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張楊|導演應該不斷磨礪自己,探索創作的邊界

張楊|導演應該不斷磨礪自己,探索創作的邊界

張楊|導演應該不斷磨礪自己,探索創作的邊界

我們很少能在聚光燈下,看到張楊的身影。

過去一年,他只在三個地方出現過。

從參與青蔥計劃,到First青年電影節創投會評委,再到華時代全球短片節主席,都和青年導演有關係。

記者多次遇見張楊導演,這一次導演幫特別專訪了張楊導演,請他聊了自己對電影和對青年導演的看法。

張楊|導演應該不斷磨礪自己,探索創作的邊界

做導演要想清楚做什麼

聊到青年導演的話題,張楊感嘆道,現在的年輕導演機會多,挺幸福的。

這是青年導演的黃金時代,張楊的這句話毫不摻水分。「現在有大量的資金在捕捉項目,這也給了青年導演們更多的可能性。」

這些平台給青年導演提供了展示機會,「這和我們年輕的時候不一樣,那時候寫完東西不知道給誰,現在的年輕人送一個創投不行,還有另一個。這個方式雖然傾向性不同,純藝術、純商業很多元,讓青年導演有了展示想法的出口。」

張楊|導演應該不斷磨礪自己,探索創作的邊界

不過,張揚看來,拍電影是一個很理智的工作,單靠感性的熱情,沒用。長片對於青年導演來說有很大的束縛和壓力,他並不建議青年導演一開始就接觸長片,「他們可以做低成本短片,這種相對負擔小的方式,也許能讓青年導演有更自由的表達。」

他覺得青年導演們可以把操作短片看作一個練習,一個關於導演本身的實操性的鍛煉。他認為短片這種小而精的作品,非常考驗導演的表達、想像力、審美,導演對影像的直覺和認知,以及導演的控制力。

眾所周知,所有拍攝成功的前提是,導演本人能清晰的闡述自己的想法,要求,目標,結果。

「如果沒經過鍛煉直接來長片,經常會折騰的比較慘。我們也見過很多案例,實操性太差導致最後失控,讓電影無法完成。」

導演要思考如何在幾分鐘內完成敘事?如何控制預算?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這些問題都可以在短片里提前預演。

「導演表達的越清晰,越清楚劇本最終能拍成什麼樣子。」這也是導演自己寫的劇本,容易成功的原因。

張楊|導演應該不斷磨礪自己,探索創作的邊界

這是個不斷變化的創作活動,創作者應該謹慎對待它。

張楊認為導演最重要的是要清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青年導演最應該做的是保持個性創作,並且學會控制,一步一步去完成每個既定的步驟和設計。

「如果表述不清楚,別人就無法理解你要拍什麼。導演闡述是一個起點,你必須在面對面聊天中,建立起他人對項目的興趣,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且現在大多數訓練營、創投會,也會專門為導演們設置輔導說話的課程。

說到這裡,張楊提到在很早以前製片廠時代,導演闡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而且必要的工作。沒有這個就進行不下去,是必須全組工作人員都要看到的,一個對電影拍攝具有指導性的闡述。

除導演本人清晰的闡述之外,劇本是張楊另一個看中的部分。「說得天花亂墜也不行,落實在文字上時,體現的創作者對電影的理解,對話、場景、人物、拍攝手法等等細節,都會在劇本里體現。」青年導演想要嶄露頭角,他們所創作的劇本一定要非常精彩才行。

張楊|導演應該不斷磨礪自己,探索創作的邊界

現在,青年導演對電影的探索題材豐富多元,已經不限於文藝片、類型片、藝術片、實驗片等類型。也許對於青年導演而言,「突破」二字還太早,但是「原創」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屬性。

第一部往往是導演醞釀了很久的作品,電影里存在導演個性的體現,存在對生活、對社會的觀察,代表了導演的某種喜好和認知。張楊覺得創作處女作時還應該盡量的靠近自己最原始的想法。「我覺得這是最難得的,因為也許今後不一定有機會去實現最初的想法。」

「做一個導演,一定要明確自己要做什麼。」採訪中,張楊多次強調這句話。他覺得喜歡商業片也好,藝術片也好,其實無所謂。「只要導演能想清楚以後往哪個方向走,邁出的第一步,最好多堅持幾步,才有可能慢慢的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

探索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其實和現在大多數青年導演一樣,張楊的長片處女作也是在曲折中完成的。現在青年導演經歷的很多困惑、問題,他都經歷過。

張楊|導演應該不斷磨礪自己,探索創作的邊界

「我們那時候正常的渠道就電影製片廠,但我們那類片子是不可能拍攝的,而且沒拍過戲,想做導演也不太可能。另外一種渠道就是民營公司,剛開始沒有其他的辦法,寫了劇本到處送,聽別人的看法和意見,有可能就石沉大海,沒信兒了。」

