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滴滴怎麼看待企業融資?滴滴朱景士:對融資又愛又恨

滴滴怎麼看待企業融資?滴滴朱景士:對融資又愛又恨

滴滴是一家融資起來的獨角獸企業,那它自己是怎麼看待融資問題的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滴滴招聘了多名投行的資深人士,擔任關鍵職位。高層換血,加碼投行團隊,究其原因,到底是因國際化還是IPO?

The Information網站本周刊文,列出了滴滴出行的46名高級管理者,以及相關的組織架構。這是繼多次調整管理架構後,滴滴首次被爆光其現有管理團隊。

滴滴怎麼看待企業融資?滴滴朱景士:對融資又愛又恨

朱景士和投行團隊

上述The Information發布的名單顯示,滴滴借鑒了Uber早期的管理策略,即在公司發展早期聘請多名高盛銀行家。滴滴的內部人士表示,滴滴招聘了包括高盛在內的歐美投資銀行的多名資深人士,擔任關鍵職位。

這其中最知名的當屬朱景士,成為除公司CEO程維和總裁柳青之外,第三位加入滴滴董事會的高管。

滴滴怎麼看待企業融資?滴滴朱景士:對融資又愛又恨

朱景士與柳青在高盛共事4年,在柳青加入滴滴後,朱景士也隨之加盟。在今年2月的重組中,朱景士還被安排負責國際業務發展、市場和公關。

據悉,前首席營銷官程峻怡以及前公關負責人陶然均在今年早些時候離開了公司。

或許是因為投行背景,在這些人才招聘的過程中,朱景士都扮演了關鍵角色。

Alan Zhuo,和朱景士曾為高盛同事,現就職於滴滴快車事業部;仇廣宇,曾供職於摩根士丹利和貝恩資本,在滴滴時曾就職於朱景士的企業戰略團隊,現為品質出行事業群總經理;

此外,朱景士還直接挖來了時任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職務的Joan Ho以及凱雷集團的劉曉宇。

以朱景士為代表的投行團隊不僅在滴滴內部擔任關鍵職位,而且還擁有一定的特殊權利和自由度。一名滴滴內部員工表示,「這些諮詢師和銀行家可以在公司內部的不同團隊之間自由流動。」[!--empirenews.page--]

管理層危機

在過去的一年,滴滴高層離職的消息不絕於耳。

2016年12月,原滴滴出行副總裁、商業事業部總經理朱磊離職,加盟易車網,擔任首席技術官一職。

公開資料顯示,朱磊出身百度,2014年底受到同為百度出身的滴滴CTO張博邀請而加入,並允以高薪和高期權。他主要負責滴滴未來在廣告、大數據分析和戰略聯盟等方面的收入,也就是滴滴的商業化發展,這是滴滴的核心支柱之一。

事實上,一直以來,滴滴都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從長遠利益來看,商業化變現迫在眉睫。

彼時朱磊躊躇滿志,在各大場合頻頻亮相,高調談論滴滴商業化構想與優勢,將滴滴商業化探索集中在廣告、試駕、汽車電商三個領域,並多次表示每個市場規模都會達到100億人民幣以上。然而,都沒有落到實處。

之後,剛過兩年,當滴滴商業化還處在萌芽階段,主要負責人朱磊卻悄然離開。

他的離職,一方面反映了滴滴商業化變現的不易,另一方面或許也折射出了管理層對公司信心的喪失。

2017年初,時任滴滴市場營銷副總裁的程峻怡也宣告退出。

對此,外界普遍認為,網約車新政的出台導致滴滴發展遭遇天花板,程峻怡不看好其市場前景而離開。

獵豹智庫《2017一季度中國汽車出行類app排行榜》也印證了這一點,滴滴活躍滲透率近半年從2%左右降到1.469%,跌幅近四分之一。

滴滴快車高峰時期有1500萬司機和3億註冊用戶。但京滬網約車新政落地時,滴滴回應稱,平台每天直接為207萬司機提供了人均超160元的收入。

1500萬:207萬,規模相去甚遠。

此外,滴滴出行資深副總裁陶然也於今年6月離職,官方回復是出於個人原因,陶然也在朋友圈回應稱,「是時候reset一下自己,換一種方式,需要重新考量規劃很多事情」。[!--empirenews.page--]

