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邪不壓正,55歲姜文的隨心所欲

邪不壓正,55歲姜文的隨心所欲

7月13日,姜文導演的國民武俠片《邪不壓正》正式上映,影片改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講述了在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前,身背血海深仇的李天然,從美國秘密訓練多年後回到北平,在動蕩的局勢和陰謀中進行的一場復仇大計。

作為姜文「民國三部曲」最終章,影片還未上映時就備受國內影迷關注,上映首日票房過億,摘得當日票房冠軍,從360搜索的趨勢數據可以看出,影片搜索熱度最高達到了56w

浪漫與俠氣交織下的北平眾生相

男主李天然曾目睹過師兄背叛師門,殺了師傅一家並嫁禍於自己。倖存後,李天然被養父亨得勒帶到國外受訓長大,帶著秘密任務回國,伴隨著時間的推進,成長、愛情、復仇和掙扎等情緒在李天然的身上不斷交織,從質樸天然的男孩逐步成長為有思想、有目標的男人,電影中的兩名女性交際花唐鳳儀與裁縫關巧紅起到了重要作用。

許晴所扮演的唐鳳儀,是一名從劍橋畢業、遊走在權貴之中的交際花,舉手投足間都是萬種風情,儘管本身受過國外高等教育,但人生目的卻是依賴男人做正房夫人。在電影中,唐鳳儀可謂是情慾的化身,讓李天然在感情上蛻變成一個男人,最後幫助李天然復仇,在日軍進城時跳下城牆而死,可憐又可嘆。

而周韻飾演的巧紅,表面上看是一名隱匿在市井中的小裁縫,背後卻有神秘勢力暗中相助,從小受封建三從四德的教育、裹小腳,卻能夠毅然放棄家庭、一心復仇,看起來柔韌但骨子裡卻堅不可摧。關巧紅可以說是李天然的精神導師,讓李天然從迷惑不定中選擇復仇。周韻在《邪不壓正》中可圈可點的表現,確實讓整個劇情增色不少。

癲狂與過火暴露出的姜文式荒誕

在影片上映後,《邪不壓正》並沒有像《我不是葯神》一樣在電影界持續走紅,豆瓣評分從最初的8.5分降至7.2分,觀眾們對這部影片的評價顯然有些兩極分化,電影口碑飄忽不定。

「盡皆過火,儘是瘋癲」本是電影學者大衛波德萊爾對香港電影的評價,這句話同樣適合姜文這次的作品,其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充斥著整部電影。在部分觀眾看來,影片中夾帶的一些「私貨」延緩了整個劇情的推進,莫名的表現欲和拖沓的劇情,都影響了觀眾的觀影效果。

《邪不壓正》終究是少部分人的狂歡,從360趨勢的用戶畫像來看,這種武俠復仇類型的影片主要備受年輕男性影迷的喜愛,男性佔比高達74%;從年齡分布方面來看,搜索主力集中在了25歲到34歲之前,佔了總人數的52%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看電影和吃飯、談戀愛是一個道理,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重要的是觀眾喜歡,接受並且理解作品,電影終究是大眾狂歡而非個人情感宣洩。正如影評人周黎明所說,「喜歡者看到了飛揚,不喜歡者看到了不著地。」《邪不壓正》對一部分觀眾來說,確實是一部欣賞不了的電影。

但並不否認《邪不壓正》是一部用心拍攝的作品,影片中畫面質感極強,姜文在片中為大家展現了自己所理解的老北京畫像,鱗次櫛比的屋頂巷陌,拎起空瓶子打醋的藍青峰騎著二八大杠,亨得勒李天然喝酒聊天時,壁爐里掛著兩隻北京烤鴨,還有走街串巷的手藝人「磨剪子戧菜刀」的吆喝聲,豬肉店門口掛著成扎吹滿氣的豬尿泡,這些老北京的煙火氣撲面而來,著實令人著迷

最值得一提的是姜文創造了一個「頭頂上「的世界,屋頂上有花有樹,可以聊天、晾衣服甚至騎自行車,這個上面的世界的感情更加純粹,精神更加單純,生活更加乾淨和質樸。這代表了一個理想化的隱喻,是姜文內心精神的表達。

姜文大膽的拍攝手法和剪輯風格,彭于晏、廖凡、周韻、許晴等人的出色演技,都為這部影片增添了光彩,但對於充沛的表達欲和緊湊的表演節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

或許對於姜文本身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電影能否票房走高,而是能夠隨心所欲表達對這個世界荒誕的認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0搜索 的精彩文章:

TAG:360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