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資治通鑒》里為何沒有李白?

《資治通鑒》里為何沒有李白?

原標題:《資治通鑒》里為何沒有李白?


人們都知道《資治通鑒》這部長達二百九十四卷、約三百萬字的煌煌巨著,不過,通讀後就會發現,許多我們熟知的名人並沒有記載,比如李白、屈原等,杜甫的名字也僅被提到了一次,但那還是他的名句「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原來,《資治通鑒》所記述的歷史時段上起春秋戰國之際,下至宋代建立以前,縱橫一千四百餘年。平均下來,每年只能佔用2000字左右。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資治通鑒》只給它六卷篇幅,平均一卷講述九年,每卷不超過兩萬字,何等惜墨如金!


《資治通鑒》是專門給官員讀的。其內容「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所以它只記錄那些影響到國家興衰成敗、百姓幸福指數的人和事,沒有多餘的篇幅留給文學、藝術以及名人軼事。司馬光在《進資治通鑒表》中寫明,傳統史書很多,日理萬機的皇帝,以及宰相等高級官員,是難得有時間把這些書讀的。司馬光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古往今來的這些歷史作一次提煉、總結,縮減篇幅,留下最精華的部分,以便使以皇帝為首的高級官員有可能對它進行仔細閱讀。這就是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的由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的歷史空間 的精彩文章:

日本錯誤翻譯外交文書致戰爭加劇

TAG:上官婉婉的歷史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