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聲格物?昆蟲記?三齒蜂孵化室的出路

有聲格物?昆蟲記?三齒蜂孵化室的出路

作者:法布爾

朗讀者:玉華卓立

昆蟲記

三齒蜂孵化室的出路

初步實驗表明,樹莓木段處於垂直或者基本垂直狀態,壁蜂的洞口是朝上開的。自然條件下,情況一定是這樣。我可以換換花樣,隨意改變一下條件,既可以把管狀物垂直放置,也可以把它水平放置;既可以讓惟一的開口朝上,也可以讓它朝下;甚至可以讓它兩頭都不堵住,形成兩個都能出去的門洞。條件不同,情況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正是我們想通過三齒蜂來作的觀察。

玻璃管垂直懸掛,上端封閉,下端敞開,相當於一段洞口朝下的樹莓木段。為了使這項實驗做得有所不同,而且增加些複雜性,我在實驗器材的各個玻璃管里,安置了體位各異的壁蜂蛹。有些是蛹頭朝上,沖著封閉的那一端排列;有些是蛹頭對蛹頭,蛹尾對蛹尾,也就是說,頭朝上的與頭朝下的交替排列。各個蛹之間,不言而喻,還是用不厚的高粱稈切段作隔板。結果,所有管里的情況是一致的:頭朝上的,化蛹成蜂后都像處於自然條件下一樣,挖咬上面的隔板;頭朝下的,化蛹成蜂后都在房間里掉轉過頭去,然後按一貫做法向上行動。總之,無論蛹怎麼放,它們一般都向上尋找出路。

顯然,這裡面有地心引力的影響。地心引力提示蟲類將顛倒了的體位糾正過來,這如同我們人類頭朝下時也會受到這種提示一樣。自然條件下,昆蟲只要遵從地心引力的意見往上挖,就一定會到達上方的出口木門。但是在我的器材中,它上了地心引力意見的當,往上走卻沒有出路。壁蜂被我騙得走錯路,聚集在玻璃樓頂層,死成一堆,埋在自己扒掉的碎磚瓦下。

的確,也有試圖向下方開路的。但方向朝下者極少成功,特別是身居中層或上層的壁蜂。依昆蟲本性,它們不擅長按不合常態的相反方向行動。再者,逆向挖掘面臨一個嚴重問題。壁蜂從來是把挖出來的東西拋向後方,但逆向行動時,這些東西借自身重力又都回落到大顎下面,清理場地的工作在不停地重頭做起。壁蜂被這樁沒完沒了的活計累得精疲力竭,對這種莫名其妙的工作方法產生懷疑,索性徹底停工不幹了,其結果只能是困死家中。應當補充一句,位於最下層和較靠近下端出口的壁蜂,最後還是有一隻或兩三隻能獲得解放,它們毫不猶豫地向下方隔板發起進攻。而此時此刻,它們的夥伴,即它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仍在一門心思地向上,向上……最後都死在頂層單間。

蛹頭朝向仍像剛才那樣擺放,但蛹巢採用天然材質樹莓木段,這樣重複一遍上述實驗並不難,只要把正常情況下的木段改為口朝下垂直懸掛就行了。我們現在做另一項實驗。兩根住進三齒蜂的樹莓木管,一根口朝上擺放,一根口朝下擺放,但出口全都堵死,結果所有昆蟲都死在了豎井裡,有的頭朝上,有的頭朝下。還有三根住上黃斑蜂的樹莓木管,出口全都留在下方,結果所有居民都安然無恙。難道兩種膜翅昆蟲對地心引力的感應不一樣?或者是黃斑蜂一出世就要穿越不易逾越的棉網袋障礙,所以比較擅長在不斷有碎瓦礫墜落的工作面上掘進?說得更明白些,是不是黃斑蜂向上走出長廊孵化室的過程中,阻擋不住它的絮狀障礙本身,也從來攔擋不住從上面不斷墜落的煩心的渣屑?這一切都有可能,只是我不能作任何肯定。

現在用兩端開口的玻璃管做補充實驗。除上端增設了開口之外,蜂蛹安排方法和前面一樣:有的管子里,蛹頭朝下;有的管子里,蛹頭朝上;還有的管子里,兩種朝向的蜂蛹交替排列。實驗結果與此前得到的大致相同。幾隻離下方出口近的壁蜂,不管蛹是怎麼放置的,都走的是下行路線;其他絕大多數壁蜂走的是上行路線,即使它們的蛹頭是朝下的。兩道門都可以自由出入,所以,不管從哪道門出去都是成功。

這些試驗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呢?第一,地心引力指示昆蟲向上行動,因為自然狀態下,門開在上方;即使蛹頭倒置,地心吸力也會暗示昆蟲,讓它在房間里掉轉過身去。第二,我覺得,這其中多少有大氣產生的影響。不管怎麼說,促使昆蟲向出口運動的,還有個第二原因。在此我們可以做個假定,指使隱居者們穿越層層隔板的第二個因素,就是周圍自由空氣產生的影響。

一方面是地心引力的影響,所有昆蟲都會受這種影響,不管它住在哪個樓層。這就是指引整窩壁蜂從底層向頂層行動的共同領路人。另一方面是周圍空氣的刺激,當下端開有出口時,處於低樓層的壁蜂還有這第二領路人。就低樓層壁蜂而言,空氣是比重力更起作用的因素。隔板嚴實導致外部空氣透入量很少,如果說底層還可以感覺得到空氣,那麼隨著樓層升高,空氣透入量會迅速減少。只有少數蜂蟲處在主導影響為大氣的位置上,所以,只有它們得以尋著下面的開口走去。它們甚至能根據具體情況,能動地調整體位方向。相反,位於高層的絕大多數蜂蟲,由於只受地心引カ的左右,即使管狀物上端已經封閉,也要一味地向上尋找出路。顯然,如果上端和下端都有開口,引導高層居民向上行動的同樣也是重力、空氣雙重因素。但無論怎麼說,住在最低層的居民毅然向下方邁出腳步,它首先聽從的還是周圍空氣的召喚。

科學與人文的分裂

是我們時代

最可悲的痼疾

科學+人文+理性

的進步世界,在這

我們願用聲音里的

情感情緒情懷和畫面……

與您分享

編輯:經緯

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鳥有鳥丁令威 的精彩文章:

TAG:有鳥有鳥丁令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