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氣候變化的新壞處:斷網

氣候變化的新壞處:斷網

你可能從來沒仔細想過,刷開這個頁面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也許就是點了個別人朋友圈或者微博中分享的鏈接,然後這個頁面就蹦出來了。互聯網有時候真是既神奇又無形,是吧?但其實,這背後都是由現實存在的各種設備支撐的——那些巨大的數據中心和綿延數十公里的電纜保證了你和世界的連接。


而所有這些設施,其實都扛不住水淹。只要再過15年,美國沿海城市大約有6500公里(4000英里)的光纖會被海水淹沒,可能導致互聯網的大災難。


這是一份剛剛通過同行評議、由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和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共同進行的新研究中的觀點。為了搞明白海平面上升對於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影響,研究人員將這些設施的地圖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對美國海岸的海平面上升情況預測進行了比對。

對於紐約市來說,整個城市大約20%的光纖分布在預計15年內會被淹沒區域內——而對於連接到其他大都市和43個數據中心的那些光纖來說,這個比例是32%。研究顯示,在沿海地區中,西雅圖和邁阿密的互聯網尤其脆弱。


氣候變化的新壞處:斷網


「所有的設備都是可以應對各種天氣狀況的——但是這些設備畢竟不是嚴格防水的,」Paul Barford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計算機科學教授,也是這篇論文的合著者之一,他如是說道。大部分系統都是上世紀90年代建設的,而那時候根本沒怎麼考慮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另外,許多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也在逐漸老化。Paul Barfod說,許多設施的設計壽命大概只有幾十年,現在也都到了臨近服役期極限的時候。

這還得看洪水會不會在設備徹底老化之前到來。Carol Barford(前面那個Paul的妻子)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全球環境可持續發展中心的主任,也是論文的合著者之一。她說,儘管15年看起來距離今天已經非常近了,但其實我們現在就能感受到嚴重洪水已經發生的越來越頻繁了。我們也見識到了極端天氣帶來的災難:舉例來說,颶風厄瑪(Irma)就讓上百萬的人口斷了網。


很難預測當沿海的基礎設施被水淹沒之後,內陸的互聯網到底是個什麼狀況——但互聯網本來就是要「互聯」的,所以某一地的災害很可能影響到其他地區。對那些內陸地區來說,沿海地區的洪水很可能導致互聯網完全中斷,或者至少造成某些網站和服務的訪問困難。


所以,還是有好多研究要做的。「我們需要對問題的影響範圍進行仔細的研究,以便尋找出好的解決方案。」Ramakrishnan Durairajan說,他是俄勒岡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的助理教授,也是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他說,進一步的研究可以著眼於極端天氣對於互聯網系統的影響,以及網路建設工程應該如何應對洪水或者其他氣候災害。


總之,Carol Barford總結道:「如果想要互聯網像每個人期待的那樣日復一日正常工作,我們就得花點錢制定一整套適應未來氣候變化的發展規劃。」


本文譯自 WIRED,由譯者 Freez Sun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10種已經消失的職業
烏干達開徵社交媒體稅,日本人卻怨聲載道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