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貼心服務高原邊防官兵!被裝保障因需而供、量身訂製

貼心服務高原邊防官兵!被裝保障因需而供、量身訂製

去年底,新型保暖被裝陸續研發成功,運抵高原的既有大部分成品,亦有小部分樣品,種類多但數量不一,該如何發放?

過去通常的做法是:發放數量少的被裝,滿足「近水樓台」,由直屬分隊試穿,等配齊了再輻射開來;分配數量多的被裝,直接下發部隊。

資料圖

「沙場被裝秀」實力「圈粉」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晏良

野外駐訓場,西藏軍區某應急兵站組織的「讚頌新成就,走進新時代」主題文藝匯演,在訓練之餘上演。一個名為「看我七十二變·沙場被裝秀」的節目,贏得官兵點贊。

演出現場,「T台」簡陋,但亮點頻現——

「首先展示的是充電背心,甭看它又輕又薄,卻十分保暖。」西藏軍區保障部助理員王懷寬介紹說,「它的口袋裡有插線接頭,配的是微型電池,可以隨充隨穿,破解了傳統被裝無法預熱、難以恆溫的難題。」

「過去隆冬時節,高原戰士起床後穿的是冰冷的衣服,需靠體溫慢慢焐熱。有了充電類被裝,隨時與溫暖相伴。」王懷寬繼續介紹,「現在展示的這款輕便防寒靴也可充電保暖,它不僅體積小,而且毛層密,保暖效果更好。」

「接下來亮相的是充電護膝,有了它,咱們就能遠離風濕關節炎等病痛。」王懷寬給上述新品被裝起了個專業名字——「被裝加熱組件」。該組件含保暖鞋服、保暖睡袋和多功能電池組,採取電熱取暖,共同構成「保暖一族」,可用於高原寒冷條件下單兵供熱保暖。

「從外觀上講,派克式保暖作訓服與傳統迷彩作訓服並無太大差別,但是保暖性能卻有很大改觀。」王懷寬特意讓「模特」拉開拉鏈,讓旁觀的戰友伸手感觸不一樣的溫暖。

「這款輕便防寒保暖作訓大衣,雖其貌不揚,不過……」王懷寬頓了頓,故意賣了個關子,「它有羽絨內膽,可根據保溫需求自由拆卸。它的防風透濕、衛生保暖性能更加先進,而且摺疊起來的全部體積不足傳統作訓大衣的一半,可以說是又輕又暖!」

改進型攜行包,體積較部隊原先列裝攜行包縮小一半以上,可雙肩背、斜肩背和手提,包內外口袋設置更加合理。

「新型戰救包組件」,含單兵急救包、戰位急救包、戰鬥救生員急救包、衛生員背囊和軍醫背囊五件套,能滿足戰場救護個性化需求。

新型防護被裝,有新型防彈頭盔、防寒被裝、野戰被服洗滌箱組等24件套,採用輕質新型材料,更加輕巧便攜,能更好地滿足高原寒區作戰需求……

「輕」與「暖」、「新」與「特」、「護」與「戰」,現代新技術的運用將戰鬥勤務與高原保障之需有機結合。

軍事鬥爭準備催生保障新成果。近年來,以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軍需工程研究所為代表的科研機構,扭住高原高寒環境保障需求攻關,研究出一批特色新型巡邏被裝。西藏軍區保障部在上級機關指導幫助下,採取「上級配發+軍地協作開發+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方式,因地制宜打造後裝保障「高原版」,讓創新成果更多更好地「貼心」服務高原邊防官兵。

著新式雨衣巡邏的邊防官兵向國旗宣誓。胡 強攝

高原保障如何做好「海拔加法」

——西藏軍區探索被裝精確化保障模式新聞調查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晏良 通訊員 王昊 米久江

好馬配好鞍,好鋼鍛刀刃——

立起「備戰先用」的鮮明導向

去年底,新型保暖被裝陸續研發成功,運抵高原的既有大部分成品,亦有小部分樣品,種類多但數量不一,該如何發放?

過去通常的做法是:發放數量少的被裝,滿足「近水樓台」,由直屬分隊試穿,等配齊了再輻射開來;分配數量多的被裝,直接下發部隊。

但這批新型保暖被裝進藏後,配發對象非常明確:雪山風口上的哨所官兵和開展高寒訓練的冬訓部隊。「我們確立了一線優先、備戰先用的鮮明導向。」西藏軍區保障部領導介紹說,「不論是通用被裝,還是新型巡邏被裝,到達雪域高原後的第一站都是邊防點或者駐訓場。」

「切實把新型巡邏被裝用在『刀刃』上。」記者調查發現,西藏軍區保障部機關針對先期抵藏的新型被裝品種多、數量有限的特點,優先保障一線哨所及冬訓官兵,優先保障強軍固邊戰位。

