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網路轉載要技術法律雙輪驅動
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日前聯合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啟動打擊網路侵權盜版「劍網2018」專項行動有關情況。
互聯網轉載維權難一直是公認的問題,如何在網路時代保護內容原創者的權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在互聯網背景下,網路版權成為糾紛集中爆發的領域。國家網信辦曾總結「網路轉載六大亂象」:一是超範圍轉載,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對互聯網新聞信息轉載稿源確立了可供網站轉載名單制度;二是違規裁剪拼接稿件;三是偽造新聞來源;四是擅自編譯境外報道;五是違規「洗稿」;六是違規篡改標題。
新聞作品版權保護是版權保護的重要方面。根據相關法律,報刊之間相互轉載不必經過許可,但網路轉載報紙內容則必須要有授權。而且,無論是報紙之間相互轉載,還是網路轉載報紙內容,都須註明內容出處,並向作者支付一定數額的稿酬。但在實踐中,網路轉載中的「巧取豪奪」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面對轉載糾紛,維權者少,成功案例更是屈指可數。對普通作者來說,為了幾十元稿酬而要取證維權,顯得力不從心,因而一般不會與侵權者認真。這種無奈的現狀,讓侵權者越發任性。
對網路媒體來說,合法依規進行內容轉載傳播,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更是一項社會責任。但網路媒體內容的低成本、碎片化等特性使得運營者的知識產權意識較為薄弱。監督和約束不嚴,侵權成本很低,但收益卻可能很大。
治理網路轉載亂象,監管部門要學會用技術手段來對付網路轉載侵權行為。一方面,在版權實踐方面,進一步完善事後審核機制及懲戒機制,健全搜索引擎服務的事後審查機制。同時,儘快建立更為專業化的制度性維權和規範性的登記備案機制,在逐步規範互聯網行業秩序的基礎上,倡導或肯定權利人版權登記與備案。另一方面,網路版權保護要共治,發揮各方面的力量。要以政府為主導,相關社會力量(包括行業協會)為輔助,共同構建網路版權保護系統,需要政府專項支持和網民積極舉報侵權行為,網站要建立內部審查體系,並與傳統媒體、權利人建立合作共贏的良性機制。
網路版權保護需要立法呵護。此前,國家版權局下發《關於規範網路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再次明確了著作權法律法規中涉及網路版權轉載的幾個重要問題,同時將規範網路轉載版權秩序作為「劍網」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但要保證網路轉載在法律軌道上運行,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比如,法律雖然規定了使用作品須經過權利人授權許可,但採取何種許可方式、合理的授權價格如何確定、授權交易是否合法、怎樣完善使用作品的授權機制等,都需要在立法層面繼續努力。我國在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了網路版權保護,為我們實現網路版權的保護提供了現實依託,這些都能夠形成規範網路轉載版權保護的剛性約束。
(吳學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