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買理財想穩賺不賠,這些市場新變化需重視

買理財想穩賺不賠,這些市場新變化需重視

如今,很多人基本已經放棄了存錢,而是選擇購買各類理財產品,股票、基金、銀行理財、互聯網理財、P2P,除了那些門檻較高的私募產品,其他的大眾理財產品已經完全滲透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最近理財市場發生的一些新變化,大家在投資時需要多加註意。

貨基T+0限額調低到1萬元

手持貨基的小夥伴,最近應該都收到了一條信息:

「為執行央行和證監會相關規定,自2018年7月1日起,xx產品單個客戶快贖累計限額調至1萬元(含)/日。如有大額資金使用需求,您可選擇普通贖回,基金交易日下午15:00前普通贖回的,贖回資金將在下一個基金交易日24:00前到賬。」

通俗點說,就是貨基以及類貨基產品的T+0贖回限額調低到了1萬,如果有大額贖回,只能選擇普通贖回,一般是T+1到賬。

這一變化的起因是人民銀行與證監會6月1日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貨幣市場基金在互聯網銷售和贖回的指導意見》(證監會公告〔2018〕10號)(下簡稱《指導意見》),限制單個投資者單一渠道單只貨幣基金單日「T+0贖回提現業務」金額上限為1萬元,並對該要求設置1個月過渡期。所以,在7月1日的時候,貨基贖回的限額發生了較大變化。

對於投資者而言,一方面,貨基的流動性發生了較大變化,有臨時性大額用款需求,只能提前贖回,不能實時贖回;另一方面,貨基產品衍生出許多其它金融服務,比如直接用貨基實時還信用卡、用貨基支付、用貨基購買理財或者基金,這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現金的作用,而這背後的重要依託便是T+0贖回,但在《指導意見》實施後,此類業務也受到限額的影響。

《指導意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範貨基的流動性風險,畢竟貨基規模近年快速擴張——從2014年末的2萬億增至2017年末的6.7萬億(參見圖1),根據2018年5月末的最新數據,貨基規模已經突破了8萬億大關,佔全部基金總規模的61.86%。

對於投資者而言,實時贖回、較低風險、高於活期存款收益是貨基的主要賣點,而T+0贖回限額相當於限制了金融便利性,對貨基未來規模增長也會產生較大影響。但是對金融機構而言,貨基規模的快速增長確實加大了流動性管理的難度和墊資機構的風險,所以貨基限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管理壓力,畢竟對於整個金融體系而言,穩定性是最重要的。

銀行理財凈值型產品多了

在貨基實時贖回限額後,就有人問了:有沒有替代品可以滿足大額實時贖回的需求呢?

還真有!有些銀行適時推出了現金管理類的理財產品。

比如興業銀行推出了「現金寶」凈值型理財產品,目前七日年化在4.2%左右,與貨基差別不大。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實時贖回金額不受限制。但相對於貨基而言,因為該類產品實為銀行理財,起售門檻需要5萬,與貨基的1元起投差別較大,所以,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互補。

從銀行推出此類產品來看,已經開始向凈值型產品布局。比如,招商銀行的凈值型產品佔到理財產品的餘額已經超過70%,同時在近期召開的股東大會中,招商銀行提到資管業務規模將收縮——「目前資管規模約為2.3萬億元,會按照資管新規要求下降到1.5萬億元。下降部分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逾5000億元結構性存款和保本理財產品,按照監管要回歸表內;二是部分非標資產,由於非標資產不能通過資產池滾動發行、期限不得錯配,非標資產規模會有所萎縮。」

在理財產品變化的同時,銀行理財投資人對凈值型產品的接受也需要慢慢培養。凈值型產品是可以天然打破剛兌的,就像我們購買基金一樣,底層資產如果是投資股票,股票價格上漲,凈值也會隨之提高,股票價格下降,凈值也會隨之下降,所以凈值大於1就有浮盈,凈值小於1就會浮虧。

P2P爆雷或持續發生

「天台上賭球的朋友讓一讓,給炒股的朋友們留點位置,炒股的朋友往後退,給P2P踩雷的朋友們挪下地方。」這雖然是個段子,但真實透露出投資者的心酸。

從2018年6月份開始,世界盃爆冷,A股大跌,P2P踩雷,收割著一波又一波韭菜,股市已經不是唯一的韭菜地。

據網貸之家統計,從2018年6月至今,全國已有86家P2P平台出現問題,包括提款困難、跑路、經偵介入、產品違約等,有些平台的資產規模甚至接近千億。

近期頻繁爆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信用環境收緊,去槓桿力度加大,導致很多企業出現流動性風險,資金鏈斷裂。

二是平台相繼出事後,形成恐慌情緒,從而出現擠兌現象。

三是P2P備案延期後,一些本身存在問題的平台因為面臨整頓,資金池、大標撤換等,造成平台流動性出現問題,原先的借新還舊模式難以為繼。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一方面難以抵抗P2P高收益的誘惑,另一方面又擔心平台不安全,所以隨著平台爆雷,開始擔心還能不能投P2P?在恐慌的情緒下,很容易對行業產生負面影響,如果產生大規模的擠兌,可能會錯殺本來運行良好的平台。

所以,投資人首先應該正視的一個問題是風險和收益是相伴相生的,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對於一些平台年化收益率高達百分之十幾或者二十幾,大家不妨想想,對於一家企業或者個人而言,投資什麼能達到如此高的收益率呢?很多企業的毛利率可能也只有15%,如何承擔年化百分之十幾或者二十幾的資金成本呢?所以,對於過高的收益率、信息又披露不透明的平台,要盡量遠離。

最後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在目前強監管和打破剛兌的環境下,投資者一要適應不保本的理財產品,加強對凈值型產品的研究;二要降低自己的收益預期,否則高收益對應的只能是違約風險很高的產品。

本文來自蘇寧金融研究院,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君聯資本:像狙擊手一樣做投資,終將捕獲「獨角獸」
蘋果敗了!這家國產手機賣到了12000元!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