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很多家庭留學過程走彎路,是因為沒有對源頭深度思考:大數據時代的上海留學

很多家庭留學過程走彎路,是因為沒有對源頭深度思考:大數據時代的上海留學

作者簡介:

鄭翔。2004-2009年DIY申請到多倫多大學,主修金融專業;2009-2010年就職於加拿大皇家銀行;2015-至今從事教育行業,現任新東方誌領學院導師。

留學過程中,其實有很多家庭走了彎路。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沒有對源頭的問題做過深度的思考,你為什麼要留學,可能留學不一定適合你。我今天做大數據的解讀,關鍵詞總結下來就是幫助做選擇。數據來源以官網為主,我希望大家要學會自己做搜索。


歸國人員比例,2008年38.5%,2013年達到了85.4%。任何數據的背後都是當下時代政治經濟的體現。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很多留學生那時候還沒緩過來;2011年達到了這條線的坡度,一下子就上來了,85.4%的學生在2013年選擇的回國,現在美國經濟還是世界其他的西方經濟體在逐步復甦。現在慢慢降下來,我們留學生在海外找工作相對來講容易一點。

留學的國家和地區,美國毋庸置疑佔了33%,它是很多中國留學生的首選地。英國佔了19%,澳洲佔了13%,加拿大佔了5%,然後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一定有適合他需求的留學生群體,不一定美國是大部分人的選擇就適合你。我們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還有今後的目標來看哪一個留學路徑是比較容易讓我們達成目標的。

2017年海歸人所在行業TOP10,這個來自於領英人才大數據,我相信大部分的海歸還是會用這個平台去找工作。雖然它可能不是最全面,但是我覺得它還是有一定的可參考性。金融佔了20%,高科技佔了13.1%,製造業佔到了11.5%,再就是其他。從上面一張圖裡面,可以看出金融專業的比例逐年上升,我覺得應該是我們整個國家的經濟結構在做調整的時候,金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但是製造業這塊下來了,說白了就是我們的產能過剩。其實很多數據一定是當下那個政治經濟的一個體現。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做一些決定的時候,你還是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如果現在大家都去學計算機,可能你畢業的時候學的人太多了,那時候你找工作就特別的難。

2013-2017年海歸人才年齡分布,25-29歲這個範圍,左邊兩條豎的柱子一個是34%、38%,它是往上走的。我怎麼解讀呢?大部分的海外留學生那個時候如果大學暑假沒有在海外做實習,大學本科畢業在海外找工作是極其難的,所以他那段時間回來了。如果你在那裡留了一兩年,那你慢慢去磨還是能找到一個能養活自己的一個工作,後面的數據是往下走的。

30-34歲這個範圍,一般我們本科可能是23-24歲,我們在國外工作了差不多7-10年的時間,覺得積累多了,現在回國升職加薪可能還不錯,甚至可能被海外的公司派回到中國去工作,拿的是海外的薪酬。

35-40歲,因為中國整個國家在發展,肯定是比西方發達國家機會多。所以越往後,回來的人應該會越來越多。


我自己在跟學生做頭腦風暴的時候,花最多的時間跟他探討為什麼你要設計這樣的目標,它對你的意義到底是在哪裡。如果目標你沒有進行過充分思考或者沒有和父母達成共識的話,你後面做的所有計劃孩子是不可能百分百去配合執行的,那麼我們留學的意義何在。留學這個過程本應是愉悅、快樂的,而你把它變成痛苦的,痛苦不可能給你帶來好的結果。

所以大部分的學生拓展國際視野、豐富人生經歷、學習國外先進知識,他做考慮的時候是這麼想的,但是真正出國的時候我們中國的學生還是自律性不夠。因為畢竟來到了一個國外人的圈子,如果我們不主動努力,甚至比老外多付出一點的話,這些機會都很難得到。

