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再喊叫回歸了,實體店只有「轉型優化」一條路可走

不要再喊叫回歸了,實體店只有「轉型優化」一條路可走

晉寧//撰文

看到阿里、京東等線上互聯網企業紛紛投資線下實體,有些人就坐不住了,開始鼓噪2018年是實體店的復甦年,實體店回歸是大勢所趨。類似的觀點多了去了。實體店是不是回復甦、回歸,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還不在少數,甚至可以說還形成一種氛圍,大有王者歸來的感覺。那麼像家電的實體店是不是還有拓展的空間,回歸實體店後就能夠解決問題嗎?

就家電行業的情況而言,線下實體店的日子不好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各個家電品類線上銷售的比例已經都在20%左右,像彩電的線上銷售比例已經接近30%。就連空調這樣對售後服務特別依賴的家電品,線上佔比也超過20%以上。

在平穩發展規模相對穩定的市場,線上銷售的高增長,表明線下份額在減少,也就意味著實體店的壓力越來越大。早在去年,就有實體店的老闆們埋怨,是線上電商搶走了他們的生意,對廠家開闢線上渠道甚是抱怨。不過抱怨也沒有用,廠家不能看著新興渠道自己不涉足,而完全被競爭對手所掌控嗎?

問題是,線上銷售比例從個位數已經上升到二位數,甚至是搶佔了近1/3的市場份額,廠家哪有不重視的道理?你能阻止廠家在線上的銷售嗎?顯然是不可以的。像奧克斯空調就主動調整渠道策略,取消線下代理批發,率先完成「電商+網批」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模式。

可見,線上作為一個新興渠道,作為用戶便捷的一種購物體驗,已經被80後,甚至年齡更大的一些人所接受。君不見,現在大爺、大媽們在網上購物也不是什麼稀罕事,不是嗎?

現在談論零售實體店回歸的,一是糾結線上渠道的一些短板,力圖用線下的長處彌補線上的短板;二是線上的平台主意識到線上增速放緩,開始尋找新的一些堅守零售的人士也在期盼重新回暖。

糾結線上短板的人認為,廠家向線上渠道投放資源已經遇到瓶頸,用戶也逐步會對線上生厭。畢竟線下可以對產品實物進行體驗,而線上只能看圖片而缺失體驗感。所謂的O2O就是力圖把線上線下打通,形成相互之間的互動引流,以實現用戶對產品最佳接觸的效果。

而線上經過幾年的高歌猛進,已經進入發展的平緩期。而線下實體店經過幾年的低迷,按周期也應該重新活躍起來了。一些人就又開始賭線下市場的復甦,這種在行業內搗糨糊的人不在少數,容易形成輿論的風口。

當然也少不了線下實體店人士的鼓噪,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方面是給自己打氣,線下走背運已經好幾年了,期待實體店市場能有時來運轉的一天,心中的這一口悶氣總得吐出來;另一方面唱多線下實體店是為了給廠家看,以希望廠家能夠給實體店多投放資源。不論從哪一方面說,都是圍繞利益來說話的。

那麼就有一個問題來了,到底實體店還真的能夠回來嗎?如果實體店真的還要存在,那是怎麼個存在法,其主要的功能作用到底是什麼?靠什麼來吸引新興的用戶群體?這些問題不弄清楚,實體店不要說是回歸,恐怕連自身的存在都是問題。

以消費者層面來說,線上購物的便利性已經得到80後一代的普遍認同。畢竟在線上電商購物,一是不受時間的限制,隨時都可以在手機上下單;二是便利,兩個手指一動就可以完成操作;三是不用自己往回家搬運,電商的物流體系已經深入到鄉鎮農村;四是極大的解決農村偏遠地區購物不便的問題。

有研究表明,移動線上購物是一個人類的一個進化,只要進化了就再難退回去。就像人類從猿人過渡到人類時,從樹上下來便不可能再回到「有巢氏」了。

同理,不僅80後一代對互聯網依賴度很高,特別是90後幾乎都是互聯網原住民。網上購物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移動互聯的興起加劇了他們對網購興趣與依賴。怎麼可能讓他們再回到線下實體店來購物呢?

研究還表明,科技越發達,越是智能化,人們的懶惰就會越發加重。能躺在家裡躺在床上或沙發上解決的,為啥要費時費力的跑實體店呢?

既然,未來絕大多數人都會在網上購物,那麼線下實體店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回答是,一定時期內肯定還會存在,但必須轉型優化,把原來主要的銷售功能改造徹底改造。所謂的新零售絕不是原有實體店的翻版,否則存在的意義有多大呢?

實際上,所謂的「新零售」並不新,還不就是原來的零售商場嗎?如果有新的盈利模式,互聯網企業進入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經營狀況有所改觀嗎?從資本市場看,涉及家電的零售實體店經營效益都是每況愈下。但互聯網企業為何還在投資他們呢?

有專家語言,未來實體零售店還會存在,但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同,不再是靠銷售盈利這個唯一模式,而是成為線上電商的體驗店、品牌形象店,起到引流、體現場所和品牌展示的作用,成為人們社交或者休閑的場所。

其中,有些人必須到場的實體店不僅還存在,還會大行其道,像理髮店、美容店、餐廳(雖然有外賣,但社交功能無法取代)等,但數量肯定沒有現在這麼多。因此,回歸「實體店」空間已經很小,而且轉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必須想清楚了在行動。

可以這樣認為,未來的實體店,特別是像家電專賣店,很可能都是廠家、品牌的展示店,主要承擔廠家或品牌的形象展示、產品體驗、用戶交流的功能。因此,在數量上不會再像現在這麼多,而是少而精。精緻的展示、全方位的體驗、廠家與用戶的面對面交流,才是未來實體店的式樣。還想著回歸賣貨,那就是一廂情願。

=====

家電魂:深度解碼家電行業熱點事件,跟蹤研究家電產業發展軌跡,梳理家電廠商轉型變革歷程,互聯網時代家電業最具深度自媒體。微信號:jiadianhun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電魂 的精彩文章:

登上行業制高點 海信電視三招君臨天下

TAG:家電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