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荊門中辰·中華國學文化

荊門中辰·中華國學文化

「氣」是什麼?這的確是個問題。中國的道家,關於「氣」字,大約有三種寫法,它也代表了三種意義。

(一)「炁」字:這是古文的氣字,上面的「無」,就是「無」的古字。下面的「灬 」字,就是火的變體。古代道家的丹經道書,提到了「氣」,便常用這個「炁」字。也可以說,無火之謂「炁」。

但是怎樣才是無火呢?須知道家的思想學術,與中國古代的術數,總是脫不了關係的,尤其與五行、天干、地支等名相術語,更是息息相關。在五行之中,心屬「火」,所以無火之謂「炁」。做到息心清靜、無思無慮之境,才是真「炁」絪縕 的境界。

(二)「氣」字:也是古文的「氣」字,籀 文、篆書大多都用這個「氣」字。強調些說,這個「氣」字,也就是代表自然界的大氣。

(三)「氣」字:這是後代通用的「氣」字,但從古代道家與中國古代醫學的觀念來說,這是人們吃食米穀之後,而有生命呼吸作用的「氣」。

唐宋以前,道家修鍊的方術,有專門用「服氣」的方法。那是專心一志,利用呼吸的屈伸起伏,以求達到「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道術,它與印度古代瑜伽術中修氣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又分化為後世各種修鍊氣功的法門。這些鍊氣方法的最後目的,都是憑藉呼吸的作用,由此而引發生理潛能的「真氣」,那才是「氣功」與「身瑜伽術」的極果。如果永遠只是停留在呼吸氣機的功用上,那就永遠得不到氣功與身瑜伽的最高成就了。

那麼,真氣它究竟又是什麼東西呢?所謂真氣,也只是無以名之的代名詞,在瑜伽術中,又有別名稱它為「靈能」,或者形容它是「靈蛇」。至於西藏的密宗,則另稱它為「靈力」,或名為「靈熱」。總而言之,它就是佛家唯識宗所講「暖」「壽」「識」綜合起來的「業識」的功能。為了講解的方便,我們借用現代語來說,它就是生命的「本能」,或可簡稱它是「能」。但是這裡所謂的本能或能,並非就是物理學上能量的能,也不是生理學上本能的能,或者有些人認為它就是物理學上的電能,或認為它就是電,那都是觀念上的偏差,不可妄用。因為它的究竟,畢竟不是物的作用。不過,這樣一說,又很容易牽涉到哲學和科學範圍的論辯里去,所以暫置不論。

——南懷瑾先生《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荊門中辰jmzc 的精彩文章:

TAG:荊門中辰jmz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