所以說出去以前想的很美好,到了那邊就算了,這邊還要寫簡歷什麼,就懶得寫,導致可能你的內在因素那時候真正想出去的,到最後沒有一個達成了,那我覺得這個就是我們理解成現在海歸人員變成海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他們找不到工作就是因為他們在這方面沒有做付出。真正牛逼的人,他一定是在加拿大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大一、大二、大三三個暑假的學習我一定是去尋找實習的機會,老外其實比我們中國人更講人情社會。如果在實習過程中,他認可你,他今後的全職工作應該就會先給你。

外在驅動,我標的紅色就是國內應試教育壓力負擔重,說白了就是逃避問題,如果你不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會在今後引爆,你只是把它推遲引爆而已。所以說千萬不要覺得,如果你選擇去美國本科就是比在國內參加高考容易,根本就沒有那麼一回事。如果去讀美國的本科,一、學校的成績;二、托福;三、SAT;四、課外活動。你會發現我在國內參加高考,我只要把高考科目學好就可以了。所以說其實留學,尤其是去美國TOP50不是那麼的輕鬆的。如果是你想進前20或者前30的學校的話我覺得它的挑戰應該是比考北大、清華還要大得多。

然後再是受身邊朋友同學出國的影響,我當時在2003年的時候就是受這個影響,那時候是我在宿舍的時候,我爸爸給我打了電話,說你在北外也體驗了一個學期,你覺得怎麼樣。因為杭外和上外附中是一個體系的,大部分要不是被保送,要不就是出國。我想想同學都在美國這些好的學校去讀書,我想想要不也出去吧,那時候自己是沒有對這些目標去做過深入的思考。但後來我去了加拿大之後,跟我那些在美國讀書的初中同學做了一些交流,後來還是把我的自主性發揮出來了,後面我就追上來了。

那麼選擇留學國家地區的考慮因素,左邊第五個是該國在某專業領域的優勢。現在很多學生或者是家長在選擇學校的時候會糾結看學校的綜合排名還是專業排名重要。其實外行人看綜合的排名,內行人看專業排名,因為專業的排名才跟你有關係,綜合排名跟你沒有關係。我之前應該是在2015年的時候,華二的一個學生代表中國數學國家競賽隊去打比賽,他應該是在那年的時候,加分的政策取消了,所以他後來高考沒有發揮好,考到華理獨自動畫專業,他是一個數學的專才。我們大部分人會不理解一個人拿著一本數學書一直在廁所里讀或者在其他地方讀,但是他就非常快樂。

申請的時候,因為美國他其實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機會,那時候就申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滑鐵盧大學,他後來兩個都錄了,後來選擇的是滑鐵盧大學。滑鐵盧大學數學專業是微軟直接過來招人的,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帶薪實習項目,但是帶薪實習項目比沒有帶薪實習項目的學位申請的難度高,不是所有的人語言成績達標了就能進帶薪實習的項目。

然後就是留學生政策。這個現在國內的學生和家長考慮的因素佔比多了,因為他們可能會覺得我在國外有沒有工作的機會,這些國家對於我留學生是否給我這樣的機會,這個很重要。不然你花幾百萬去國外買一張紙回來,我覺得沒有啥意思。所以說實習實踐極其重要,這個學校、這個國家是否給你這些機會,給了你機會你自己有沒有能力和主動性去抓住,這就看你自己。這個很重要,多大很多學生到畢業之後肯定現在混的不好,就是因為他們前面懶,這個債他們遲早要還的。

選擇就讀學校的考慮因素。師資力量是我想特彆強調講的,是因為我在這個方面受益了。我2009年那時候加拿大皇家銀行投資銀行部,是因為我給一個教授去做很多雜活,包括去做一些research的事情。那時候他(John Hull)是在北美金融界算是一個泰斗的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期權期貨》的這本書就是他寫的。所以說那時候,因為我大二、大三一直在跟他去接觸,他可能覺得我這個人還不錯,然後那時候把我推薦到RBC的投行部。

