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長壽之道:與哥哥有一首「三字訣」 多達觀少煩惱

長壽之道:與哥哥有一首「三字訣」 多達觀少煩惱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口述歷史·第一季】推出《蜀地文心》系列,首期封面名家馬識途

/名家檔案/

馬識途,1915年1月生,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四川省建設廳廳長、四川省建委主任、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黨委書記、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中國作協理事等職。

他自少年時代起即投身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後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出生入死,功績卓著。革命成功後,他在擔任政務職責,繁重的工作之餘,堅持文藝創作,幾十年來寫下了700餘萬字的各類體裁的文學作品,其中多反映中國革命鬥爭的歷史,是中國革命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一筆豐厚的寶貴財富。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攝影劉念

馬老和家人

對於外界對馬識途長壽的「秘訣」的好奇,馬老本人和他的哥哥曾經一起作過一首「長壽三字訣」,可以提供一個相當標準的答案:「不言老,要服老;多達觀,少煩惱;勤用腦,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飽;戒煙癖,酒飲少;多運動,散步好;知天命,樂逍遙;此為謂,壽之道。」

馬識途(右)和大哥馬士弘

正如字訣里所寫「勿孤僻,有知交。」馬老愛朋友,愛家人,重情重義。每逢過節,會看到他與李致、王火等朋友一起舉行親友家庭聚會。哥哥馬士弘2016年5月去世之前,他還與哥哥一起出版百歲回憶錄,成為文壇佳話。2018年6月24日,《馬識途文集》在省圖書館首發。88歲李致,94歲王火,95歲的馬老弟弟馬子超,冒雨趕到四川省圖書館,給104歲的馬老助陣。一相見他們分外親切,握手、擁抱,氣氛溫暖而融洽。弟弟馬子超更是早早來到現場,為哥哥祝賀新書出版。其情其景,令人動容。四位加起來近400歲的老人,讓人看到時光如水流逝,也看到歲月凝注的禮物。

馬識途與李敬澤

出生於1915年1月的馬識途特彆強調,他出生的日期,按照農曆是1914年臘月初三。屬虎不屬兔。「我不喜歡恭仁謙讓老是受人宰割的兔子,喜歡威武雄壯敢打敢拼的老虎。」上世紀30年代,馬識途在上海浦東中學求學期間,他與老師同學在操場上照了一張合影。相片中的馬識途,朝氣蓬勃,雙手抱在胸前,面帶自信的微笑。深邃的目光直視前方,虎虎有生氣。年少出峽的馬識途,一腔熱血,為自己的理想東奔西走。一路上,他找到了信仰,經歷了危險,忍受了創痛,感受到滄桑,也享受到尊榮。時光閃回到現在,馬識途已經走過了百年歲月,依然昂首向前眺望著。他沒有辱沒虎的威名。

在馬老書房比較顯眼位置上,可以看到他自己親筆寫的八個字:「我行我素,無愧無悔」。當下社會,社會風氣自由寬裕,年輕人看似選擇較多,但其實內心未必都時時堅定自己的信念。作為一位百歲前輩,當被年輕人請教為人處世的見解,馬老的回答是:「我覺得現在很多年輕人有一個現象,特別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久而久之,就會變得糾結迷茫,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了。我就是做我自己喜歡的,追求自己追求的東西。我行我素,笑而置之。

像馬老這樣傳奇型的百歲老人,雖然我採訪過他很多次,讀他的小說,看他的傳記,聆聽他現場的講話,但是,他的世界,依然深邃、神秘,像一座高山,不是我能輕易抵達的。他那一輩人所經歷的時間、時代、歷史,縱是通過文字、影像、講述,也是無法完全了解的。但是,親近傳奇,聆聽傳奇,對傳奇的每一次靠近,都是向歷史、真理的一次靠近。

下期預告: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一首《理想》,點亮很多人的心。《就是那一隻蟋蟀》曾被收入到中學語文課本多年,影響甚廣。他是詩人,是作家,更是一位為大眾解讀經典的學者,一位幾十年浸潤專研傳統文化的文人。近二十年,他專心研究漢字、詮釋人文經典。投入訓詁,說文解字,樂在其中。別人稱他「文字偵探」或者「文字的福爾摩斯。」 他,就是流沙河。他有著怎樣的人生,對當下的文學、經典有著怎樣的看法?他又在專研哪位經典古籍,又有哪些心得?封面新聞,口述歷史,為您揭開謎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再見!俄羅斯世界盃的那些小美好
大雨中倆老人執意趕回家 好心人背其趟過1米多深積水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