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何謂勇氣?殲-10首席試飛員這樣作答

何謂勇氣?殲-10首席試飛員這樣作答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任何一個國家,想建立強大的航空工業,都離不開一支優秀的試飛員隊伍。一款新型戰機,從設計論證到列裝部隊,通常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漫長時間。試飛員的使命,就是駕駛這些尚未定型的戰機在各種極限條件下進行飛行性能測試。有人說:戰機不僅是設計出來,也是試飛員「飛」出來的。

試飛員,一個極具風險挑戰的職業。飛越雪域高原,掠過巍巍群山,他們的航跡盡顯凌雲壯志;挑戰極限飛行速度、最高飛行升限,他們的工作如同在刀尖上起舞。在中國空軍,就有這樣一批捨身為國的試飛員,他們飛著別人從未飛過的戰機,面對的是不可預知的險情,空中停車、油箱起火、帶彈著陸……他們用青春熱血乃至自己的生命,在藍天之上划出了一道道壯美航跡。從本期起,《解放軍報》開設「試飛英雄」欄目,帶您走近中國空軍試飛員。

殲-10首席試飛員雷強——

「這輩子,很幸福」

楊春源 田 博

有人問雷強:「飛機是怎麼飛起來的?」雷強回答:「從物理學上說,飛機是藉助升力飛起來的。從精神層面說,飛機是靠試飛員的勇氣和智慧飛起來的。」

何謂勇氣?何謂智慧?雷強用30餘年的飛行歲月作答——

出國受訓,他簽下生死狀,打破飛行手冊上的極限紀錄;

藍天試劍,他曾9次經歷空中停車,直到發動機故障完全排除;

昔日戰友長空殞命,他壯志依舊,繼續飛行挑戰極限。

「千金不求,萬死不辭!」這是雷強用生命體驗飛行的姿態。飛行是他畢生的事業。

雷強,殲-10首席試飛員,一個把戰鷹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的人。

「我不是天才,但我看飛機是透明的」

他是許多軍迷眼裡的「明星」。

他是試飛員心中的「雷頭」。

祖籍陝西綏德的雷強,在空軍試飛領域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

雷強的父親也是一名飛行員。兒時的耳濡目染,在他的心裡早早種下了一個夢想:「做一個像父親一樣優秀的飛行員。」

良好的家教、優秀的基因,雷強成為飛行員似乎順理成章。然而,第一次招飛報名的前夜,興奮的雷強徹夜難眠,在翌日的視力檢測中被淘汰。

帶著滿心的懊惱,雷強來到一個偏僻的農村下鄉插隊。一年的田間勞作,讓他的身體和意志都得到了磨鍊。第二年,雷強抓住了「幸運之手」,走進了空軍飛行員的行列。

來到航校不久,雷強的飛行天分逐漸顯露出來。從初教機到高教機,他都是第一個放單飛的人。航校畢業後,他主動要求分配到一線作戰部隊。作為年輕飛行員,雷強飛遍了所有高難課目,在當時空軍部隊像他這樣的飛行員不超過10個人。有的戰友對他說:「你都飛到這個地步了,以後還能飛出什麼『花』來。」

沒想到,能把飛機飛出「花」的機會真的來了。1983年,一位部隊領導慧眼識英才,在挑選試飛員時,用筆在雷強的名字上畫了一個圈:「他父親是搞飛行的,我知道這小子飛得不錯,最適合干試飛。」

當時,雷強對試飛員沒有什麼概念,只是在報紙上看過「科研試飛英雄」王昂、滑俊的事迹。從小就崇拜英雄的雷強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新挑戰,一腳邁進中國航空界最尖端、最具風險的領域,成為一名試飛員。

那時候雷強年輕好勝、脾氣倔強。到了試飛部隊,他才真正感覺到試飛員不是那麼好當的,當「試飛英雄」更難上加難。

看了雷強飛行,老試飛員和專家們居然說他「不會飛」。專家要求他保持姿態不變,連續直飛5分鐘,結果試了好幾次,飛行記錄數據顯示過載太大,沒有達到平飛要求。一位老試飛員語重心長地對雷強說:「你只知道要這麼飛,可你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飛。」

