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必過分苛責中山大學學生會,天下烏鴉一般黑

不必過分苛責中山大學學生會,天下烏鴉一般黑

中山大學最近不太平靜,涉嫌性侵的教授張鵬一事未平,中山大學學生會任免名單又引發熱議。

同樣被諷刺的還有中山大學第44屆學生會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本次會議的報道規格和行文方式也像極了政府形式:聽取學生會主席作報告,這位主席提出了學生會綜改三步走戰略,常委會與學生會集體討論,團委副書記作總結講話,然後照例是勝利閉幕。

既然是學生服務機構,就該作出服務姿態。大學是象牙塔,同時也是一個小圈子的社會。在學生會選拔幹部為學生服務過程中,各種程序都無可厚非。但一個機構臃腫,人員龐雜的學生會,本來就不是一個好的示範。一方面,人浮於事,讓學生感覺官好做,權力的快感消滅了踏實做事的耐心。另一方面,在其他學生心裡容易形成特殊階層的概念,同學見面以書記,部長代名字。這樣的校園官場生態,反而是目前國家正在擯棄的官僚生態。

大學之道在於明理,別不謀學術,專攻政治。

誠然,不少人以在學生會鍛煉自己為由選擇。但筆者認為,相對於提早適應社會,我寧願在大學不成熟做學問。我不相信潛規則能戰勝規則,媚骨能戰勝風骨。高校去行政化喊了這麼多年,沒見成效。猶記得學生會因為筆者發文譴責其辦事不利而約談,實乃人生敗筆。抱著理想進去,感恩在專業領域得到成長而退出。

錢理群教授曾如此總結:「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有人更是不無「刻薄」地指出:「很多學生幹部把學生組織當做功利的階梯,他們奮不顧身地向上爬,為了那一個虛妄名號下的虛榮與平台。而有些人雖然身不由己,也只能在大潮中被拖動著向前。」

不怪學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多年前是年輕一代集體下海經商,多年後是一批又一批90後擠進公務員的獨木橋。

多年前農村的孩子靠著上大學就能實現階層的流動,實現人生翻盤。多年後,拼爹的時代讓這種逆襲變得難上加難。

正如《人民日報》文章所說:掃除籠罩在社會上、徘徊在青年人心頭的暮氣,需要社會對他們敞開更多的機會之門,提供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更廣闊的上升空間。

/往期回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與會青年 的精彩文章:

TAG:與會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