所以我覺得綜合型大學,這個學校是大,200多人的課你去上,教授可能根本對你不了解,其實很多東西就是靠你自己了。其實我覺得你跟教授如果搞好關係,他們有非常多的內推機會,因為他們的學生畢業之後現在在某些公司任職的時候,他如果想來多大去招生的,他去哪個學校招生,他會先問他的教授有沒有合適的人推一下。如果他認可你,你那時候又準備好了簡歷和面試技巧各個方面,他一定會首推你。但是你不能把這事搞砸了,因為這會影響他的信譽。

升學和就業這一部分,我覺得國內的學生和家長也考慮的比較多,因為你說讀書到最後為了什麼,不就是找一份工作嗎,你在大學當老師也是一份工作。所以我覺得還是要以就業為導向去做逆向規劃,你的學習、你的能力、你的活動,逆向規劃是要根據你的職業定位來去做。

升學這塊,我想講的就是如果你在國內基礎不打好,你只是考一個雅思或者是托福,然後把你送到英國的G5或者是澳洲的什麼學校,他們大一、大二是有20%-30%的淘汰率,這個淘汰率就是100個學生,我就是有這麼多學生給你A、B、C、D。如果你的成績是D就導致你大塊的時間不能修某些課,你不能修大二的那些課,其實就已經把你踢出去了,因為你沒有選擇這個專業大二年級的課程。所以我希望留學生一定要認識到出國讀書可不是那麼的簡單。

然後選擇專業的考慮因素。專業排名我講了這個很重要,因為專業排名,在這個專業的那些有名的公司他是看這個東西的,而不是看綜合排名。你說哈佛大學你去讀個不是特色的一個專業,讀出來這個東西我覺得就業前景不是特別的,因為別人可能會覺得他水,即使是哈佛大學也有水的項目。

然後再是就讀期間有實習項目。一般海外的大學都有職業指導中心,他會有很多實習的機會去做job posting,然後會指導你做簡歷,給你做模擬面試幫助你找實習,這個很重要。但是大部分的中國學生,至少我在多大的時候,很多學生一般都不用的,但是你可以發現老外經常往那跑,因為老外一般是在高中的時候就已經自己打工賺學費,你的生活至少你要自理。我那時候印象非常深,一個白人他晚上去餐館打工,白天學習,就是這樣子。

這是2018年前途出國美國本科申請專業的分布。在我2015年做這個行業的時候,商課佔了50%,理工科佔了30%,文科佔了10%,藝術佔了10%。但是你從這邊的數據來看社會科學上來了,不是說所有的人都往理工科這些專業去走,因為他可能覺得這些東西不適合我或者人才過剩。所以不是說理工科就一定好就業或者是一定發展的好,我覺得選擇適合您孩子的,那是最好的。別人好不一定對你是真的好,這是我想表達的一個觀點。

這個是2018年加拿大本科專業申請,商科佔了26.01%,也下來了;工程24.08%;文科以前是10%,上到21.39%。所以說現在選擇專業不是說是非理工科不選了,或者非商科不選了,就是選擇的多樣性越來越多了。我覺得上海的家長和學生還是比較開放的,我們的思想還是走在全國前沿的。

澳洲是商科佔了53%,是因為這麼多英語類國家,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紐西蘭,澳洲是最容易讓你申請到QS排名靠前的學校。如果你看重排名的話,澳洲可能是最容易的,其他國家申請會難一些。為什麼選擇商科多?因為在澳洲如果你選英國體系的課程,你只要修了數學你就可以修商科,相對而言,咱們大部分中國學生跟老外比起來數學肯定要強。

英國高等教育學生專業選擇變化,你會看到英國在本科是可以學醫的,但是在美國、加拿大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英國如果學生家長你想讓孩子在本科就學醫,那麼英國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所以我說你一定要對自己的目標進行充分的思考和父母去做一些探討,然後你才知道哪個國家是最適合你的。

【本文僅為部分節選,更多其他內容歡迎添加升學孔明燈公眾號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升學孔明燈 的精彩文章:

TAG:升學孔明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