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轉型,老闆們最怕啥?

互聯網轉型,老闆們最怕啥?

毫無疑問,以電商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對中國製造業的改變是巨大的。2014年以來,國內企業界相繼傳出「電商害了中國製造」「電商將中國製造帶進坑裡」等議論,2014年8月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上,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更是直言不諱地說,電商影響國家經濟安全。隨後幾年,相繼有傳統製造業企業家對電商進行炮轟。

儘管如此,2015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上,國務院對電商等互聯網企業進行了支持,提出制定「互聯網+」的行動計劃。從當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可以看出,國家鼓勵並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

由於生產、管理、服務各環節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更加複雜,所需資金更加龐大,產品銷售與服務的互聯網化(即電商化)成為許多傳統企業轉型的捷徑,畢竟有阿里巴巴、京東等成功案例。因此,2014年之後,無論在傳統企業還是新興創業企業,興起了一股電商熱潮,儘管超過90%的企業探索失敗,但也有少數企業取得了突破。

實際上,電商在形式上並未脫離商業的本質,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和深入發展,商品生產、流通、交易、服務的形式將發生巨大改變,各環節之間的距離將變得越來越模糊,並最終融為一體。所以,互聯網改變的不僅是商業的形態,它對生產、生活、學習、科研、娛樂、消費等形態的改變同樣巨大。

無論是新興或傳統企業,如果企業管理者將眼光僅僅停留在電商、大數據、雲計算、甚至人工智慧等某單個項目上,無疑是坐井觀天。傳統企業要實現轉型,新興企業要尋求突破,應跳出這些思維的束縛,腳踏實地,從產業的信息化、智能化、個性化做起,藉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對企業所涉領域的各個環節、各個領域進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最終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無縫連接,實現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等信息的溝通融合。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中國絕大多數企業,特別是傳統製造業在信息化、自動化上嚴重缺失,尚未達到工業2.0的標準,更別說工業4.0。

其實工業4.0與「互聯網+」並非高不可攀,企業管理者只要沉下心來,對生產、管理、銷售、服務等環節進行循序漸進、扎紮實實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最終就能實現企業的轉型與突破。山東紅領集團便是成功的例證。作為傳統的民營服裝企業,該企業在80後掌門人張蘊藍的主持下,對企業的設計、生產、銷售等系統進行互聯網改造,最終實現了產品全環節個性定製,走出了服裝企業轉型的新路。

由於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互聯網巨頭已建成了龐大的生態體系,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傳統企業轉型或創業企業欲尋求突破,若一開始追求「大而全」「高精尖」,必將陷入戰線太長、資金壓力過大、服務管理無法到位等困境。而美團點評、神州租車等互聯網企業的成功表明,企業只要深耕某個細分領域,在服務和技術上做精、做細、做專,仍然可以在巨頭的縫隙中尋找到發展機遇。當年美團與百度糯米、阿里口碑等競爭時,很多業界觀察人士以為在巨頭的支持下,糯米與口碑將最終獲勝。當時美團創始人CEO王興曾表示,百度、阿里可以短時間解決糯米、口碑的資金與人力短板,但在團隊建設、專業化服務上無法短時超越美團,後來的結果證明了王興的遠見。

回顧萬達、百度、騰訊在電商,以及阿里巴巴在社交,360在搜索等業務上的探索,儘管它們擁有美團、神州租車等無可匹敵的資金實力,但在由於缺乏足夠的決心與毅力,最終美夢成空。反觀京東、搜狗與美團,它們無一沒有經過艱辛的探索,虧損的折磨,如果半途而廢,則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功。

其實,傳統企業的轉型道路還很漫長,相對於資金、技術,決心與耐心、理想與情懷則是各個企業最缺乏的,也是各個企業主和企業管理者最需要改變的。

文章作者:陳武亮

公眾號編輯:李錚

備註:本文有刪減,若需《中國職業經理人》文本閱讀、商務合作,請聯繫本社

推動建立中國職業經理人制度

推進建設中國特色職業經理人隊伍

推行建造中國職業經理人公共服務市場體系

推廣培育中國職業經理人新文化和社會生態環境

為職業經理人服務 為企業服務 為會員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的精彩文章:

永遠的「廠長」——富士康郭台銘

TAG: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