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初四僧與四王

清初四僧與四王

喜歡書畫的朋友們如果想研究、了解清代的書畫史。肯定都繞不開大名鼎鼎的這幾位

——「四僧」和「四王」。

他們的藝術風格上有何不同?

清初畫壇的「創新求變」

清初的畫壇上,和尚畫家很多,這一現象在中國繪畫史上極其罕見。

清初"四僧"是指原濟(石濤)、朱耷(八大山人)、髡殘(石溪)、漸江(弘仁)。

前兩人是明宗室後裔,後兩人是明代遺民,4人均抱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借畫抒寫身世之感和抑鬱之氣,寄託對故國山川的熾熱之情。藝術上主張"借古開今",重視生活感受,強調獨抒性靈。在畫中或抒發亡國之痛,或表達個人情感,他們不滿足於挪用古法,他們深入自然,寄情與山水,以抒發自身感受為目的,而不屈附於社會審美需求。

他們衝破當時畫壇摹古的樊籬,標新立異,創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揚、不守繩墨、獨具風采的畫風,振興了當時畫壇,也予後世以深遠的影響。其中石濤、朱耷成就最為顯著。石濤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鬱勃新奇,構圖大膽新穎,筆墨縱肆多變,格調昂揚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創造性的畫家。四僧是後人給予身份的歸置,改朝換代的動蕩,四人的命運都引向了皈依,僧成了最後的身份。無論從創作風格、人生境遇、性格來說,四僧各有其迥異之處。

縱肆清奇石濤

明清時期最富有創造性的傑出畫家,在繪畫藝術上有獨特貢獻,成為清一代大畫師。摹古派的領袖人物王原祁評曰:「海內丹青家不能盡識,而大江以南,當推石濤為第一。」自稱苦瓜和尚,他生於1630年,卒於1742年。原名朱若極,後更名元濟,原濟,又名超濟,小字阿長,號大滌子,又號清湘老人(清湘陳人),晚號瞎尊者,別號還有很多。明代皇族,剛滿10歲時即遭國破家亡之痛,削髮為僧,改名石濤。他因逃避兵禍,四處流浪,得以遍游名山大川,飽覽「五老」、「三疊」之勝。從事作畫寫生,領悟到大自然一切生動之態。至康熙朝,畫名已傳揚四海。

石濤 剩山殘水 立軸 紙本

石濤番人秋狩圖 立軸 設色紙本

石濤庚申(1680年)作 雙驥圖 鏡心 水墨紙本

石濤書畫合璧冊 冊頁 (十二開) 設色紙本

圓融冷逸朱耷

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朱統托,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

明滅亡後,國毀家亡,成了亡命之徒,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這樣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態的寫照。畫山水,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仰塞之情溢於紙素,可謂「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可見朱耷寄情於畫,以書畫表達對舊王朝的眷戀。朱耷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

朱耷花鳥魚果 十二開冊 水墨紙本

朱耷墨魚 立軸 紙本

朱耷怪石鴝鵒圖 軸

朱耷山水 花鳥 冊頁 (七開) 水墨或淡設色紙本

蒼渾幽邈髡殘

俗姓劉,出家後名髡殘,字介秋,又字石溪,號白禿、天壤殘道者、石道人等。畫史將髡殘與石濤、八大山人、浙江並稱為「清初四僧」。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農曆四月初八髡殘出生的這一天,恰好是佛祖釋伽牟尼的生日。也許是上蒼特意的安排,年幼時髡殘便頗為喜好禪道,常讀禪學之書,更好學畫。很多史料講其不近女色,拒抗父母為他指定的婚事,甚至棄功名而不要,一心參禪習畫,為他最終成為一代名家奠定了堅固的基礎。

髡殘1662年作 在山畫山圖 立軸 設色紙本

髡殘高士幽居圖 立軸 水墨紙本

髡殘秋山晴嵐圖 立軸 設色紙本

疏淡清寂弘仁

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又名舫,字鷗盟。明亡後於福建武夷山出家為僧,字漸江,號梅花古衲。安徽歙縣人。為清初四畫僧之一。擅畫山水,初學宋人,晚法蕭雲從、倪瓚,筆法清剛簡逸,意趣高潔俊雅。尤好繪黃山松石,為「新安畫派」創始人,和查士標、孫逸、汪立瑞等四人並稱「新安四大家」。兼寫梅竹,工詩。存世作品有《枯槎短荻圖》《西岩松雪圖》《黃海松石圖》等。著有《畫偈》。

