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报喜不报忧,是一种攻击

报喜不报忧,是一种攻击

文 | 胡慎之

来源 | 胡慎之(ID: hushenzhixl)

“报喜不报忧”是中国传统习惯。

不报忧是害怕别人无法承载忧的结果,从而对自己产生不好的看法。

所以,我们选择了欺骗,欺骗他人也欺骗自己。

但我们应该学会信任。

人都很有趣,只希望展示自己好的一面,把自己差的一面藏起来。

我其中一只手指在小时候受过伤,导致它与其余手指的形状不一致。

因此,在我青年时期,我一直很害怕去跟别人握手。

我心里总会担心,我的手指变成这样,它不完美了,跟别人握手,别人会嫌弃。

对于不完美的东西,我们的反应都是藏起来,因为我们自己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既然是连自己都无法接受的东西,那么别人还会接受吗?

我们对别人报喜不报忧就是害怕他们不接受“忧”所带来的问题和结果。

当我们展示不好的一面时,别人会怎么对待我,会怎么看我?

按照我们所接受的儒家一直以来的关系模式,报忧的代价太大了。特别是那些对我们要求或期望比较高的父母。

他们可能会说:“还以为你过得多好,原来你混成这个样子啊?”

我有个朋友,他跟妈妈说他要去深圳打拼,然后他妈妈就过去看他,发现他住在一个只有40多平米的房间里,

就说:“天呐,你一个人在外面好惨啊,你回家吧,你看看你住在这么小的房间里,是有多糟糕啊!”

他说:“我不惨啊,我还有三个舍友也是玩摄影的。”

可无论他说什么, 妈妈都一直在摇头,在她眼中儿子的生活环境是她不能接受的,她觉得儿子只是在狡辩他过得好,其实他过得很不好,因为他的能力并不能支撑他的生活。

所以,当我们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或者说比较弱的一面展示出来的时候,我们是需要冒风险的。

有些人会批判你,有些人会羞辱你,还会有些人像我朋友的妈妈一样否定你。

对方不会因为你的示弱,而共情到你的感受或给予你任何帮助,他只会从他的角度去评判你。

就像有时候我们走路摔跤,父母会说走路都不好好走,这样都可以摔倒。

长期以来被对待的方式让我们“被迫”或“习惯”地选择了报喜不报忧。

你不报“忧”,你是在欺骗我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你选择对对方报喜不报忧时,你是在欺骗别人,同时你也是在攻击别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很爱你的爱人,但你的爱人是一个报喜不报忧的人。

某天他在外地摔断了腿,需要住院一段时间,可他却对你说,他是要在这边工作一段时间。等他回来后,他跟你解释前段时间,他并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医院养病,你会不会觉得很生气?

你生气他竟然不告诉你,明明知道你爱他,却不肯给予你帮助他的机会,这一切都让你感觉到很无力。就如同看到我们所爱的人离世一般,无法做什么去挽回他。

而且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他在骗我。

这种被欺骗的感觉是很糟糕的,因为这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个傻瓜。

就像有些人上当受骗后不想跟别人说,不敢承认,因为当你去向别人说这件事前,你必须先承认自己被骗了,这是一件让我们觉得羞耻的事情。

除此之外,当你需要帮助,你却没对我说,这是在暗地里传达一种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帮助你的信息。

这是一种对我的攻击。

所以,当我们选择对父母报喜不报忧时,实际上对他们也是一种攻击,因为我们不信任他们。

不相信他们不会责怪自己,不会对自己失望,而这种不信任是一种防御的对抗的心理状态。

有时候我们选择不信任父母,也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自我照顾、自我负责的能力和没有独处的能力,我们内心的“婴儿”状态,使得我们过于敏感,害怕他们的指责和批评。

我信任你,我向你报“忧”

当你选择去向一个人报忧,分享自己秘密或者感到失落无助的时候,对方肯定是你特别信任的人,你们之间的关系肯定是很紧密的。

你知道在这个人面前,不必害怕会因为暴露自己脆弱的部分而受到抨击,你完完全全信任他。

我有个好朋友李雪,但我和她好久没见了,连电话也好久没通了。

前阵子,我需要她给我提供商业上的建议和帮助,所以我打给了她,这是隔了十年的一通电话。

在电话里,我说明了我现在的情况和希望她能提供的帮助。她二话不说就答应我了,并给我给予了不同的意见。

这那一刻,我是真的觉得很感激,我对她说:“谢谢你,你真的是我很好的朋友”

她在那边停顿了几秒,然后她也很激动回我:“老胡,谢谢你的信任”。

在我把我所想表达给她的时候,我知道我是安全的,我的感受或选择都是安全的,她不会因为我的短处而抛弃我,离开我或不承认我。

我是安全的,这是一种信任的关系。在她面前我可以真诚地表达自己,她会包容我的好和不好,并且她不会看不起我的不好。

我曾经被我的一位男性朋友求助过。

平时我们会经常一起外出吃饭,每次结账的时候,他都会跟我抢着买单,他一直都说:“哥有钱,你不要买单,让我来”,而且他平时的休闲活动跟衣着打扮都看得出生活得很不错,为人也比较风趣,所以我们也就都觉得他过得很如意

可在他打电话给我时,却跟我说他很累。

他的自卑一直在影响着他的生活,导致他很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会不断的去用一些方式讨好别人,特别希望他人认同。

比如说跟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要买单,如果被别人买单了,他觉得特别尴尬,甚至于会有一些愧疚,似乎是别人在说他不行。

这种感觉使他想向所有的人证明:他真的很厉害。

所以有时候会吹牛,希望借助于这些能够产生一种优越体验的错觉,然后跟世界证明:他不是一个自卑的人,他很好,他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

在他打电话给我的时候,除了惊讶,还有深深的感动,因为当他情况如此糟糕时,他也选择了信任我,告诉我他不好的一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勾引的,说白了,就是别人怎样对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你造成的。你对待别人的方式,也是别人对待你的方式。

如果我们内心觉得自己值得被温柔的对待,那我们就不会报喜不报忧了,也不会纠结着要不要把自己认为不太好的感受或挫折告诉对方。

相反,会信任对方,相信对方会包容你,支持你。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包容,被接纳,被看见,被关注。

因此,当我们有能力去主动选择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试试,因为每一个人都值得被温柔对待。

当我们试着可以完整表达自己时,哪怕是“不好的自己”,那么,我们也确信:我是值得被温柔对待的。

- The End -

- 作者简介 -

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本文转载自胡慎之(ID: hushenzhixl)

TAG:小崔不抑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