳醫療保健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尤其近十餘年來,在人類回歸自然的呼聲下,葯膳這種寓治養於食的天然食品,倍受青睞,葯膳餐館如雨後春筍,紛紛面世,各種搞高性和普及性葯膳書籍不斷付梓,專門的葯膳機構成立,葯膳已開始由中國走向世界,葯膳正在向科學化、現代化發展。

葯食同源,寓醫於食

葯膳滋補分類?

平補:指用甘平和緩的補益方葯治療體虛久病、病勢發展較慢者,是一種緩補法。

清補:清補是專指夏天的補養,它指選用具有一定驅暑生津功效的飲食,以補充人體的消耗。

溫補:用溫性補益葯治療虛寒證的方法。

峻補:用強力補益葯治療氣血大虛或陰陽暴脫的方法。因極度虛弱和危重證候時非大劑峻猛補藥不足以挽救垂危,故此命名。

葯膳特?點及其功效

綱領:所謂「注重整體」「辯證施食」

原則:即在運用藥膳時,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體質、健康狀況、患病性質、季節時令、地理環境等多方面情況,判斷其基本症型;然後再確定相應的食療原則,給予適當的葯膳治療。

防治兼宜:葯膳的作用:葯膳既可治病,又可強身防病,這是有別於藥物治療的特點之一。

強身防病:葯膳既可治病,又可強身防病,這是有別於藥物治療的特點之一。葯膳儘管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養生的效果卻是比較顯著的。如山東中醫學院根據古代食療和清宮保健經驗研製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藥、蓮子、山楂等8種食用中藥,幼兒食用30天後食慾增加者佔97%,生長發育也有所改善。

服食方便:由於中藥湯劑多有苦味,故民間有「良藥苦口」之說。有些人特別是兒童多畏其苦而拒絕服藥。而葯膳使用的多為葯、食兩用之品,由藥物、食物和調料三部分組成,既保持了藥物的療效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藥材,由於注意了藥物性味的選擇,並通過與食物的調配及精細的烹調,仍可製成美味可口的葯膳,故謂「良藥可口,服食方便」。

以葯?膳為主治療疾病

某些疾病或疾病中的某個階段可以用藥膳或食物為主加以治療。例如桂枝湯就是食療方是治療外感風寒,營衛不和的主方;《金匱要略》中的甘麥大棗湯以治婦人臟躁等,都是以食療方為主治病的實例。

葯食?結合以輔助治療疾病

《內經》提出:「葯以祛之,食以隨之」,食物療法是綜合療法一種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內容。古代醫家主張在病邪熾盛階段依靠藥物,一旦病邪已衰,在用藥治療的同時,飲食營養亦須及時與保證,以恢復正氣,增強其抗病能力。金元四大家張從正主張攻邪居先,食養善後,這是典型的葯食結合。

滋補?膳食,在中藥藥材中可供做滋補品和

食療葯膳的達500種之多,約為全部中藥藥材的1/10,而中國政府衛生主管部門頒布的中藥有70多種。這些特製食療葯膳食品,多出自古代書籍記載或民間經驗流傳以及近代加工改進的製品。其中最常用的葯、食物有:人蔘、黃芪、山藥、白朮、天麻、茯苓、甘草、當歸、首烏、黃精、核桃、大棗、薏苡仁、蓮子、枸杞子、銀耳、龍眼肉等。古代諸如《十葯神書》中的大棗人蔘湯具有益氣補血,助陽潤腸等作用。這些豐富多彩的特殊滋補食品和葯膳是中國獨有的特色食品。

具有多種保健作用的葯膳佳肴?

食葯結合製成的具有多種保健作用的佳肴很多。如具有食療保健作用的葯膳菜肴、點心、小吃等等,不勝枚舉。葯膳保健飲料有湯、飲、漿、茶、露、汁等。茶類多為單獨的茶葉或與某些藥物混合製成,如枸杞茶、玉磨茶、參杞酒等等,這些都是加工方法獨特,具有多種保健作用的葯膳食品。

綜 述

葯膳具有保健養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應用時應遵循一定的原則。藥物是祛病救疾的,見效快,重在治病;葯膳多用以養身防病,見效慢,重在養與防。葯膳在保健、養生、康復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葯膳不能代替藥物療法。各有所長,各有不足,應視具體人與病情而選定合適之法,不可濫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瑞乾坤健 的精彩文章:

TAG:瑞乾坤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