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的諸葛孔明熱與中國的村上春樹熱

日本的諸葛孔明熱與中國的村上春樹熱

如今村上春樹在中國「人氣」倍增,炙手可熱,成了時尚文化的符號,成了城市晚報上的關鍵詞,成了出版社以至書店的拳頭產品和賣點。作為「村上專業戶」,我自然滿心歡喜。但歡喜之餘,又頗不服氣,心想難道國人之中就沒有走俏東瀛的文化名人?

若論本田松下日立索尼雅馬哈等經濟品牌倒也罷了,而文化品牌豈容彼國獨專其美(這怕也是曾以文明睥睨於世的文化大國遺民無可救藥的傲慢心態)!於是趁此番東渡之機東張西望凡事留心。

尤其每次逛書店或進圖書館,即使著急趕車也必去「中國文學」專櫃專架瞪大眼珠子左顧右盼上下掃視。賈平凹的《廢都》有了,莫言的《豐乳肥臀》有了,陳忠實的《白鹿原》有了,史鐵生《我的清平灣》有了……但翻看版次,一般都是幾年前第一版印了一次,而初版初印不大可能超過5萬冊,影響可想而知。衛慧的《上海寶貝》倒是一印再印,據說已賣了20 萬冊。可惜這個實在高興不起來。不但高興不起來,反而憂心忡忡——擔憂日本人產生誤解,以為中國女孩見了西洋男人個個把持不住,以為中國女性全都得了「自我殖民化」病症。

再往下看,但見金大俠《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等武俠全集齊刷刷一字排開,甚是威武雄壯,但銷量遠不如在中華故土那般勢不可擋。據我所知,譯成日文的當代中國小說裡邊,旅英華人作家張戎寫的《鶴》——日譯本名為《Wild swan》(野天鵝)——賣得最火,出版社美美賺了一把,她本人也曾應邀手持她祖母穿過的「三寸金蓮」繡花鞋赴日做過宣傳,但那終究是七八年前的事了。現在書架上已難覓其蹤。總之,找了半天,很難找出足可與村上春樹之在我國相抗衡的人物。這讓我悵然良久。

於是轉而求救於列祖列宗——打量古典文學。這方面的確比比皆是。從諸子百家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唐宋八大家以至《菜根譚》,簡直無所不有,而且一版再版一印再印。即使我國一般新華書店的古典文學專架也未必如此齊全。四部古典名著就更不用說了。

其中尤以《三國演義》(日本習稱《三國志》,當然不是陳壽的《三國志》)蔚為大觀。各種譯本(多為編譯、改譯)和連環畫(漫畫)琳琅滿目。光是橫山光輝的六十卷本連環畫10 年前就已賣出三千萬冊。讀者群一是公司白領,二是學生。沒有看過三國的大中男生似乎寥寥無幾(說得極端點,中國同類學生中看過者恐怕倒寥寥無幾了),三國每每躋身於男高中生喜歡讀的十本書之列。

而三國人物中,尤其對漢丞相忠武侯諸葛孔明推崇備至情有獨鍾。其最喜歡的情節是三顧茅廬,最感動的場面是星落秋風五丈原——均與孔明有關。

據日本青少年研究所一次調查,諸葛亮乃中學生心目中的十位英雄人物之一。關於諸葛孔明的考證歷來是日本「三國志」研究的主線,書店中類似諸葛孔明傳的書不斷有新作加盟,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不但上規模的書店,即使小書店也常可見到孔明手搖羽扇的形象,令人油然湧起「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

其實諸葛先生在世時蜀漢與倭國概無交往。他死後四年即公元238 年倭女王卑彌呼方遣使至魏,從魏明帝曹睿那裡討得「親魏倭王」封號和一百枚銅鏡。因此孔明知不知曉——雖然據說他無所不知——東海盡頭有個日本都是疑問。而今先生卻成了彼國家喻戶曉之人甚至青少年心目中的英雄。在電子遊戲機里更是頻頻得手,殺得曹魏哭爹叫娘人仰馬翻。