那個深秋的傍晚,雷強內心深受刺激。望著遠方,他陷入沉思:「一名優秀的飛行員並不等同於一名合格的試飛員,試驗飛行與戰鬥飛行,完全不是同一種評價標準。」

此後,雷強調整心態,轉變飛行理念,苦練飛行技能。每次任務返場時,他通過身體感受飛機姿態、速度變化,以此來尋找「人機合一」的感覺;下了飛機,他還要把飛機示波器的記錄結果列印出來,拿到操場跪在地上邊看邊分析飛行動作。

時間一長,他的飛行技能突飛猛進。戰友們稱雷強是「飛行天才」。雷強回答:「我不是天才,但我看飛機是透明的。」

一次,某型戰機進行某項性能試飛,連續十幾次起落都沒有達到要求。該型飛機的列裝計劃迫在眉睫,工廠技術專家找到雷強。雷強二話不說,準備好後就來到機場,只飛了一個起落,就飛出了全部數據。工廠技術專家們豎起大拇指:「你小子,真行!」

「為了成為最好的飛行員,我到了作戰部隊;為了飛最好的飛機,我到了試飛部隊。」雷強如此總結自己的飛行人生。

「一定要保住飛機,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

國際航空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發明一架飛機算不了什麼,製造一架飛機也沒什麼了不起,而試驗它才無比艱難。」

在30多年的試飛經歷中,雷強自己都記不清遭遇過多少次特情險情。那年,他駕駛某型飛機進行高空試飛,在打開加力爬升過程中,飛機推力驟降,油量表指針迅速下滑。雷強意識到可能是飛機燃油輸油系統發生了故障,這是試飛員最不願意遇到的情況之一。

雷強心裡明白,這架飛機凝結著科研人員的心血,一旦墜機,損失不可估量。

「一定要保住飛機,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雷強此時心中只有這樣一個念頭。到達機場上空後,飛機幾乎失去動力,雷強艱難地操縱飛機著陸。飛機在連續顛簸後,搖搖晃晃地停了下來。事後,機務人員發現,由於發動機溫度過高,整個後機身和垂尾都被燒得變了形。

對試飛員來說,有的特情是意外,有的則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執行某型飛機發動機選型試飛任務中,兩次試飛都出現發動機空中停車故障,科研人員始終沒有查明原因。

為了找到問題「癥結」,雷強冒著巨大的風險,開始第三次試飛。不出所料,飛機剛剛達到1.5倍音速時,發動機又停車了。雷強死死抓住駕駛桿、用力蹬舵,用盡全身力氣操縱飛機,終於把飛機控制住了。在飛機安全落地後,戰友們打開艙門發現,雷強的頭盔已被撞裂……

為了把這型發動機的故障找出來,雷強前前後後起飛了9次、經歷了9次空中停車,最終查明故障原因並配合科研人員成功排除,為飛機最終定型搬開了「絆腳石」。

在K-8教練機上飛尾旋,雷強從8000米飛到2000米,把正過載飛到10個G、負過載飛到5個G,落地後飛機的大梁都變了形。試飛「梟龍」戰機,著陸階段放起落架時前輪突然飛掉,輪子滾出幾百米遠,他保持滑跑方向使飛機安然降落。說起這些重大險情,雷強表情淡定:「試飛不僅考驗一名試飛員的智慧和勇敢,更考驗一名軍人的使命與擔當。」

有幸參與並見證中國空軍和航空工業騰飛,「很幸福」

在世界航空史上,從二代機到三代機是一個大跨越,它所帶來的是設計理念、作戰方式的巨大變革,對試飛員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不僅要完成各種試飛任務,還要全程參與飛機的研製工作。

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研製第三代戰機——殲-10。雷強作為試飛小組成員,從設計階段介入一直到首飛,用了整整10年時間。

