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刪兩個字,讓曖昧輕而易舉!

刪兩個字,讓曖昧輕而易舉!

曖昧,其實並不是一段關係的必需品,但沒有曖昧的感情,似乎總讓人覺得缺了什麼。但如何在普通的關係當中營造曖昧的氣氛,從而讓關係更進一步,卻似乎讓人無從入手。

人們沉醉於曖昧,在那種似是而非的關係當中不可自拔。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讓一段感情有了最美好的片段。不過,撇開那些感性的「小鹿亂撞」的感受,和我一起做一些理性的分析,你會發現,「曖昧」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和萬物一樣,也都有跡可循。

從「曖昧」的本質明確著力點

首先,我們需要看清曖昧的本質,它究竟是怎樣意義的事情。

「曖昧」是一種狀態,一種感覺,但它一定是基於一系列的事件。這些事件,讓人不斷投入,捕獲的,卻又是一波接一波的不確定感。這一點,絕大多數的人都很有認識。不過還有一點,大家其實心裡都明白,卻很難明確地把它融入到期間一系列的事件中去——讓對方成為對象。

總的說來,曖昧,就是一系列投入、增加不確定感、製造對象意識的行為,以及該行為造成的一系列情感波動。

因而,想要進入曖昧,簡單說來,只需要完成上述行為就可以了。而其中最簡單粗暴的方法的部分就是——讓一切都不清不楚

讓事情變得不清不楚,不確定感自然就上去了。而為了求證這些不確定的東西,對方自然也會增加投入。不過這也只是會增進兩人的關係,卻未必建立了「對象意識」。換言之,對方如果並沒有把你當成對象,那麼再好的關係,最終可能也就淪為「閨蜜」、「好兄弟」。

因此我們需要在相處當中加入一些簡單的元素,讓「我是一個對象」的感覺更加清晰。

主語簡化,拉近距離

營造曖昧氣氛,強化對象意識,方法可能不止百種,但最簡單的,應該就是「主賓簡化」。看上去好像很高深似的,但其實也只是「動動嘴皮子」的功夫。

「主賓簡化」實際上是在我們和對方交往的時候,口頭語言或手機消息表達方式的一個調整簡化。理論上說來,會正常說話,就沒問題。

舉個例子

比如,你想約對方明天去看《我不是葯神》,順便還可以吃個晚飯,你會怎麼跟對方說呢?

明天晚上你有空嗎?

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看電影?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而要約的人是我,你已經被拒絕了。

你可能很納悶兒,這問得完全沒有問題,也很禮貌周到,怎麼還反而不好了呢?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句話充滿了壓力感。

其實不論我們關係如何,過於禮貌拘謹,都會透露出「我們不熟」的感覺,和不熟的人吃飯看電影,本就讓人覺得壓抑疲累。如果對方真的沒有什麼非要和你出去的理由,通常都會選擇拒絕。

因此,如果是我,會在和對方聊得不錯的時候,發這樣的消息:

明天晚上要不要去看電影?

這兩種方式,表達的都是一樣的意思,差別在哪裡呢?第二種方式,首先刪掉了所有的禮貌性的話,盡量排除可能的拘謹感,其次刪掉了主語「我們」,這一個看似微小的改動,並沒有改變我的意思,看電影的仍舊是「我們」,我們彼此雙方都清楚,但我卻沒有明說。這很容易讓對方產生熟悉、有共識的感覺。我們通常也會在人際交往中,利用這種省略主語的方式拉近大家的關係,如:「周末去玩啊?」、「一起啊」、「走,吃飯!」等。

主賓調整,凸顯對象感

上述主語簡化相對而言還是友情味重一些,要用來創造「對象感」的話,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做一些調整。

想要製造對象感,「我們」這個詞就要少用,而變成「我」和「你」,使用時,省略主語或賓語,並且伴隨帶領式的句型。比如:「帶你去」、「帶我去」等。

當「我們」分拆為「你」和「我」,加上特定的謂語,就會呈現出一種不平等的關係,一種上與下,引領和被引領的關係。這有助於滿足保護欲和被保護欲,讓對象感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

同樣,舉個例子

女生聊天時提到某餐廳不錯,你可能會有如下三種回復的方式:

1、那找時間我們一起去

2、你想去嗎?

3、走,帶你去!

是否一看,就高下立見?

當然,三種回答都是沒錯的,但第三種除了更具主動性,也成功地樹立了對象感。觀其句式,沒有禮貌用語,「我們」拆分成了「你」和「我」,用「帶你」塑造出對象感,並且省略掉了「我」,更拉近了關係。

女生想要使用這種方法,原理也是一樣的,只是通常女生需要省去「你」,而不是「我」,語氣相對處理得可愛一些。類似的句子就變成:

教教我吧!

送我回家?

帶我去嘛~

怎麼樣,梳理之後,是否發現還是挺簡單的?

不妨,今天就試試吧!

如果喜歡本文,請分享給你的朋友

另一半情感諮詢

你的情感,我們關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另一半 的精彩文章:

單身風雲榜062期

TAG:另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