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想像與現實為什麼會不相同呢?

想像與現實為什麼會不相同呢?

「想像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是人們常說的話,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有一種體驗,當期待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頭腦中不停地想像那個實現的畫面,越想越美好。而等到真正實現的那天,卻覺得總是少了點什麼,遠沒有想像的美好,甚至更糟。何以想像與現實會有如此不同?

我們如何區分想像和現實?

就概念上而言,「想像」是在人腦中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心理學家張高峰以我們熟知的孫悟空形象作以下例舉:

想像的形象來源於客觀現實,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一種反映。例如《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形象,是作者把頭腦中人和猴的表象經過加工構思之後,重新組合創造出來的新的具有反叛精神的典型形象。神話中講的「妖魔鬼怪」的形象,無非是動物的頭加上人的身體變成牛頭馬面、巨齒獠牙之類,也就是現實中面目可憎、形象可怕的東西。

在生活中,有時會出現想像與現實混淆現象,即把想像的東西當作現實的東西,比如幼兒期兒童有時把渴望得到的東西說成是已經得到的東西,把希望發生的事情當作已經出現的事情來描述。幼兒在參加遊戲或欣賞文藝作品時,往往和扮演的角色一樣,身臨其境,或與劇中人物同興奮、共憂愁,產生同樣的情緒反應。這也是由於想像與現實混淆的緣故,這種現象在有些幼兒身上表現得非常明顯。

既然想像與現實會有混淆現象,那我們的大腦又是如何區分想像與現實的?科學家們認為,人類區分現實和想像最主要的手段是多維度的感知覺統一校驗。比如我們飢餓的時候想像自己在吃大餐,雖然有畫面感,唾液也會分泌,但肚子並沒有飽腹的感覺,這樣一來想像營造的視覺和味覺感知並沒有與腹部的觸覺感知統一,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那頓大餐是我們想像出來的。

那些分不清現實與想像的人群

這個原理還可以解釋很多精神病和心理現象。很多精神病人在發病期是分不清楚想像和現實的,比如有被害妄想的精神病人會老覺得有人要謀害自己。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精神病人大腦的功能失調或者器質性病變導致的失能,在這種狀態下,精神病人是沒有足夠的智力去分析太多維度的,所以很可能大腦匆匆校驗完一兩個單一的維度就認為已經達成統一了,從而更容易造成誤判,混淆現實與想像。

比如明明只是電視在放歌,但由於聽覺中樞功能紊亂產生的錯覺,讓這些歌聲在精神病人耳朵中變成了別人罵自己的話,這樣一來感知上的焦慮就和聽覺統一了,所以被害妄想者會無比確信真的有人要害自己。

除了精神病患者,人們在醉酒狀態或抑鬱狀態下,也會像精神病人一樣,分不清現實與想像的問題。在醉酒狀態下,由於大腦危機識別功能區效率下降,人們會識別不出來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否危險,反而將自己想像的場景當成真實場景去處理。而在抑鬱狀態下,由於感受不到愉悅感,無法判斷自己在社會環境中的真實處境,也會誤以為自己非常糟糕、一無是處,從而容易在遭遇挫折時徹底放棄,進而感覺人生毫無意義,從而產生厭世甚至自殺。

可見要分清想像和現實並沒有那麼容易,由於大腦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外部感受器傳輸過來的,大腦融合這些信息之後產生了所謂現實的影像,所以大腦意識到的現實,其實也是想像出來的。就拿夢來說(夢也是想像,它是想像中的一種特殊形式),有時十分荒唐怪誕,很離奇,但夢境仍然是以感知過的事物為「素材」的無次序結合的結果,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那麼,關於這個世界的終極問題是:我們所感受到的現實究竟是真實的,還是一個虛擬世界?前沿科學家正在研究這個問題,但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太空行,抬頭仰望脈衝星
測量宇宙的標尺——重子聲波振蕩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