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可以像豬一樣生活,卻不可以像豬一樣快樂

你可以像豬一樣生活,卻不可以像豬一樣快樂

「你最近怎樣,過得還好嗎,在我切入主題之前,先虛假地問候你幾句吧。

算了,還是直接切入主題吧,我又失戀了· · ·「

接我電話的朋友,是大學對面寢室的同學,畢業之後已經有兩年沒見過面了,這兩年里,通過三四次電話,平時基本上沒聯繫。但我心裡清楚,彼此是對方的好朋友,有什麼事完全不需要拐彎抹角。

1

如果你沒有環境的束縛,你會做什麼?

那通電話一星期之後,他坐了十多個小時的火車硬座來看到我的城市,兩天後又坐了回去。他來當然不是全為了我,也為了他口中所謂的我卻完全提不起任何興趣的長沙美食。

除了在口味上的差異,我們身上還有許多截然相反的點:他剋制,我放縱;他細心,我粗獷;他主動,我被動··· · · 但有一點相似的是,我們相互尊重並願意傾聽,在觀點完全相反的時候還能夠理性溝通,這大概是我們成為好朋友的原因吧。

他離開長沙的那天晚上,我問了他一個問題:如果你脫離了現在的困境(主要是家庭環境),你會做什麼?

然後,我跟他講了那個我很喜歡的美國故事。

去年去美國期間,我住在一個同行者朋友的家裡,我們戲稱之為「房東「。房東是一個靦腆的大男孩,長得又高又帥,家裡是書香門第,爸媽在國內鬱郁不得志,一心想送他出國享受自由。於是讓他學了IT,他也很厲害,考的南京大學,在費城讀的研究生。畢業後,順理成章的留在矽谷工作,高薪的高級工程師。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音響聽古典音樂,超大容量的冰箱里裝滿了食材。

這樣的一個男生,幾乎是每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的人,或者女兒嫁給的人,但是,這樣的一個人竟然相當牧師。這就像你北大研究生畢業了,你跟你媽說:媽,我想去法門寺當和尚。

講完這個故事,我問他,你的答案是什麼,如果沒有現在的家庭負擔,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他沒有回答,我卻在內心裡追問了自己無數遍。

2

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讓他們自己過吧

我們之間還聊了很多其他的話題,比如:人生有沒有正確的打開方式?

一個表妹初中畢業去讀衛校了,我極力地規勸她爸媽送她去上高中,將來考大學,哪怕是最差的大學呢。可是並沒有結果,表妹自己表示也不想讀書。

我很清楚一個農村的女孩子不讀書將來會做什麼,我的三個姐姐就是眼前的案例。在我看那裡,讀書上大學是人生正確的打開方式,就應該如此。我媽有句口頭禪:萬般皆下苦,唯有讀書高。話是絕對了點,但是對於寒門子弟,可能這就是唯一的「出路」。

朋友並不同意,他說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也可以很快樂。這世界上不存在標準的人生模式,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性,只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種。

對於旁人,我一向也是如此認同的,無知即快樂。但對於自己在乎的人,總希望他們能過得「好」一點,能把我看到的世界帶給他們。

原來,我是一個離經叛道,不喜歡束縛的人,爸媽講得道理完全聽不進去,對一切都充滿懷疑和不屑。畢業後這兩年,我變成一個很「主流」的人,想去考研,想去大城市,想融入這個時代,想改變這個世界。隨口說出來的話,都是勵志雞湯,勸人向上,而且我還挺喜歡這樣主流的自己。

所以按照主流的觀點,人生當然是有正確的打開方式,那就向那些在各領域成功的人學習。多讀書,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

3

人可以分層次,愉悅感也可以

這世界上存在著很多鄙視鏈,比如音樂圈:玩古典的看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看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看不起玩流行的,但是所有人都看不起玩嘻哈的。

鄙視一方面是因為偏見,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層次感。

處於感知上位的人類雖然不知道豬快不快樂,但豬能感受到的食物的層次感肯定不如人類,它吃不出川菜和湘菜的區別,也感受不到順滑和油膩的差異。有很多細膩的感知,豬是不具備的,也就具備享受那種感知帶來的愉悅。

凡事有利有弊,要享受愉悅就要放棄其他的東西。我帶爸媽去旅行,我媽說我這輩子沒看過大海,你帶我看一下大海就滿足了。我就帶她去了深圳看了一眼我覺得稀鬆平常的大海,她卻大喜過望,心滿意足。就像你愛過一個最愛的人,也許你在裡面體驗到了常人經驗不到的愉悅和刻骨銘心,但你必須承受往後你遇到的其他人都只是普通人而已。我看過大海了了,就感受不到爸媽們的快樂,曾經的愉悅讓我承擔了往後很長時間段的失落或者無感。

按照主流的世界觀,我們應該多出走走,多體驗新的東西,感知這個世界更難被感知到的快樂。這種追求恰恰喪失了對原來快樂的感知能力,一個長大的孩子不會再有第二次童年。

但,我已經是一個主流的人了,主流是一條不歸路,我必須追求更高層次的體驗,更高級的文學鑒賞能力,更高級的審美能力,更高級的思維能力。

我知道人在失戀的時候最願意學習新的東西,於是我利用了自己這一點,把本來因為失戀難受的情緒轉瞬變成了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的狂喜。在這種改變動力的驅動下,我看了太陽馬戲團的演出,報了繪畫班,報了吉他班,去打開一個個新世界的大門。之前那種空虛和陰鬱一掃而空,完全一副擁抱新生活的心態,用學習新東西的愉悅巧妙的躲開了失戀帶來的失落。

回到開始的那個問題:如果你沒有環境的束縛,你會做什麼?

我的答案很簡單,做別人想做的人。去感受更高層次的快樂,雖然要面臨更多的平庸或失落。

今年24歲的我

我與大樹平等

陽光雨露從不偏薄

時間會給我們同時刻下烙印

我們一起把《我不是葯神》二刷了,我全程沒有一句話的劇透,像是第一遍看一樣,我想這大概就是成年人之間的尊重吧。

今年24歲的我

創業 | 考研 | 讀書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年24歲的我 的精彩文章:

TAG:今年24歲的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