為了殲-10試飛,雷強曾赴國外一家飛行試驗研究院學習培訓。當時,一位國外專家傲慢地問:「中國有試飛員嗎?」雷強用行動給予了他答案——他把高難度飛行動作「眼鏡蛇機動」飛了44次,還攻克了小速度斤斗等一系列高難度試飛課目……

結業典禮上,院長對雷強豎起大拇指,說:「你能把飛機飛得跟玩具一樣,中國試飛員,一流的!」

學成歸國後不久,戰友盧軍在一次尾旋飛行中意外犧牲。此時,該項工程的首席試飛員中,能夠完成尾旋飛行的只剩下雷強一人。

老朋友私下裡悄悄地勸他:「你也別再飛這個了,太危險了。」雷強說:「只要需要,我還會飛。」

1998年3月23日,終於迎來了殲-10首飛的日子。

一般來說,新機研製時採用新品率通常只有30%,作為跨代飛機,殲-10卻有60%以上的高新技術。新品率越高,風險性越大。

那一天,一向穩重的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動情地對雷強說:「飛機準備好了,就看你的了。」

一頭銀髮的宋文驄在人群中格外醒目。這些年,他看著宋總從一頭黑髮到兩鬢微霜再到滿頭銀髮。雷強一邊戴頭盔一邊說:「宋總,您放心!只要飛機發動機還在,無論出現什麼情況,我也會把飛機給您飛回來。」

雷強緊了一下扣帶,微笑著說:「就是摔,我也要把飛機摔在跑道上!我要讓您知道,我們這些年的心血、努力,究竟是哪兒出了問題。」

宋文驄熱淚盈眶,他疾步走上前去,緊緊握住了雷強的手。

塔台距離殲-10飛機只有200多米。那天,雷強穿著特製的橘紅色飛行服走向飛機,感覺這200多米的路是那麼漫長。每邁出一步,雷強感覺心中熱血沸騰。這是一條再熟悉不過的路,他整整走了13年……

跨進座艙,雷強看到在送行的人群中,一位老者眼含熱淚揮手致意。回憶當時的場景,雷強說:「這麼多年了,我還是頭一回見到有人在我飛行前流淚。」

當座艙蓋關閉的那一刻,雷強一下子變得異常鎮定。在他看來,能首飛這種「國寶級」新型戰機,是他一生的光榮,「就是缺胳膊斷腿,也一定把戰機飛回來」。

20分鐘,一次堪稱完美的首飛。飛行很短暫,但對於雷強和科研人員來說,卻是那樣的漫長;對於中國航空事業來說,是那樣的彌足珍貴。當這架浸透了千千萬萬航空人心血和汗水的戰機平安落地那一刻,現場沸騰了。

喜極而泣。想一想10年來大家付出的艱辛,雷強流下了幸福的淚水。這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飛行,我國從此有了自主研製生產的第三代戰機,我國的航空工業和空軍力量建設從此走向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

殲-10首飛成功後,雷強將現場錄像帶回家給年近八旬的老父親看。那一晚,半個小時的片子,參加過抗美援朝空戰的老父親看了一遍又一遍……

在試飛界,雷強大名鼎鼎——首批「空軍級試飛專家」「空軍功勛飛行員」「殲-10首席試飛員」。

以他的飛行技術,如果到民航公司工作,可以輕鬆拿到高薪。有人問他:「干試飛,虧不虧?」

「不虧!」雷強幹脆地回答,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活著,還在飛行。

對於試飛員來說,生命的幸福在哪裡?就在於能夠迎來一個中國航空工業「井噴式」發展的偉大時代。

「過去幾年飛一個型號,現在一年飛幾個型號。」雷強說,有幸參與並見證中國空軍和航空工業騰飛,「這輩子,很幸福」。

(照片提供:夏榕澤,版式設計:韓 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11年後,孟祥斌女兒致父親:從「恨透了」到理解你,我長大了
為了鍛鑄陸軍「長劍」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