弘仁 窗影群木圖 立軸 水墨紙本

弘仁溪山春霽 立軸 設色紙本

弘仁1659年作 墨筆山水卷 手卷 水墨紙本

弘仁壬辰(1652年)作 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清代收藏家周亮工《讀畫錄》云:「(弘仁)喜仿雲林,遂臻極境。江南人以有無定雅俗,如昔人之重雲林,然咸謂得漸江足當雲林。」其受追捧若此。陳傳席在《弘仁》一書中,從縱向與橫向兩個方面進行比較,認為漸江的獨特,是因為在縱向上,他不但跳脫出荊、關、李、范北方山水,董、巨南方山水以及馬夏南宋畫風這籠罩中國畫壇多年的大三系,創出有北宋風骨、元人氣暈的筆墨,而且用獨到的筆法畫出了黃山獨特的韻味,營造出前無古人的形式美。在橫向上,他與清初的「四王」的仿古派、石濤的自我派以及其它遺民派的畫風也迥然有別,以期禪心與靜美在清初畫壇獨樹一幟,使得文人畫繼元代倪雲林之後,在弘仁這裡又創出一個高峰。

清初畫壇的「主流代表」

清初四王是指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又稱江左四王。

四人畫風接近,按傳統審美模式的心理定式,形成"四王"畫派,當時以正統地位雄踞於畫壇。"四王"屬於正統畫派,同時也屬文人畫家,他們倡導南宗的繪畫風格,創造出了另一種新風格。將中國畫的筆墨水平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們在藝術思想上的共同特點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筆法視為最高標準,這種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認可和提倡,因此被尊為"正宗"。"四王"以山水畫為主,繪畫具有"中和"之美,能使人消除偏激浮躁之氣,涵養一顆平和仁愛之心,而這一形式離不開精深的筆墨造詣。各自畫風略有區別,又以師承關係,分為"婁東"與"虞山"兩派,影響了後代三百餘年。

清初四王,是受了董其昌的影響,追求模古仿古,將更好地運用古人的筆墨當作最高追求,他們把古人畫中的景物搬前挪後,達到古人畫中的完美境界,他們在研究古人筆墨上的確達到一定水平,在發展干筆渴墨方面也豐富了文人畫的表現方式,但他們一味模古,大大桎梏了文人畫的發展。

王原祁

(1642年-1715年)〔清〕字茂京,號麓台、石師道人,江蘇太倉人,王時敏孫。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人稱王司農。以畫供奉內廷,康熙四十四年奉旨與孫岳頒、宋駿業等編《佩文齋書畫譜》,五十六年主持繪《萬壽盛典圖》為康熙帝祝壽。擅畫山水,繼承家法,學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宗,喜用干筆焦墨,層層皴擦,用筆沉著,自稱筆端有金剛杵。主張好畫當在不生不熟之間,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熟不甜,生不澀,淡而厚,實而清,書卷之氣盎然紙墨外。

王原祁1701年作 仿黃子久淺絳山水 手卷 設色紙本

王原祁既承董其昌及時敏之學,又受清代最高統治者之寵,山水格局面目影響後世。

弟子頗多,形成婁東派,與王時敏、王鑒、王翚合稱「四王」,加上吳歷、惲壽平又稱「清六家」。

王原祁秋林遠黛圖 立軸 設色絹本

登第後,專心畫學。山水能繼祖法,而於黃公望淺絳尤為獨絕。熟不甜,生不澀,淡而厚,實而清,書卷之氣盎然楮墨外。在「四王」中,王原祁年紀最小,但成就最高。王鑒見之謂時敏曰:「吾二人當讓一頭地。」時敏曰:「元季四家首推子久(黃公望),得其神者惟董思白(其昌),得其形者吾不敢讓,若神形俱得,吾孫其庶乎?」鑒深然之。時虞山王翚以清麗之筆,名傾中外,原祁則以高曠之品突過之。客有舉翚畫為問曰:「太熟。」復舉查士標為問曰:「太生。」蓋以不生不熟自處也。嘗自題秋山晴爽圖卷略云:「不在古法,不在吾手,而又不出古法吾手之外。筆端金剛杵,在脫盡習氣。」觀此語其所至可知矣。康熙朝原祁以畫供奉內廷,鑒定古今名畫,四十四年(1705年)擢侍講學士,轉侍讀學士,直南書房,充佩文齋書畫譜纂輯官。與時敏、王鑒、王翚並稱「四王」。按原祁承董其昌及時敏之學,受清最高統治者之寵,肆力山水,領袖群倫,影響後世,形成婁東派,左右清代三百年畫壇,成為正統派中堅人物。所惜一生只知臨模黃公望,筆墨鈍滯,格局平庸,遂造成陳陳相因,千篇一律。

