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面對3個摘花的孩子,3位媽媽的做法在孩子心中種下不同的種子

面對3個摘花的孩子,3位媽媽的做法在孩子心中種下不同的種子

在我上班的路上,有一篇月季花圃,這幾天正是月季含苞待放的時候。我常常在中途停下來,去看看那些怒放的生命。

一天,正當我嘗試著為這些美麗的花兒照相的時候,來了三個孩子以及她們的媽媽。三個孩子都四五歲左右的女孩,好像是附近幼兒園的孩子,放學了,就被媽媽帶著來這裡玩。

面對3個摘花的孩子,3位媽媽的做法在孩子心中種下不同的種子

路邊的月季花

看見這些漂亮的花,女孩子們愛花的天性展現出來,三個孩子爭先恐後地跳入花圃中。剛開始,孩子們還是只在一邊感慨,讚歎花的美麗。

就在這時,一個孩子伸出了小手,摘了一朵半開的紅色月季。其他孩子見了,也紛紛摘花。剛開始,三位媽媽只是站在不遠處聊天,根本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行為。

一個穿紅外套的孩子拿著花,跑過去找媽媽,要把花送給媽媽。她的媽媽一看,驚嚇極了,趕緊蹲下來,嚴肅地告訴孩子:「孩子,不能摘花的,小花會疼的。而且,你把這麼美麗的花摘了,大家就看不見了,不是嗎?」

孩子委屈地說:「我想送給媽媽。」

媽媽和藹地說:「如果小花還在花枝上,媽媽會更喜歡的。花枝上的鮮花最漂亮。」

孩子聽了,開心地說:「我知道了,媽媽。」然後,跑開去玩了,而且不再進入花圃。

面對3個摘花的孩子,3位媽媽的做法在孩子心中種下不同的種子

花海中的孩子

另一個孩子看見了,也把月季送給自己的媽媽。面對孩子送過來的月季,這位媽媽很驚喜:「好孩子,咱回家可以把花插花瓶里,你去多摘幾朵吧!記得,要摘花骨朵哦!」

孩子聽了,也開心的跑開了,到了花圃里,看見花骨朵就使勁摘,以便帶回家插花瓶里。

第三個孩子,也把花送給了媽媽。這位媽媽看見了,輕描淡寫地說:「孩子,不能摘花,去找琪琪玩吧!」

孩子很失落,但媽媽忙著玩手機,沒空理她,她只好落莫地跑開,找其他小朋友玩去了。

面對3個摘花的孩子,3位媽媽的做法在孩子心中種下不同的種子

花樹下的孩子們

三位媽媽在面對孩子摘花的行為,不同的處理方法,肯定已經在孩子的內心種下了不同的種子。我姑且前來推論一下,不一定正確,但也可以管中窺豹。

第一位孩子,可能從中理解了公共的東西是不能亂動的,花圃里的花是不能亂摘的。進而,她可能知道社會有一定的規則,破壞規則意味著素質低下,不講文明。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有愛心,懂規則,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具有很強的界限感。她們會有很多朋友,因為她們懂得互相理解;她們會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因為她們從小就知道城市的美好,需要大家的努力。

第二位孩子,可能從中知道原來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帶回家的,都是可以自由地採摘的。這個社會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為自己所用,自己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很自私,她們無視社會規則和道德,自然也無法成為一個熱愛社會的人。

第三個孩子,媽媽的漠視可能一直都存在。她可能會成長為小心翼翼的孩子,不知道規則是什麼,也不清楚為什麼要遵守規則。她們沒有社會道德感,也不清楚為什麼要具備社會道德感。

面對3個摘花的孩子,3位媽媽的做法在孩子心中種下不同的種子

摘花的孩子

不過,以上僅僅是我根據眼前的這件事做出的推論,僅此而已。說不定,這三個孩子最終都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都會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都會在城市建設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現在的中國,都在講「和諧」、講「中國夢」,作為家長,有必要讓孩子站到這樣的高度,成為一個愛國的人嗎?也許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從來沒有想過從國家、從社會的角度來教育孩子,從來沒有想過從城市建設、從服務大家的角度來教育過孩子,但實際上,孩子真的需要從中獲得尊嚴,獲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成為一個愛國、愛家、愛社會的人。

這或許就是培養孩子的大格局吧?我記得一個名人曾說過,如果一個人具有服務意識,具有大格局,那麼他一定會獲得成功。那麼,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主動給孩子灌輸國家意識、社會意識、服務意識,而不僅僅是成績、興趣、輔導班,那麼孩子的成長之路應該會更寬闊,視野也會更開放,胸襟也會更廣闊。

這樣的孩子,才是我們願意看見的孩子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