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火星開拓者們如何將火星變為一顆宜居行星?有些小傢伙可能幫得上忙

火星開拓者們如何將火星變為一顆宜居行星?有些小傢伙可能幫得上忙

科學會在未來帶給我們很多意想不到的改變,但是我們卻很難預見,因為科學的發展速度實在是太過驚人。但是有一點是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未來人類一定能夠登陸火星,而且還大有可能會改造火星,也許在未來的某些時候,我們就可以踏足火星去旅行或定居了。之所以能夠預見這一切,是因為人類對於火星實在是太過嚮往了,火星幾乎成為了外星的代名詞,多少年來人類對火星堅持不懈的研究已經讓我們對於火星的了解僅次於我們生活的地球,而超越了我們曾經登陸過的月球。人類之所以如此青睞火星,並不僅是因為它離我們很近。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火星是太陽系內已知的與地球最為相像的行星,也許在很多年以前,火星也是一顆宜居行星呢,只是我們現在不得而知。既然火星和地球有著這麼多的相似,而且又距離地球最近,那麼將火星進行適當的改造,改造成為一顆可以居住的行星,讓其成為人類的旅居地就成為了一種切合實際的設想,而對於改造火星,大多數的科學家也都持有正面的觀點。那麼如何改造火星呢?眾所周知,火星雖然與地球有著很多的相似點,可畢竟現在的火星並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要開拓火星,就必須要讓它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人類要想在火星生活,最起碼要有足夠的食物,要有居住的住所,而將大量的食物從地球運送至火星,成本極高,而將建築材料運往火星那就更是耗資甚巨,而人類如果想要徹底改造火星,靠從地球運輸是不現實的,必須從火星自身想辦法。在很多科學家對此一籌莫展之時,一些生物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有趣的設想,那就是利用微生物來改造火星。微生物不僅可以給我們提供食物,還可以幫助我們建造房屋。這並不是異想天開,比如有些微生物能夠通過化合反應將某些物質改變為可食用的物質,比如一種叫做魚腥藻的藻類微生物就有此功效。

魚腥藻可以將二氧化碳和氮氣轉化成為糖類,而糖類是生物活動的主要能量供給之一。當然,有一定生物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魚腥藻合成糖類主要是為了提供給自己,而且產量不高,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對魚腥藻進行改造。所謂的合成生物學技術就是指把某一物種基因中負責某一功能的基因提取出來,和其它物種進行組合,從而讓其它物種也獲得基因片段所記載的能力。比如把大腸桿菌的基因插入到魚腥藻的基因序列之中,魚腥藻的糖類物質產量就會大大提升,如果前期開拓火星的人們將大量魚腥藻帶到火星上,假以時日,便能夠為人類提供食物了。

解決了吃的問題,接下來就是住的問題了。這次我們要求助的則是一種叫做球菌的細菌,這種細菌能夠從尿素中分解出碳酸鈣,既能夠處理人類的排泄問題,又能夠為人類提供建築材料,我們同樣也能夠通過合成生物學的技術對這種細菌加以改造利用。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合理利用微生物和合成生物學技術能夠讓人類從火星中就地取材來改造和建設火星,這無疑是火星改造計劃中非常值得嘗試的一種設想。如果成行,將會對火星改造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你認為利用微生物改造火星的設想是否能夠成真呢?你認為人類需要多久才能夠旅居火星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信仰 的精彩文章:

螳螂蝦連水族館的玻璃都能擊碎,如此強大的衝擊力,它自身如何受得了?
加彭發現的17億年前的核反應堆是不是史前文明存在的有力證明?

TAG:科學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