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葬於北京的清宮廷洋畫師,一幅畫最有名,乾隆帝下旨誰偷看被處死

葬於北京的清宮廷洋畫師,一幅畫最有名,乾隆帝下旨誰偷看被處死

出生於「藝術之都」義大利米蘭的郎世寧,在中國度過了51年時光,成為一位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宮廷畫師。1766年他去世後葬於北京,身後哀榮備至。

郎世寧,1688年7月出生,義大利米蘭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

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郎世寧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但他在清廷官封三品,一直忙於為皇帝作畫竟沒有機會傳教。

郎世寧入宮進入如意館,為清代宮廷十大畫家之一,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

其主要作品有《十駿犬圖》《百駿圖》《乾隆大閱圖》《瑞谷圖》《花鳥圖》《百子圖》等。

郎世寧大膽探索「西畫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畫法為一爐,創造了「郎世寧新體畫」。

他將自己摸索成功的新體畫,傳授給傳教士畫家王臻誠、艾啟蒙等人,同時將歐洲油畫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中國畫師,為清朝宮廷培養了眾多兼通中西畫藝又各有專長的宮廷畫家。

郎世寧用他的畫筆記錄了那個時代很多重要的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如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歸順的少數民族頭領等。

郎世寧還奉命繪製過一幅著名的帝後和11名妃嬪在一起的圖像《心寫治平》。這是郎世寧所繪二百幅人物中最著名的一幅。乾隆僅在該畫完竣、七十大壽及讓位時看過此畫三次。然後將畫封存,降旨說如有人偷看該畫,必凌遲處死。

乾隆時期,由郎世寧與王臻誠等人一起創作的《平定準部回部戰圖》,是中國最早的銅版畫作品。

根據郎世寧的建議將圖稿分批寄往法國巴黎,聘請著名雕刻家李巴刻成銅版畫,壓印200份,寄回內廷。這套銅版組畫具有極其濃厚的西洋風味,成為中外博物館的珍藏品。

1766年,78歲郎世寧去世,乾隆親撰墓志銘,以示對這位異域高士的尊崇。

郎世寧墓位於北京西城區北京行政學院歐洲傳教士墓地內。墓碑的正中用漢字寫著「耶穌會士郎公之墓」,墓碑上刻有乾隆皇帝的旨諭,墓碑的兩側是用中文和拉丁文撰寫的墓志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慈禧太后加速了清朝的滅亡,但是有另一個人早已奠定了滅亡的基礎
她是乾隆最寵愛的女兒,為了不讓她遠嫁蒙古,乾隆做出意外的舉動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