在三國熱或孔明熱的推動下,日本近年出現了中國古小說和古中國歷史題材風潮。就連《封神演義》《 隋唐演義》和《說岳全傳》也譯成了日文。在由日本作家創作的中國歷史題材小說裡邊,宮城谷昌光取材於春秋戰國的小說影響最大。《夏姬春秋》《重耳》《晏子》《管仲》……一部接一部推出。其中尤以上中下三卷本的《重耳》風行一時,極為暢銷。暢銷得我這個來自重耳母國的中國人也每覺匪夷所思。我敢打賭,了解重耳的日本人肯定比中國人多,日本的孔明迷未必少於中國。至少,中國中學生心目中的英雄我猜想不會是諸葛孔明——是比爾·蓋茨倒頗有可能。

既讀三國,中國人也好日本人也好,接受上當然有相同之處,如對蜀漢的同情和偏愛,如對孔明的智慧和忠誠的崇敬和感嘆。但日人生性執著,喜歡演繹,喜歡「活學活用」甚至節外生枝。如「會社」的「社長」等經營者們自然沒有足夠的時間沉湎於「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歷史感慨,而一門心思從中讀取企業經營戰略和錦囊妙計,即如何能發財賺錢提高經濟效益。

諸葛先生一向提倡「淡泊以明志」,死後內無餘帛外無贏財,留給子孫的唯「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其平生所學主要有「便宜十六策」論治國,「將苑五十篇」談用兵,獨與經商隻字無涉——真不曉得那些社長們能從孔明身上學得什麼錦囊妙計。武侯誠然料得七日後大霧封江三日後東南風驟起,但一千八百年後如此走俏東瀛,無論如何非其所料。

孔老夫子一位「第七十五代直系子孫」留學日本,寫了一本《孔子的經營學》;倘卧龍先生後人中有人東渡扶桑鼓搗一本「諸葛孔明的經營學」,社長們肯定如獲至寶爭相一睹為快。即使眼下,三國和孔明傳也有時擺在「經營、倫理、教養」書架上出售,成了彼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力富礦。難怪人家日本有那麼多「世界五百強」有那麼多松下幸之助等「經營之神」有那麼多稱譽世界的知名品牌,原來這裡邊竟有諸葛孔明一份功勞。而我們魯鄂川陝不少地方竟淪為扶貧對象,空負琅玡襄陽先生故里定軍山武侯祠所奉英靈。

本文開頭說要去日本尋找一位足可與村上君分庭抗禮的中國文化名人,結果遍尋現當代作家而不得。憮然之際,忽然發現諸葛先生在東瀛大放異彩。日本的孔明熱,無論持續期間之長還是追捧人數之眾,都遠非中國當下的村上熱所能比。

當然,這種比較本身就未必合適。一來孔明並非作者而是書中的主人公,二來孔明更是政治家和軍事家,儘管其前後出師表為千古名文,再說年代上二者相差悠悠一千八百載之久。但作為一種「熱」、一種文化現象無疑又有其相通之處。諸葛孔明以其「萬古雲霄一羽毛」的高潔和「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令東瀛男女仰慕唏噓不已;村上春樹則以其字裡行間的孤獨之美和辭章之美喚起中國都市人感情上和審美上的鄉愁。

中國有「村上熱」,彼國有「孔明熱」——比之村上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文化名人」總算找到了,沒有讓村上春樹獨專其美。這誠然令我欣慰,但同時又感到悵惘——難道我們今天就不會再產生像孔明那樣有強大文化輻射力的人物嗎?

《鄉愁與良知》

本書內容主要圍繞作者林少華對故鄉對母親的懷念,以及作為大學教授、翻譯家所具備的良知等展開。

青島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島出版集團 的精彩文章:

吃遍嶺南荔枝 還是東莞的最好
真正的堅強 需要經歷無數次感悟反思

TAG:青島出版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