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端午節遇上父親節,道一聲祝福暖心田!

端午節遇上父親節,道一聲祝福暖心田!

父親節遇到端午節

六月是一個暖暖的季節

也是一個愛與感恩的季節

今年的端午節和父親節不期而遇~~~

小編祝各位粉絲

雙節快樂~

父愛DAD如山

Father"s Day

June 17

父親節,顧名思義是感恩父親的節日。約始於二十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現已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地,節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異。

父親節丨有一種親情叫父愛如山

父親,

是一個神聖的稱呼,

他的愛是隱形的、深邃的、偉大的,

純潔而不可回報的,是最感人的。

父親,一個除了懷胎十月,他做的不比母親少。


這個六月

端午節為我們帶來了父親節

讓我們吃「粽」說愛

AND

父親節快樂

端午?習俗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一大傳統習俗。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今天,每年農曆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懸菖蒲、佩香囊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懸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洒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並用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懸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躲五、驅五毒、送時

農曆五月,酷暑將臨,瘟疫毒蟲滋生,古時稱五月為"惡月"。並認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這一天父母要將未滿周歲的兒童帶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給小孩佩戴長命縷、拴五色絲線

在端午節時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2018.6.17

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們如生命。 願天下所有的父親,父親節日快樂、健康長壽!

父愛如山

歲月的沉澱

唯愛不老

朦朧的時候

他是座大山,讓我坐在肩頭

懂事的時候

他是棵彎松,把我守在身後

記憶深處的背影

都是歲月醞釀的童話

……

父親節到了

別忘了跟爸爸說聲「節日快樂!」

愛聚父親,情濃端午

父親節&端午節

你我共同的節日

大聲說出你想對爸爸說的話吧!

有哪個瞬間,你突然覺得父親老了?

來留言區分享一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觀吉林 的精彩文章:

吉林市一17樓住戶著火,母子被困樓頂!幸虧…

TAG:微觀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