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論二龍山3位頭領綜合戰力,楊志、武松與魯智深誰優誰劣?

論二龍山3位頭領綜合戰力,楊志、武松與魯智深誰優誰劣?

二龍山有三位重量級的頭領,分別是花和尚魯智深,青面獸楊志與行者武松。很多人都會好奇,此三人的綜合戰力,究竟誰高誰低?

論實際戰力,主要考量兩大因素,爆發力與持久力。勝負生死較量,成敗都瞬間而決。就如同百米衝刺、拳擊比賽一樣,不消片刻,便耗盡了全身的氣力。所以,像《三國演義》中的動輒要大戰三百回合的,實在是比較離譜。而《水滸傳》中則多處寫道:雙方大戰五十餘回合,而勝負不分。《水滸傳》中的PK描述顯然要比《三國演義》中的描述要靠譜一些。

魯、楊、武三人論爆發力,那無疑是魯智深的爆發力最強。魯智深的力氣最大,也就最具戰鬥爆發力,可倒拔垂楊柳、三拳便打死鎮關西。而使六十二斤重的水磨鑌鐵禪杖,看起來更具威力與殺傷力。但魯智深這種殺傷力的持久性卻無疑又是最差。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比魯智深的鑌鐵禪杖還要重,但關羽是馬戰、魯智深卻是步戰。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拖刀計)是騎馬拖著用的,故節約體力。魯智深的禪杖卻要掄著用,消耗體力自然就會特別快。《隋唐》中的程咬金,我們通常會誤以為其功夫極差,只會「三板斧」。其實,並非程咬金的板斧招式只能那三下,而是板斧實在太沉,掄完三下後,就絕沒氣力再掄了。而能夠抵擋住程咬金三板斧的好漢,也基本上就能戰勝程咬金。

魯智深在途徑瓦罐寺時,其不敵崔道成和丘道人兩人的合攻,雖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跟其氣力不繼有最直接的關係。魯智深與楊志斗至五十餘回合,而先叫暫停,其實也是這方面的原因。魯智深的禪杖太沉也太耗體力,而楊志的朴刀卻極為輕便。五十回合以內,魯智深可能稍佔上風,而五十回合外,魯智深必然不敵楊志。

魯智深與武松比較,就如一「加強版的蔣門神」與武松之間的較量。武松撐過五十回合後,也必然能輕勝魯智深。武松的戰場生存能力,可以說得上是梁山好漢中最強的,撐過五十回合絕不是太難的。武松與楊志之間,並無交手記錄,而之所以認為楊志要優於武松。在於楊志既能步戰,又善馬戰,還是將門之後(按理說該懂兵法、熟戰陣),楊志的戰場能力要比武松全面得多。

而二龍山之所以以魯智深為大頭領、楊志為二頭領、武松為三頭領,我認為或許有這一方面的原因。楊志的容貌不佳(臉上有大塊胎記),有自卑心理,這種人通常不願意太出頭,故讓魯智深為先。而武松是後上的二龍山,就自然做第三頭領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蜀漢五虎上將,雖勇悍無比,卻都難堪統帥之任
獨孤求敗並非不可敗,其武功境界就如白自在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