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據之學(樸學)為什麼會興盛?康熙乾隆雍正居然做過相同的事!

考據之學(樸學)為什麼會興盛?康熙乾隆雍正居然做過相同的事!

考據學又名考證學、樸學,是一種治學方法,主要工作是對古籍加以整理、校勘、註疏、輯佚等。對於考據學歷史上有很多的評價,但就我個人看來,考據學是功利千秋萬代的一門學術。

如果沒有考據學者的整理與研究,近現代學者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不知要走多少彎路,耗費多少精力。儘管其研究和整理尚未能進入理性的批判與反思這一層,但他們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了較為翔實可信的資料。誠如郭沫若所說:「欲論古人或研究古史,而不從事考據,或利用清儒成績,是舍路而不由。」

關於考據學,其主要興盛於清朝的乾嘉時期,所以又有乾嘉考據之學之一稱謂。對古籍加以整理、校勘、註疏、輯佚等需要大量的精力,在乾嘉時期考據學的興盛有著很強的時代性,在那一特殊的歷史時期,考據學這門費力不討好沒有實效性的學術為什麼會興盛呢?這就要從清朝的建立說起了。

自滿人叩開山海關以後,37載的燒殺劫掠方初步平定中國,就像魯迅說的那樣:「滿清殺盡了漢人的骨氣廉恥。」然而清朝的統治者滿人作為少數民族入關建立一統天下的王朝,對於那些作為被征服者的漢人尤為敏感,在思想上實施了嚴緊的控制,於是便出現了文字獄。

文字獄,是統治者為了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的反抗,故意從作品中尋摘字句,羅織罪名而構成的冤獄。文字獄中國自古就有,而以清朝最為嚴重。清王朝是滿族貴族掌權,對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防範、控制極嚴。尤其是清朝前期,只要是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是統治者疑神疑鬼,認為文字中有觸犯皇權和妨礙自己的內容,必興文字獄,動輒株連數十人乃至數百人。

清朝最早的較大的文字獄,是康熙時的庄廷壠刊刻《 明史 》案。清初,庄廷壠從朱國楨的後人手中買到一本朱所著明朝史書,書內有《 列朝諸臣傳 》等稿本。此時的庄廷壠已雙目失明,於是他便想效法春秋時期的左丘失明而著《 國語 》的事迹,將這一稿本與召集門客所補的崇禎歷史編合在一起,然後用自己的名字加以刊刻。書中,稱努爾哈赤為建州都督,並使用隆武、永曆等南明年號。到了康熙二年(1663年),此事被人告發,報到京師,引得康熙勃然大怒,立即嚴加追查。此時庄廷壠已因病去世,官府仍然沒有放過他。庄廷壠被刨棺戮屍,在世的四個兒子、一個弟弟以及為庄刻《 明史 》作序的李令哲均被逮捕處斬。南得富紳朱佑明原本與此毫無牽連,卻被人誣告陷害。結果,朱佑明和他的五個兒子也被處以死刑。此外,凡是為書作序、校閱、刻字、印刷、賣書以及與此案有牽連的地方官吏等上百人,誅殺的誅殺,流放的流放,革職的革職,最後,共殺了73人。

康熙朝另一起的著名文字獄是《 南山集 》案,也是因為《南山集》這本書中著有前朝「逆」的話。康熙死後,

雍正時期的文字獄更甚。例如,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題「維民所止」,被告發『『維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帝大怒,將查嗣庭入獄。結果是查連驚帶嚇死於獄中,其屍被戮,查的親屬或處斬,或流放。還有有一次,翰林官徐駿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雍正帝見了,馬上把徐駿革職。後來再派人一查,在徐駿的詩集里找出了兩句詩:「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挑剔說這「清風」就是指清朝,這一來,徐駿犯了誹謗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雍正不僅發明了密摺奏事制度,還開啟了群眾性批判運動的先河。

那麼雍正後的乾隆呢? 乾隆即位後,文網更加嚴密,文字獄更加頻繁。翰林學士胡中藻有句詩曰「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到後大發雷霆:「加『濁』字於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濁」字被殺,並罪及師友。有個叫徐述夔的人,著有《 一柱樓 》詩集,其中「明朝期振翩,一舉去清都」二句,被乾隆帝定為「大逆」,理由是借朝夕之「朝」讀作朝代之「朝」,「要興明朝而去 我本朝」。結果不但把已死的徐述夔及其子戮屍,徐的孫子和為詩集校對的人也全都處死。凡此種種,舉不勝舉。清朝前期屢興文字獄,總計有100多次,而且處刑極為嚴酷,搞得人人自危,無所措手足。

清朝的文字獄,是封建專制主義空前強化的產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領域內,樹立君主專制和滿族貴族統治的絕對權威。它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影響了科學文化的發展,造成了萬馬齊喑的極其黑暗的政治局面。當時有個叫梁詩正的老臣,總結出這樣一條處世經驗:「不以字跡與人交往,即偶有無用稿紙,亦必焚毀。」

就這樣,在這種文化專制主義的統治下,許多知識分子不敢涉及政治,只能埋頭考訂古書,

這就造成了乾嘉考據之學的興盛,為中國古代資料的整理作出了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炎夏將至 《少帝康熙》為您解讀清朝避暑小絕招
吳三桂做什麼惹怒康熙,非要削他的藩,把命搭進去都在所不惜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