滴滴怎麼看待企業融資?滴滴朱景士:對融資又愛又恨

但是,坊間傳聞稱,此次人事變動或與滴滴內鬥有關。陶然與空降的滴滴總裁柳青配合不太順,柳青一直希望讓麾下大將朱景士接管公關部。

傳言雖未經官方證實。不過,隨著陶然的離去,朱景士確實成為了滴滴公關事務的實際決策者。

高層換血,究其原因,可能由於個人原因被挖、也可能對公司未來存疑、亦或者是公司內部問題,但也可能歸因於公司戰略的調整。

3年前,滴滴也面臨過一次高層大換血。2014年3月,任職僅兩個月的滴滴副總裁沈威風離職;7月,滴滴運營副總裁張晶出走。

外界普遍認為,這次的人事變動與8月即將上線的「U優打車」項目密切相關。

國際化or IPO

事實上,滴滴希望做的不僅僅是投資本地出行服務商,其一直在尋找可以直接進入的國外市場,加速探索國際化。

今年2月,滴滴組建國際化業務團隊,由朱景士和前高盛銀行家Wang Haichen負責。

朱景士認為,「滴滴國際化有兩個步驟,第一步是投資,產品慢慢打通;第二步是關鍵事項比如融資、大數據、運營經驗的分享。」

過去一年,滴滴在中國以外投資了6家打車公司,其中包括巴西的99、印度的Ola、南非的Taxify、新加坡的Grab、美國的Lyft以及中東北非的Careem。

此外,滴滴還開始著手構建跨境科研網路,促進全球交通領域的技術革新與協同創新。今年3月,滴滴宣布在矽谷成立美國研究院,以研發作為切入點進軍美國,藉此吸納頂尖科技人才,並計劃在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領域進行深度投資。

據熟悉公司戰略的人透露,明年對於滴滴的國際業務來說,將是關鍵的一年,因為Uber在美國以外面臨著一些挫敗,這給了滴滴擴張的窗口。比方說,滴滴在車程為45分鐘的香港和深圳兩地之間推出了一項高端汽車服務。

至此,滴滴的國際化野心彰明較著。[!--empirenews.page--]

巧的是,與3年前一樣,滴滴的新業務又與高層大換血相碰撞。

滴滴怎麼看待企業融資?滴滴朱景士:對融資又愛又恨

另外,通常,對於科技公司來說,銀行家可以幫助他們鋪平IPO(首次公開招股)的道路,處理其它融資事宜。

以滴滴昔日的老對手Uber為例,此前,Uber為了能在短時間內啟動IPO,就曾從高盛挖走了多名高級管理層和銀行家。

2013年,Uber CEO 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甚至公開表示,在公司近250名員工中,有10%至15%來自金融行業,其中5%更是來自高盛。

滴滴怎麼看待企業融資?滴滴朱景士:對融資又愛又恨

鑒於此,此次滴滴開始在關鍵位置大量安插投行人士的舉動或許也與IPO有關。

今年5月,在市場不景氣的前提下,滴滴還是獲得了55億美元融資。

即使這樣,也不能消除滴滴自身的危機意識,對融資也是又愛又恨。

幾乎每一次融資結束,柳青都會說,「半年之內死不了了。」

朱景士在高盛見到了太多創業公司的生生死死,「在這個行業如果沒有危機感,就離死不遠了。」

「誰喜歡天天融資啊。融資說明要麼打仗儲備彈藥,要麼過冬儲備糧食,也就意味著危險要到了。」他補充道。

而且,據悉,5月剛剛投了20億美元給滴滴的軟銀,近期又將投資滴滴的競爭對手Uber。

軟銀CEO孫正義(Masayoshi Son)今日又表示,如果與Uber的投資談判仍無法達成一致,則軟銀可能放棄該投資計劃,轉投Uber競爭對手Lyft。

但是,不管投Uber還是Lyft,對於滴滴來說都不是個好消息。這可能導致國際市場競爭的愈加激烈化,影響滴滴的國際化布局。[!--empirenews.page--]

如此一來,想要立於不敗之地,滴滴要麼繼續融資,要麼加強自身商業化發展。而從現實來看,這兩個都不容易。

在這種情況下,上市也許是個好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火日報 的精彩文章:

電子競技也將培養真正的職業運動員
有哪些好玩的手游推薦?

TAG:花火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