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民》雜誌:「北平在炮聲中」

《國民》雜誌:「北平在炮聲中」

這本刊物1937年5月在上海創刊,同年11月停刊,周刊,總出19期。主編謝六逸(1898—1945),二十歲時曾與王若飛等赴日本留學。回國後於復旦大學創立新聞專業,並主編多種文學刊物。1937年5月生活書店邀請謝六逸主編《國民》雜誌,正好趕上抗戰爆發,謝六逸的專業素養使得刊物在報道戰事的深度及廣度上均優於同類雜誌。

封面上是巍峨的北平城樓,天空飛過的卻是日寇的飛機,標題「敵機威脅下的北平」刺目驚心!封二封三封底也是的照片。封二由六幅黑白照片組成,現場感呼嘯而來,標題「奮勇殺敵的二十九軍」。英姿颯爽的單人照片有指揮若定的旅長,也有以一當十的連長。盧溝橋上形態各異的小獅子彷彿也失去了平日的憨態可掬,每個小獅子旁邊都有半蹲半跪的士兵向日寇射出憤怒的子彈。

封三照片題為「宛平城的停戰談判」。中日雙方談判代表合影,共五人,中三日二,宛平縣縣長王冷齋居中。「交涉停戰的中日代表,由繩索吊入宛平城」,很像古代冷兵器戰爭時的招數。

封底照片題為「侵略者的軍隊源源而來」。一邊假惺惺談判,一邊源源增兵,日寇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北平城7月29日淪陷,這期《國民》30日出版,一切或成為預言,或成為馬後炮了。

文字內容跟「七七事變」直接相關的,有《抗戰必勝論》《通訊:北平在炮火中》《訪問吉星文團長》《日本的軍備》《國防前線的北平》《從朝陽門到傷兵醫院》等。這幾篇文章既有評論,也有採訪,還有讀者來信,記述歷史不缺粗線條,最缺的就是這樣的細線條。

《抗戰必勝論》氣概足夠,但幾條論據有點兒不著邊際,如「敵人雖然軍械充足,但是兵士官佐,多半沒有實地作戰經驗。而我國軍隊,尤其是中央軍因為連年作戰,經驗豐富」。如「我敢說,假使我軍能攻到山海關和承德,偽軍全部要反正的。因為敵人一定要分出大部分的力量,去對付義勇軍和監視偽軍」。這說明,大敵當前,過度樂觀和過度悲觀都是錯誤的。《北平在炮火中》講了當時的緊張氣氛,「每晚十一時戒嚴,城外駐兵離開,次晨再開回城外,軍隊調動極忙。有時深夜日軍由東交民巷開出,我軍由郊外開入,兩軍相遇於長安街上,各佔半街,交擦而過,雙方側目,互相示威」,「市民也都自動捐錢,還有蒸饅頭煮綠豆粥去送給守城軍警,士氣民心都極旺盛」。

不知為什麼,回望歷史,總有這樣的感覺:「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