王原祁1696年作 仿山樵真跡 立軸 水墨紙本

王原祁1700年作 仿梅道人山水 立軸 紙本

王原祁1708年作 春巒積翠 立軸 設色紙本

王原祁戊寅(1698年)作 仿倪黃筆意青溪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王原祁仿古山水冊

王原祁仿古山水冊 冊頁 (十二開) 設色絹本

王時敏

字遜之,號煙客 西廬老人 西田主人 1592-1680 清 江蘇太倉人。錫爵孫,衡子。明萬曆二十九年(一六0一)進士,崇禎初,以廕官太常。入清不仕,隱於歸村。姿性穎異,淹雅博物,工詩文,善書,行楷摹枯樹賦,隸書追秦、漢,榜書八分,為近代第一。而於畫有特慧,少時即與董其昌、陳繼儒揚榷畫理,多所啟發。家本富於收藏,嘗擇古迹之法備氣至者廿四幅,裝成巨冊,以供模楷。故凡布置設施,鉤勒斫拂,悉有根底。所作尤窮黃公望閫奧,晚年益臻神化。為「四王」之首。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對王翬尤獎掖備至。

王時敏春日山水圖 立軸 紙本

王時敏 仿古山水冊 冊頁 (八開) 設色紙本

王時敏戊子(1648年)作 仿黃子久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王時敏1653年作 秋山閑讀 立軸 水墨紙本

王鑒

(1598~1677)清代著名畫家。字元照,一字圓照,號湘碧,又號香庵主。江蘇太倉人。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舉人。後仕至廉州太守,故又稱「王廉州」。後人將其與王時敏、王翚、王原祁合稱為「四王」,加上吳歷、惲壽平,亦稱「清六家」。王世貞孫。家藏古今名跡甚富,摹古工力很深,筆法非凡。為「清初六家」之一。擅長山水,遠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黃公望。運筆出鋒,用墨濃潤,樹木叢郁,後壑深邃,皴法爽朗空靈,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長。間作青綠重色,亦能妍麗融洽。信雲林山水意極綿密。仿山樵山水,仿趙大年《春景》沒骨山水、仿洪穀子設色山水,疏密奇正,純以篆法寫輪廓。仿子久《秋木山色圖》、《仿黃公望煙浮遠岫圖》、摹沈石田山水、仿董源《秋山圖》、仿范華設色山水、仿巨然山水,骨重氣輕。其作品大多摹古,信效名家,缺乏獨創,並具有濃厚的復古思想和形式主義畫風。其著述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畫跋》。

王鑒 己酉(1669年)作 仿巨然清溪待渡圖 立軸 設色紙本

王鑒丙辰(1676年)作 仿董文敏青綠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王鑒1669年作 擬古山水冊 冊頁 (十開) 設色/水墨紙本

王鑒癸巳(1653)年作 仿大痴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王翚

(1632-1717),字石谷,號耕煙散人、烏目山人、清暉主人等。師王鑒、王時敏,臨摹宋、元名跡,吸取名家技法,治為一爐。曾受清康熙帝之命主繪《南巡圖》。畫成,御賜「山水清暉」匾額,聲名益著。晚年的山水畫,在簡練中求蒼茫;偶畫花卉,秀雋有致。有「畫聖」之譽。與同時代的畫家太倉王時敏、王鑒、王原祁並稱「四王」;合吳歷、惲壽平,世稱「清六家」。其畫風影響後代。

王翚1716年作 山莊靜業圖 立軸 設色紙本

王翚1710年作 溪橋峻岭圖 立軸 設色紙本

王翚康熙庚寅(1710年)作 唐人詩意圖 手卷 設色絹本

王翚康熙甲午(1714年)作 龔蘅圃田居圖(並諸家題詠) 手卷 設色紙本

王翚1715年作 南溪高逸圖 手卷 紙本

藝術風格上的區別

四僧的創作與同一時期另一派畫家的藝術追求截然不同。後者以"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為代表,不重視所表現的內容,只重視承傳臨摹的功夫。固然他們在筆墨技巧上都極為成熟,也有很高的藝術格調,但客觀上加大了藝術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四僧畫家則是對他們藝術傾問的積極矯正。相較之下,有求變創新的「四僧」就成了「小眾」。

不管是「四僧還是"四王」,書畫史上都留下了厚重的一筆。

對後世畫壇都有積極的影響,各有千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如何應對壓力
一枚古幣篆書五男二女的來源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