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湖北最大兒科醫療聯盟破解就醫難的探索:兒科抱團,為孩子構築「生命通道」

湖北最大兒科醫療聯盟破解就醫難的探索:兒科抱團,為孩子構築「生命通道」

圖為:6月3日,黃岡市一名出生僅3天的早產寶寶,因無法進食、嘔血、呼吸困難等危急癥狀,黃州區婦幼保健院向省兒科聯盟發出轉診請求,武漢兒童醫院派出醫護人員並啟用救護車車載「兒童移動遠程監護病房」。

圖為:連夜將孩子接到該院重症監護病房治療。10天後,孩子脫離生命危險。

湖北日報訊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王琛

兒童看病就醫難,源於兒科資源總量不足和基層醫生匱乏,如何有效破解?

兩年前,省內兒科規模最大的武漢市兒童醫院牽頭啟動湖北省兒科醫療聯盟建設。兩年來,全省已有167家醫院加入,「抱團」摸索在省域範圍推行兒科分級診療、資源共享,規模之大國內少見。6月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兒科聯盟,追尋牽動千萬家庭目光的兒童看病難題,如何在探索中求解。

看病無阻的兒科轉診單

「晨晨,來抓抓我的手!真棒!」6月7日上午,武漢兒童醫院,蘄春的范女士在病房裡與兩個月大的兒子嬉戲玩耍。小傢伙臉上白裡透紅,雙眼透亮,歡叫著發出呀呀聲。如果不是左手連著輸液管,讓人想不到這孩子一周前還處在「病危」狀態。

5月30日,晨晨突然出現低燒,服用了門診醫生開的口服藥物後,病情未見好轉。范女士帶著孩子來到蘄春縣婦幼保健院。在住院進行了抗感染、抗病毒對症治療後,6月2日,晨晨的臉部、軀幹、四肢又出現皮疹,而且逐漸增多,同時仍在發燒。

「孩子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建議轉診到武漢兒童醫院。」范女士越發著急,擔心地問:「去武漢,人生地不熟,病床、專家怎麼找?」

醫生拿出一張已經填寫好、蓋有印章的「湖北省兒科醫療聯盟雙向轉診單」,遞給范女士,「您到了武漢兒童醫院出示這張單據,其他事情不用操心。」

當日18時,范女士忐忑地走進武漢市兒童醫院急診大廳,向護士出示「轉診單」。

「您放心,孩子的情況蘄春婦幼已經通過微信提前告知我們,病床已留好,神經內科專家馬上來給孩子看病!」在護士的安排下,抽血、問診、住進病房,一個小時完成。入院第二天,醫生排除了晨晨患腦炎可能。在持續4天抗感染、吸氧、霧化等對症支持治療後,入院第五天晨晨病情出現好轉,皮疹消退,呼吸平穩。

小小的轉診單背後,是一張正在鋪開的覆蓋全省兒科醫療資源的「大網」。

5個兒科聯盟微信群,吸納全省兒科醫生、醫技人員、管理人員近2500人加入,一次患者預約轉診、一個病案討論、一場疑難病例會診,瞬間在線完成;聯盟醫院在門急診專設「兒科聯盟接待處」,實現24小時無假日對接轉診患兒;救護車載「兒童移動遠程監護病房(移動NICU)」、直升機轉運,覆蓋陸空的聯盟兒科急救平台建立,在城鄉間架起「生命通道」。

武漢市兒童醫院院長邵劍波說,以往兒科會診轉診無機制,依靠醫生間單線聯繫,耽誤有效治療時機。聯盟將三級綜合醫院、市縣二級醫院,以及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等一級醫療機構中的兒科資源聯合在一起,患兒在聯盟內任何一家醫院首診後,可通過這張「大網」,快速高效地共享醫療資源,這就是患兒通過一張「轉診單」所獲得的最大受益。

武漢市兒童醫院事業發展外聯部主任肖翠萍介紹,兩年來,省兒科聯盟各成員間共轉診3532人次,其中急診轉診2335人次,其中新生兒轉運355人次,轉運總里程10.5萬公里。

雄心勃勃的兒科進修醫生

每周四,全省兒科領域的專家,會輪流來到武漢市兒童醫院,上一堂不收取任何費用的課。聽課者是來自全省基層醫院的進修兒科醫生,35歲的張小微便是其中之一。

張小微是廣水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治醫生,受醫院派遣,參加「湖北省兒科醫療聯盟百名醫生高級培訓」已有2個月。

