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騰衝籍華僑家藏明代張三丰書法真跡

騰衝籍華僑家藏明代張三丰書法真跡

騰衝綺羅旅緬華僑段有和收藏張三丰大草書法

家裡有本老相冊,是祖父留下來的,已經有100多年了。在這本老相冊里有兩張書法照片,字寫得龍飛鳳舞的,小時候怎麼看也看不懂,也不明白祖父為什麼要放在相冊里,隱約感覺應該有些珍貴,由於看不懂,也就不怎麼留心它。30多年過去了,一天,又一次翻開這本老相冊,這兩張書法照片再一次出現在眼前,這次定下神來,非要搞出個「子午卯丑」來。除了能辨別出幾個字以外,依舊如天書一樣,不過這次又看這字,好似張旭、懷素醉後之筆,氣勢磅礴,結構磐實,筆畫圓潤,銳氣鋒利又別具仙風道骨。所幸祖父在相冊里有文字說明,認真一看,才知道這兩張書法竟是大名鼎鼎的張三丰真跡,為騰衝綺羅旅緬華僑段有和收藏。憑著張三丰的名號,且又與騰衝人有關聯,惹得我更加急切地一探究竟。

騰衝綺羅旅緬華僑段有和收藏張三丰大草書法

我連忙通讀祖父的文字說明,這幅書法為張三丰書唐代詩人劉長卿《贈別嚴士元》詩和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詩。這兩首詩詩文如下:

重慶合川銅梁洞張三丰狂草書法《劉長卿贈別嚴士元詩》摩岩石刻

《唐代劉長卿贈別嚴士元詩》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重慶合川銅梁洞張三丰狂草書法《劉長卿贈別嚴士元詩》摩岩石刻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

惆悵無日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祖父以文字記述:「此幅綺屯段氏所藏,予於民國癸亥冬赴緬,同行者張虛谷、張子耕、李致卿諸君,衢經果領,承段有和先生招飲,並出示真人此作計八幅,長約七尺余,裝潢精雅,誠神品也。」同時還記述了所留這兩張書法照片的來歷為騰衝張善卿得段氏之同意,請人照相後,祖父索得一幅。

不久,我在祖父旅緬日記中看到更詳細的記述, 1923年冬,祖父與張清臣、張虛谷、張子耕、張成保、李任卿、李致卿、李生庄8人由騰衝赴緬甸八莫,李生庄此行是經緬甸赴上海讀書,張成保、李任卿往南坎,其餘赴賀奔。到果領時,段有和先生招待大家餐敘,期間出示三豐真人書法狂草真跡條屏8幅,6人均得親眼鑒賞。在日記中,祖父以「遒健婀娜」譽之。

2013年我到重慶出差,聽說在在合川區南津街街道銅梁洞的一處山崖石壁上,存有張三丰的書法石刻。於是便尋之而去,果然,銅梁洞二仙觀旁一處山崖石壁上確有其書法石刻,走近一看,一共保留有張三丰的書法作品四幅,其中三幅是唐代詩人的作品,包括劉長卿的《贈別嚴士元》詩、王維的《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杜牧的《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還有一首南宋詩人戴復古的《月夜舟中》。當中《贈別嚴士元》詩與《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詩同騰衝綺羅段氏所藏書法內容一致,筆法相同。我為之一楞,難道其中有問題。我趕緊拍照,隨後再作比對。後來經過仔細鑒別和一些專家的鑒定,綺羅段氏所藏確系真品,依託著這兩張照片,這以後使我對了解張三丰其人和書法興趣大增。

《明史·方伎傳》載:「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有一說,因其不在意衣著穿戴,衣服鞋子很破爛又號張邋遢。其形象《明史·方伎傳》又說:「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頭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書經目不忘,游處無恆,或雲能一日千里,善嬉諧,旁若無人。」張三丰為武當派開山祖師,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張三丰是道家內丹祖師和道家拳術祖師,也是丹道修鍊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張三丰著述豐富,諸如《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被後代收聚成集,也就是流傳至今的《張三丰先生全集》。其書法被後世稱為「龍蛇體」、「道家書法千古一絕」。

多少年過去了,不知道段氏收藏的這幅書法神品是否安然無恙。

貴州黔南州福泉市福泉山張三丰自畫像石刻

文圖/尹春曉

責任編輯:楊耿耿 楊榮華

主 編:張婷婷

總 編:李成文

更多文創

騰衝雲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技術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衝文創 的精彩文章:

追尋已經逝去的仙山瓊閣——滇西高黎貢山上的古寺遺址

TAG:騰衝文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