此外,他們還將戰術手套、新型防彈頭盔、防彈攜行背心等被裝優先配發到山頭陣地,使其更好地助力訓練備戰。

今年年初,寒風驟起,雪花鋪天蓋地。某合成旅駐訓場,風雪使人睜不開眼睛。保障小分隊及時將防眩光護目鏡送抵駐訓場,保障官兵野外駐訓。

風雪中,幾支部隊頻繁轉戰生疏地域。鑒於此,西藏軍區保障部特事特辦,將充氣睡墊、新型寒區睡袋等新型巡邏被裝優先保障機動演練部隊。

有了輕巧便攜、防護性好的新型巡邏被裝助力,幾支高原勁旅在機動演練中持續做「海拔加法」,不斷刷新雪域高原駐訓海拔新高度,著力錘鍊全時全域作戰硬功。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探索「因需而供」的精準保障

西藏高原氣候多變,一山之間往往天氣迥異。據統計,在西藏,海拔每上升1000米,氣溫大約下降6℃。同時,風速、降雨量、冰雪厚度、空氣含氧量、晝夜溫差等都會隨著海拔不同而變化。千里遠征雪原的某合成旅兵駐山腳或山腰,官兵有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深刻體驗。

過去,我軍被裝保障模式主要以通用保障為主,高原保障即使有所差別,也通常是採取在平原被裝基礎上「加層」「加厚」等方式。

如今,巡邏被裝有了「高原版」,滿足不同地域、不同任務需求的精確化保障漸成現實。某應急兵站政委陳勇說,目前他們已接收24種新型巡邏被裝,這些被裝能更好地滿足作戰和執行訓練任務的需求。

西藏軍區保障部以此為契機,著力破解部隊通用被裝難以滿足個性化保障需求的難題,開啟精確化保障之門,讓高原邊防軍人的被裝保障「因需而供」「量身訂製」。

「3700米以下地區通供。」「4200米以上地區專供。」「4700米以上地區特供。」他們探索以500米高差為一個保障類區,划出普通保障範圍和重點保障區域,精選不同防寒性能的新型被裝進行發放,使各駐防點和各駐訓點都能領到所需被裝。比如,保暖絨衣褲的主要供應對象是海拔4000米以上駐軍,而羽絨保暖棉衣褲的供應海拔則提高到「4500米+」。

海拔3700米以下地區秋冬降雨較多,新型分體雨衣便在此區域部隊配發;海拔4700米以上地區封山期長,官兵更需要防眩光護目鏡;駐訓場上硝煙瀰漫,派克式保暖作訓服、防彈攜行背心等被裝便運往駐訓部隊,以滿足實戰化訓練保障需求……

保障細節連著戰鬥力。西藏邊防部隊的防區山高路遠、巡邏線長,官兵長途負重巡邏,出汗得不到及時清潔處理,常常患上濕疹。「現在有了新型作訓內衣褲,少了難言之隱。」羅小兵助理介紹說,「應用新型材料製作的吸濕快乾作訓內衣褲,有效解決了排汗不及時引發的病患癥狀。」

「遠近高低各不同。」西藏軍區保障部助理員王懷寬指著高原地形圖深有感觸地說,「根據防區地理情況和保障需求精準供給,開啟了被裝服務戰鬥力的全新保障模式。」

打仗要提速,保障先減負——

追求「輕裝簡行」的供給效能

雪域高原軍人對被裝需求總體上有兩大具體要求:又輕又保暖。

這是因為西藏軍區防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官兵們征戰「生命禁區」,徒步行走都相當於在內地負重二三十公斤,不適宜穿得過厚。

「傳統被裝雖然防寒性能不錯,但大多體積較大、穿起來臃腫,不利於機動。」邊防某團政委占榮華說,在西藏,無論巡邏還是訓練,官兵們都不適宜穿得過厚,否則會影響速度、降低效率。

被軍委授予「高原戍邊模範營」榮譽稱號的崗巴邊防營官兵,對此體會頗深。戰風斗雪,是這個駐高海拔地區邊防營官兵的工作生活常態。多年來,官兵們在巡邏時寧可受凍也從不穿得過於臃腫,以免束縛住手腳。

打仗想提速,保障先減負。為此,有關部門和各級科研機構竭力攻關,催生出一批「輕量級」保暖被裝創新成果。

「這是輕便防寒保暖作訓大衣,它的最大特點是體積變小,保暖性能更好,一件抵過數件。」某應急兵站政委陳勇深有感觸地說,要想征服極地雪山,必先攀登科技高山——只有固牢創新驅動理念,以「特色保障」成果滿足雪域高原「特殊保障」需求,才能為強軍固邊注入強勁動力。

舉一反三,服務備戰。在西藏,部隊組織巡邏或開展極限課目訓練時,難以實施定點保障,無法跟進補給,戰鬥著裝及所攜食物必須輕巧精緻。說穿了,沒吃的難以登高,背重了無法致遠。

西藏軍區保障部從預防急性高原病、增強機體攜氧量和攝入豐富蛋白質入手,充分利用高原本土物產,組織對青稞氂牛肉餅乾、氂牛奶製品等新型高原特需食品研究攻關,讓食品降重量、增效能,使「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理念在作戰保障領域「開花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夢裡士兵
兵哥哥開展野外通信保障訓練 打造「順風耳」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