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 米芾 辱教貼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米芾 辱教貼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米芾 辱教貼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辱教貼》,又名伯充帖,紙本,信札,縱:27.8厘米,橫:39.8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約書於北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紙上名家藏印累累。

因是信札,米芾寫來十分隨意,但紮實的功力使這件小札也體現了用筆迅疾、力沉奇倔,欹側取勢而無霸氣,轉折間多機巧鋒芒,筆勢放的開,收的住,可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米芾《辱教貼》局部欣賞

宋 米芾 辱教貼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米芾 辱教貼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米芾 辱教貼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米芾 辱教貼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米芾 辱教貼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米芾 辱教貼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辱教貼》欣賞

宋 米芾 辱教貼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十一月廿五日。芾頓首啟。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難卻爾。區區思仰不盡言。同官行。奉數字。草草。芾頓首伯充台坐。

米芾(1051年—1107年),自署姓名米或為芊,芾或為黻[fú]。北宋書法家、畫家,宋四家之一。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米芾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雖然畫跡不傳於世,但書法作品卻有較多留存。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北宋四大書家」中,實可首屈一指。康有為曾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意為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傑出代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書法想要臨得好,這四個不良習慣要改掉!
當我搞不懂這個世界的一切,我寫寫字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