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姜文的無極
最新
07-20
青春期看」陽光燦爛的日子」,喜歡,只記住大腿和各種感動,現在再看,不知會不會喜歡,會不會像那些經典電影可以看五遍。當時是先看王朔的小說,喜歡的不行,自然有了帶入感。
「鬼子來了」,好看,好電影,奠定了姜導在我心中的地位。
「太陽升起」,不行,作,才氣下滑得厲害,最討厭穿皮衣胡亂掃射那段,基本上是每個鏡頭都在表達一個意思:我是爺們兒。
「讓子彈飛」,從商業片的角度評價,好看過癮,故事精心。
「一步之遙」,失望,江郎才盡。
今次的「邪不壓正」,整個觀影過程就是塞心兩個字——就是我一刻都沒有被帶入過。一個絮叨的中年男+一個雞湯女+一個猴子一樣的小丑,在徒有場景的空城裡,跳來跳去,滿口復仇心理疾病,沒有任何電影語言,這是話劇?是情景劇?是實景劇?
發現一些年輕的文藝男生比較喜歡姜文的電影。研究一下,發現重點在討論能否看懂的問題。這電影難懂嗎?他只是拿故弄玄虛嚇人而已,讓那些對電影藝術有敬畏心的年輕人惶惑,囫圇吞棗地仰視他,不敢說不喜歡,說了就沒品了。
姜文是我們的同代人,他的那一套審美規律,我們多麼熟悉,又早就被我們超越。
好的電影理由不多,不好的電影各種不好:抽象地擺下「看不懂」的套來要挾智商,沒有理由地炫耀鏡頭,人物像紙片一樣單薄,語言像雞湯一樣無趣,整個故事矯情又顯而易見。
作為導演,有些人是才華超越自我,比如昆丁、錫蘭。有些人只是時代產物,還在概念或者世界觀里打轉,比如姜文。近些年,不是沒有好的國產片,「白日焰火」「羅曼蒂克」都不錯。
邪不壓正,是姜文的無極。


TAG:P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