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同是高血壓,治法大不同,怎不令人拍案稱奇!

同是高血壓,治法大不同,怎不令人拍案稱奇!

小編導讀

高血壓病,是西醫的病理概念,現在中醫臨床上有很多醫生,一聽到高血壓,都按陰虛陽亢論處,治以平肝潛陽之法。其實,同樣的高血壓,背後的病機大不相同,名中醫李可、李統華的醫案告訴我們,同一個降血壓,治法可以多麼不拘一格——

溫氏奔豚湯治高血壓

胡某,女,46歲。患腎性高血壓5年,低壓在110~120mmHg之間。近3年異常發胖,食少便溏,嘔逆腹脹,頭暈畏寒,足膝冰冷。近一月服羚羊粉後,常覺有一股冷氣從臍下上沖至咽,人即昏厥。約三五日發作一次,其眩暈如騰雲駕霧,足下如踩棉絮,形胖而無力。腰困如折,小便餘瀝,咳則遺尿,時有鹹味痰涎上壅。常起口瘡,頭面自覺轟轟發熱,中午面赤如醉。舌淡胖,苔白膩,脈洪不任按,久按反覺微細如絲。脈證合參,認為陰盛於下,陽浮於上,上熱是假,下寒是真。治當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投予溫氏奔豚湯,附子用30g,另加吳茱萸15g,腎四味(即枸杞子、酒泡菟絲子、鹽水補骨脂、仙靈脾四味)60g,生龍牡、靈磁石、煅紫石英各30g,山萸肉30g。加冷水1500mL,文火煮取600mL,日三服。3劑後,尿量增多,矢氣較多,腹脹大減。頭已不暈,不再飄浮欲倒,腹中覺暖,已無冷氣上攻。繼服10劑,諸症均愈,血壓正常。(《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

按:高血壓病,一般都按陰虛陽亢論處,治以平肝潛陽之法,落入西化窠臼之中,放眼醫林,多半如此。本例李可根據癥狀,判為陰盛陽浮,治以益火消陰,不僅癥狀平伏,而且血壓也降至正常,予人啟迪。

溫氏奔豚湯組成:附子、肉桂、紅參、沉香、砂仁、山藥、茯苓、澤瀉、牛膝、炙草。功用:主治肝脾腎三陰寒證;奔豚氣;寒霍亂,脘腹絞痛;氣上沖逆,上吐下瀉,四肢厥逆,甚則痛厥;寒疝;水腫鼓脹等症。

溫補脾腎降血壓

陳某,男,60歲。高血壓已20餘年,近3個月眩暈耳鳴加重,頭面烘熱,動則心慌,氣不得續,納差,渴不欲飲,神疲嗜睡,四肢酸困,下肢發涼,血壓波動於180~188/105~113mmHg,望其面紅如妝,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辨為脾腎陽虛,氣餒陽浮,投以溫補脾腎,益氣攝陽,佐以健脾開胃之劑:炙附子25g(先煎),乾薑10g,肉桂6g,党參15g,茯苓12g,白朮15g,山藥20g,陳皮9g,炒杜仲15g,續斷15g,焦山楂15g,炒麥芽15g,甘草5g。3劑後,眩暈減輕,頭面烘熱大減,血壓降至158/105mmHg,下肢發涼亦減,續服9劑,頭暈消失,耳鳴減輕,血壓降至135/83mmHg(李統華治案)。

按:本例高血壓,一派脾腎陽虛之證,另有頭面烘熱、面紅如妝之氣餒陽浮之象,因用四逆湯合六君子湯溫補脾腎治本,另選肉桂引火歸原,炒杜仲、續斷補腎,焦山楂、炒麥芽開胃,血壓降至正常,癥狀亦減。

小編有話說

雖說現在中西醫手段結合,的確為一些疾病的治療提供了便利,但也難免使原先最為靈活的中醫辨證陷入某種思維定式。咱們中醫人在臨床治病時,一定要認真辨證,細分病情,切勿被某一西醫的病名禁錮了思路。切記!

?福利時間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拍案稱奇——奇方妙法治案賞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張存悌、卓同年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最牛會員日——有國家支持,我們來送線上線下六重大禮
自己做的外用藥,也可以治這麼多病——外用藥的塗搽法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