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社會傷疤,這些素人「演員」給出了讓人無力的答案
吉普賽人,又稱「羅姆人」。他們起源於印度,主要生活在歐洲各國。
如今在歐洲大多數吉普賽人仍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以傳統銅匠手工藝為生,居無定所。
還有部分吉普賽人生活在條件極差的棚戶區,靠偷竊犯罪和國家的社會福利政策為生。
2010年法國政府以加強安全防範措施為由,大量清除吉普賽人營地,強制他們離開。
此舉遭到反種族歧視組織,歐盟委員會和聯合國的質疑和批評。
早在2000年,義大利也曾經因政治鬥爭發起大規模吉普賽人驅逐行動,使得義大利面臨極大的人道主義危機。
而這些都反映出吉普賽人在歐洲現狀,他們活在最貧窮最危險的難民生活區:被壓迫,被排擠,被針對。
今天影sir要介紹給你們的,就是生活在義大利南部難民社區的吉普賽人和他們的故事——
《羅馬男孩》
A CIAMBRA
該影片改編自著名導演喬納斯·卡皮納諾2014年同名短片,它還曾代表義大利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值得一提是,導演大膽啟用非職業演員,電影主人公和少年們均為生活在貧民區的吉普賽孩子。
正是如此影片呈現給觀眾的場景和事件才顯得如此真實震撼。
14歲的吉普賽男孩Pio和家人生活在義大利南部難民社區,這裡居住條件惡劣,居民文化素質低下。
因為缺乏管教,Pio的侄子侄女們很小就染上了抽煙和盜竊的惡習。他們上不起學,整天無所事事。
而Pio生活無憂無慮,只是他生性脾氣暴躁,頻繁出入夜店尋歡作樂。
Pio在夜店裡結識了一位來自迦納的黑人朋友——Alyvia。
Alyvia背井離鄉來到義大利,也懷揣著「衣錦還鄉」的夢想。
Pio的爺爺體弱多病,神志不清。爸爸靠打零工賺錢,卻經常入不敷出。
他的哥哥們整日廝混,不願意找份穩定的工作,總想通過盜竊來改善家庭狀況。
在一個夜晚,他們相約去富人家裡盜竊,卻被突然趕回家的男主人逮個正著。
男主人一氣之下報了警......
躲在圍牆後的Pio目睹著發生的一切,哥哥們被警察搜身恐嚇的場景一直在他腦海里浮現,揮之不去。
那個夜晚,他不敢回家,在高山上坐了一夜。
更糟糕的是因為「偷電」問題,爸爸也被捕入獄。
一家人還因為「偷銅」問題收到了警察開出的9000歐元的罰單。
家裡的男人們倒下了,重擔就落在了十四歲的Pio身上,他要賺錢維持一家人的日常開銷,還要解決罰單問題。
Pio只有14歲,不能去正規場所打工,只能通過小偷小摸賺點錢。
哥哥被捕入獄前曾倒賣過汽車,Pio便和Alyiva配合賺了300歐元,然後把這些錢如數交給了媽媽。
媽媽對Pio的所作所為勃然大怒,雖然她怕兒子小小年紀不學好,但是看他真的能帶來錢,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後來Pio又有了新的主意——在火車上行竊。
趁列車進站行人上車後,他迅速偷走行李再下車,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天衣無縫。
第一次得手的Pio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火車產生了恐懼。
他怕,怕被抓進警局落到和哥哥們一樣的結局。
但是後來,得手的快感蒙蔽了雙眼,他變得輕車熟路。
Alyvia是Pio的得力夥伴,大部分贓物都通過他聯繫買家銷贓。
事實上,Alyvia也有個倉庫,裡面裝著他從別處偷來的「夢想」,美其名曰「生意」。
他想著有一天把倉庫裝滿,再轉手賣掉,成為一名富人。
Pio的慾望越來越大,他不再滿足於偷行李,又想出了新的鬼點子。
他將魔爪伸向了哥哥的富人朋友們,在一個深夜,他借撿球的名義翻過圍牆,開始肆無忌憚地尋找獵物。
Pio被男主人抓住了,由於是熟人,Pio可以免於牢獄之災。
但是一家人必須要賠償男主人8000歐元,這給支離破碎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與此同時,爺爺的突然離世,又給這個家籠罩的一層陰影。但由於親人離世,爸爸和哥哥得以出獄,對於Pio來說卻是多了幾個好幫手。
為了還清賠償,哥哥提議讓他與自己打配合,用「調虎離山」之計把Alyvia的倉庫搬空再轉手賣掉物品,這樣就能大賺一筆。
Pio不想這麼做,在他心裡,Alyvia不僅是「生意」上的夥伴,更是心靈上的朋友。
於是Pio再次干起了「老本行」——火車行竊。但是警察的嚴格巡查使得他不再這麼容易得逞。
罰單和賠償像壓在Pio背上的重擔,他開始動搖了。
在一個夜晚,Pio打電話調離了黑人朋友Alyvia,哥哥聯繫貨車將Aiyvia倉庫里的「珍寶」洗劫一空。
而Pio,面對著自己真正關心自己的黑人朋友,流下了淚水。
影片最後,黎明升起,伴隨著歌曲《Faded》:
Pio的侄子侄女在旁邊玩耍,父輩兄弟們在右邊招呼他過去,這次他義無反顧地向父輩們走去。
在長輩們眼裡,他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男人。
對於Pio來說,成長意味著告別和承擔。
他告別了童年,告別了自己真正的朋友,也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可他的未來在哪兒呢?
對於吉普賽人來說,他們繼續以偷盜為生?還是四處流浪?他們的未來在哪兒呢?沒有人知道答案。
導演想通過影片借Pio整個家族的生活狀況將吉普賽人的生活真實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吉普賽人是歐洲原住民眼中的「不速之客」,是佔據社會福利,享受公共資源的敵人。
他們飽受偏見和非議,由於生活所迫絕大多數吉普賽人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而這,只會讓他們越陷越深。
在任何國家都被當做「外來客」的吉普賽人,無力去改變他們的生存狀況,只能在夾縫中尋求一片安身之地。
正因如此,他們被稱為「流浪民族」,就像馳騁在草原上的野馬,隨遇而安,隨草而棲。
就像導演借爺爺之口對Pio說出的那段話一樣:
「流浪」是流淌在他們骨子裡的血液,「對抗世界」是他們一輩子的夢想,這種思想貫穿他們一生。
一個「流浪」的民族,在各國飽受非議,最後難逃再次流浪的結局。
影sir認為,吉普賽人的生活習慣固然有其民族特性,但真正讓他們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還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前幾年北非爆發難民危機,非法難民大量湧入歐洲各國,一時引起社會轟動。對於這些非法移民,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做出相應的接納政策。
本國惡劣的生存環境,別國的不接納,造成了社會矛盾的爆發。
吉普賽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曼德拉說:知曉一個社會的靈魂,就看這個社會對待小孩的方式,
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Pio看不到未來,吉普賽人也看不到未來。


※新版《流星花園》刷爆全網,它憑什麼這麼火!
※豆瓣9.0!這才是中國人的深夜食堂
TAG:電影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