「我的目標是,學成回去後,籌建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他語氣堅定。

廣水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有兩個住院病區,36張病床,12名醫生,年門診量5000人次。張小微說,以前廣水剛出生的孩子病了,只能往隨州、武漢送,可挂號、檢查、等病床都需要排隊,醫療、陪護費用無形中增加了百姓負擔。

2016年,廣水婦幼加入了省兒科聯盟。張小微發覺醫院開始有了變化。「武漢市兒童醫院會定期派專家來廣水坐診,專家和我一起在門診接診患者,帶領大家進行疑難病案討論、教學查房,慢慢地發覺自己理解疾病的眼界寬了,更嚴謹了。治好的小患者越來越多,老百姓對醫院的抱怨漸漸少了。」

今年,廣水婦幼準備擴大兒科建設,籌建新生兒科病房及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肩負「開疆拓土」重任的張小微和兩名同事,一起來武漢兒童醫院培訓。周一至周五,他在重症醫學科跟隨「老師」——武漢市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張隆,全面學習兒童重症診斷治療、病房管理等;下班後,張小微在寢室整理患者病歷、看書學習;周末,他還要單獨接受新生兒急重症救治「強化」特訓。

兒科聯盟頂層設計要提速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國每千名0至14歲的兒童平均擁有的兒科醫生數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兒科醫生缺口在20萬名左右。邵劍波坦言,隨著二孩生育高潮的到來,兒科醫患的供需矛盾將加劇,因此加強兒科隊伍建設的思維必須融匯在兒科聯盟的頂層設計中,並且要提速。

兩年來,兒科聯盟每周組織省部級醫院與武漢兒童醫院的兒科專家前往聯盟基層醫院,開展兒科質量控制巡查、教學查房、巡講、義診、坐診,足跡遍布荊州、鄂州、黃石、仙桃、恩施等地,基層巡講32次,培訓基層醫生2300人次。同時,免費開設百名兒科醫生、護士、生命支持等3個高級培訓班,針對各地區學員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專業的導師,在三個月時間裡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提升基層兒科醫生的診療技術,目前3批98名醫生已完成學習回到基層兒科崗位工作。

「兒科聯盟給予了我實實在在的技術支持,提升了患者對基層醫院兒科醫生的信任。」羅田縣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方金明在武漢「進修」後,接診患者增加明顯,相當一部分原本打算去武漢看病的患者都留在了羅田。

5月22日,荊州市婦幼兒外科成功為一名年僅1月28天的腹股溝斜疝並卵巢嵌頓患兒完成手術,創造了荊州地區患者全身麻醉最低年齡、疝氣微創手術最低年齡的紀錄。手術主刀醫生譚卓宏來自省兒科聯盟培養。他說:「基層兒科醫生少,兒外科更少,我的突破是因為有省兒科聯盟專家們作強大後盾。」

兩年來,省兒科聯盟成員中,單獨設置新生兒科的市、縣級二級醫院增加30%;兒科分級診療模式初見成效,聯盟成員中三級醫院兒科門診量下降,二級及以下醫院兒科門診量逐步上升。

記者手記

一切為了孩子健康

龍華

還記得去年歲末今年初那場「流感」嗎?醫院兒科候診室水泄不通,輸液室里一座難求。突如其來的疾病,將兒童看病難、兒科發展痛,放在了放大鏡下。

在兒科醫生嚴重不足的背景下,整合現有資源,完善兒童分級診療體系,已是當務之急。武漢市兒童醫院牽手百餘家醫院,組建省兒科聯盟,一邊無縫對接綠色通道,強化重症患者轉診,一邊為基層兒科「造血」,培養「火種」醫生。一切為了孩子健康,讓孩子看病就醫的路更暢通,彰顯著一所公立醫療機構的主動作為和責任擔當。

「只要是有利於老百姓的事,我們就要努力去辦,而且要千方百計辦好」,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生的殷殷囑託。

採訪中,武漢市兒童醫院負責人表示,「守護兒童健康,尤其是新生生命的健康和安全,是兒科醫學人的責任和使命,更是我們的初心和夢想。願我們在行進的路上,有更多力量的支持和參與,讓我們走的更遠,讓孩子們的笑顏更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北新聞online 的精彩文章:

圖文:全國道德模範吳天祥 戒毒所里幫教忙

TAG:湖北新聞on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