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被逼走投無路,而他手握80萬精兵竟不救援,只為這個原因!
自古在我國就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話就體現了當時候皇帝的集權統治,也反應了當時的大臣對皇上的忠心,可是在明朝就有這樣一個忠臣,他對皇帝忠心耿耿,但是在皇帝遇到困難要求他出兵救助的時候,他卻遲遲不肯救駕導致皇帝被殺,在皇帝被殺之後他有又痛不欲生,這個人就是明朝良將左良玉!
明朝大將左良玉,要說此人,半生坎坷。在年幼時候,就失去了父母,沒讀過書,由叔叔撫養長大,後來好不容易從了軍,算是有了鐵飯碗,靠著一身不俗的武藝,也混得個衣食不愁,可是好日沒過多久,就碰上了寧遠兵變,結果自然是丟官罷職。直到有一天,碰到了他的貴人侯恂,他的人生才開始有了轉折。由於他的能征善戰,他被侯恂舉薦為副將,於是開始走入了宮廷上層人士的眼中。
崇禎皇帝是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此人還算是個胸懷遠大理想和抱負的君主,剛登上帝位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幹掉了長期把持大權的魏忠賢黨羽。崇禎皇帝也因此得到了朝廷大臣和天下百姓的好評。然而,只怪崇禎帝生在了一個內憂外患的亂世之中,儘管他有復興大明王朝的鴻志,可是以李自成為首的各路農民起義軍,搞得他只能每天想著怎麼去消滅各地的叛亂,於是,朝廷遍派了左良玉這個新貴去鎮壓,也是從這個時候他開始有了自己的勢力。
左良玉是一個很謹慎的人,可能是與他的出身有關係。他的兵力當時只有兩千,後來逐漸發展到二十萬,等到明代末期的時候,已經是手裡握著把十萬大軍的重臣了。但是,他打仗卻是有時候厲害,有時候敗陣。當他和張獻忠的軍隊打仗的時候,一般都是百戰百勝的。但是當他碰到李自成就沒法子了,幾乎是屢戰屢敗。所以,一看見李自成的軍隊就害怕。
所以,當李自成帶兵攻打北京城時,崇禎皇帝多次寫信請他來援助。可是,左良玉竟然坐地起價,最後崇禎皇帝表示可以答應他的所有要求,並答應封他為武昌的藩王。左良玉這才鬆口,制定了作戰計劃,送給崇禎皇帝。然而,左良玉的作戰計劃還沒送到,李自成的大順軍隊就先攻破了京城。崇禎皇帝殺光後宮的妻眷之後,在煤山自盡了。皇帝死了,大明朝也亡了。至於崇禎所許下的承諾,也只有在地獄才能找到他兌現了。
以左良玉這樣缺乏安全感的人擁兵自然就會自重,崇禎對他不敢怒、不敢言、不敢罵,更不敢殺,一代皇帝混成這樣,也是令人心痛。而左良玉在崇禎帝死後,途徑九江時因袁繼鹹的質問以及部下的焚掠場面而愧恨交加,大叫:「我負臨侯」,嘔血數升而死,也是悲壯至極。人性的複雜實在是讓人難以琢磨。不過,左良玉之所以會這樣,應該與童年的悲慘遭遇脫不了關係。


※李雲龍58歲自殺時說了這句話,短短8個字,卻十分痛心!
※歷史上唯一的「菩薩皇帝」,40年不近女色,死因淪為千年笑柄!
TAG:小炎人不死終究會出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