1997年,張楊抓住了曾合作過的滾石唱片遞出的橄欖枝,因為曾經合作過很次MV拍攝的關係,滾石在內地成立的藝瑪電影公司第一個合作對象,就想到了他。

「這跟現在創投是一樣的,都是拿一個劇本給投資人看,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在一場談話之後,藝瑪電影公司認可了他,也給他一個做導演的機會,雖然最後去拍攝了《愛情麻辣燙》,但正是「獨立創作劇本」這塊黃金敲門磚,讓他真正開始首部長片創作,並成功開啟導演生涯。

張楊|導演應該不斷磨礪自己,探索創作的邊界

《愛情麻辣燙》海報

張楊第一部《愛情麻辣燙》,雖然套著商業的外殼,但是內里還是文藝質感,後來的《洗澡》《昨天》在往這個方向走。

雖然這個中間有點變化,《無人駕駛》這部影片中,張楊做了一點藝術外延的探索,但是又馬上回到他自我的狀態中。

「我知道自己還是喜歡偏藝術的東西,這是骨子裡跑不掉的氣質,我算是沒走過特別的彎路,也沒跑遠跑偏。」

而與其說《岡仁波齊》是他導演生涯的回歸,不如說他在最初的時候就已經清楚的自己要什麼,也一直在往這個方向探索。

藝術片《岡仁波齊》在口碑、票房上的驚人表現,讓他成功收穫了一票影迷的同時,也為藝術電影撕開了一條路。

在電影領域做自己,很難。

一年時間,3000萬投資,他在西藏完成了2部非常不同,但在某種意義上又相似的片子。之所以說相似,那是因為,兩部電影都是張楊從業二十年,試過了藝術片、類型片之後的回歸。

《岡仁波齊》是張楊的一次試探,幸運的是,他成功了。

張楊|導演應該不斷磨礪自己,探索創作的邊界

《岡仁波齊》之後張楊導演在做什麼?

他沉浸在電影世界裡,反覆琢磨自己新的片子——那些關於大理白族一家人的生活日常。

「基本上我拍什麼片子,都是從最緊密、最熟悉的生活出發,我喜歡紀錄那些有感而發的東西。」這是他給自己的選擇的一條路。

這種創作沒有劇本基礎,本身具有非常強的即興性,張楊需要紮根一個地方一段時間,從生活本身里需找問題,也非常考驗一個導演的創作敏感度。

張楊說,其實生活中有趣的東西,感染人的東西,都有可能變成電影,他們能否在你的影像里實現,怎麼實現,這個創作過程非常有趣。

張楊|導演應該不斷磨礪自己,探索創作的邊界

這種拍攝方式要很長的時間,才有足夠時間消化感受到的東西。而且要用降低成本換取時間,這讓張楊的拍攝現場只有十幾個人。

過去一年,在這種創作狀態里,張楊完成了三個電影,其中一個是紀錄片,都與大理有關。「至於它後面呈現的樣貌,我現在也不知道,大量的素材需要通過剪輯,最後才清楚它呈現的樣子。」而在這個過程中,張楊唯一的困擾則是,如何呈現出生活的質感和真實。

也許很多人都沒想到,張楊會用這種方式去完成這樣藝術的作品,給觀眾呈現一種平凡人的生活和視覺盛宴。真正的自然的、樸素的狀態很難做到。「因為越平實的東西,反而越需要時間的積澱,才會越深入。」

張楊從沒有自我懷疑過這樣做能夠完成的問題,雖然是即興的創作,但是基本的走向他都已經全盤掌握,只不過需要一點點去把它提煉和再現。

《岡仁波齊》讓張楊找到了一種和電影對話的方式,在其後的新片里,他依舊採用了這種創作方式。以一種手工作坊式的創作,慢慢的打磨自己在大理的所見所得。這是一個在國內沒有先例的創作模式,「在我的創作概念裡面,以前是不會想的,覺得不會這麼做。」

張楊|導演應該不斷磨礪自己,探索創作的邊界

「那您還會繼續試探創作的邊界嗎?」

「對呀!我這兩年都在做一些不同的變化,不同的嘗試,實驗。」聊起自己的探索,張楊的高興起來,「我相信每個導演都不會把自己固化成一個什麼概念,我自己到現在都在嘗試階段,生產很多不同新鮮的東西,要不斷的把新鮮的電影帶給觀眾。」

「你介意外界給您的標籤嗎?例如:『佛系』『文藝』這類的。」

「反正我不是奔商業去的導演,被划到哪個領域無所謂的。」

「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挺好,自由。導演能有創作自由度,是最幸福的事兒。」採訪中,張楊這樣說到。

在不斷的探索中,張楊找到了自己的「道」,也越發清楚自己要什麼。

雖然工業化製作是電影圈的大勢,但張楊依然覺得手工業也挺好,從心出發,選擇最適合自己,才會產生最好的結果。

張楊|導演應該不斷磨礪自己,探索創作的邊界

Tips:

張揚對自己的電影質感和成色有明確要求,他一直都在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向前探索。

華時代全球短片節和FIRST青年電影節都在如火如荼的展開著,作為兩個關於青年電影人活動的領路者,張揚正在用自己的態度,影響著一批優秀的創作者。

希望這個有態度的創作者,能在未來帶給大家更多的驚喜。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