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是中國電影人最大的一次冒險

這是中國電影人最大的一次冒險

中國人是不是永遠都拍不出真正的科幻片?

對於一個小學時就開始讀儒勒·凡爾納,中學時期訂閱了6年的《科幻世界》的人,這個問題已經伴隨了我幾乎整個人生。

小時候壹哥收到的最喜歡的禮物是父親送的一隻雙筒望遠鏡,那時候天天拿著望遠鏡看星星——說得裝一點,我算是中國億萬個「仰望星空的人」中的一員。

而我們中看得最遠的那個人,叫做劉慈欣。

這張照片我用過兩次,因為它和我心中劉慈欣的印象非常符合——一個漂浮在宇宙中的靈魂。

如何去評價劉慈欣呢,中國最暢銷的科幻小說作家?中國唯一的「雨果獎」得主?中國科幻最後的救星?我覺得都不對,最準確的評價也許是:中國最無奈的小說作家。

無奈在哪?無奈他生在了中國。

在上月的那篇文章——從《三體》到《流浪地球》:劉慈欣作品改編的前世今生(點這閱讀)里,壹哥已經盤點過劉慈欣的《三體》改編電影經歷一波三折,最終胎死腹中的過程。

一個小說家,經歷了如此折磨,我相信大劉對於電影改編已經有了心理陰影。如果他生在美國,也許作品早就被搬上了銀幕。

毋怪大劉的粉絲們對於改編他的作品,只有三句話:

不要讓中國人拍!

不要讓中國人拍!

不要讓中國人拍!!

所以說回開頭,在儒家文化中長大的中國人,是不是天生就不能拍科幻片呢?

有人就不信這個邪。

不信邪的人叫郭帆,是即將上映的新片《流浪地球》的導演,而《流浪地球》是劉慈欣的另一部短篇小說。

在《三體》改編失敗的大環境下,郭帆依然選擇去拍劉慈欣的作品,可以說是一次巨大的冒險,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迎難而上」了,這是「視死如歸」。

在近日上海電影節舉辦的「微博電影之夜——新浪潮論壇導演有話說系列」上,著名影評人周黎明面對郭帆導演第一句話就是:

「如果你們成功了,中國的電影裡面從此就有了科幻片這一類型,如果你們失敗了,我估計若干年就沒有人再敢碰硬科幻了。」

所以《流浪地球》不單是一部電影,它也是中國科幻電影的一次探險。

導演郭帆

對於郭帆導演自己,其意義也許更加重大。作為年輕導演,第一部立名,第二部探索,拍到第三部電影,基本上就該大成了——對他個人而言,這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所以,不管是從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還是從郭帆導演自己來說,這都是砸下全部身家的一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所幸,從現在壹哥能收集的資料來看,這次很靠譜。

靠譜在哪呢?我分三點來講。

一.改編的方式靠譜。

劉慈欣的作品之所以難改編,是因為小說中涉及到了太多艱深的理論和太廣闊的格局,他建立了一整套「宇宙哲學」,這是極難被電影化的。

用科幻的術語來講,它太「硬」了,不僅中國的電影人不行,好萊塢也一樣不行。

比如《詩云》里,他將整個地球掏空變成了一個電腦硬碟,用來存儲所有可能的詩歌;《球狀閃電》里涉及到物理學前沿的弦理論;《鄉村教師》里,「力學三大定律」成為解救全人類最後的武器……

劉慈欣小說《球狀閃電》

劉慈欣可以天馬行空,但電影是細節的藝術,這兩者有著根本的矛盾。

《流浪地球》也許是這其中的例外。

《流浪地球》的故事設定很簡單:科學家預測太陽即將爆炸,人類必須逃離太陽系。人類選擇的方法是帶上地球一起飛向遠方尋找新的家園。

小說故事中的「鉤子」,是人們經歷了地球航行所帶來的自然災難後,開始質疑整個「流浪計劃」本身,由此帶來了猜疑,矛盾和殺戮,充滿了人性深度。

而其中的感情,是所有人對於故土的眷戀。

換句話說,《流浪地球》可大可小,聰明的電影人可以選擇一個細節入手,切開整個故事。

所以,整部電影的著力點可能並不在展現「流浪計劃」本身,而是一群人的冒險故事——人類一往無前的冒險精神和勇氣,可能才是這部電影想要表現的。

在宏大悲愴的背景下,這樣著眼於細節的改編,才是電影創作者應該做的。

第二,導演的思路靠譜

中國科幻電影的罩門在哪裡?

是中國人缺乏想像力嗎?我們曾經寫出《山海經》、《鏡花緣》,我們吟誦「北冥有魚,其名為鯤」,我們有劉慈欣——中國人不缺想像力。

中國科幻電影的罩門,是電影的工業化不成熟。

科幻電影是特效最為密集,對電影工業化要求最高的一個片種。在上影節的「電影工業化之路」論壇上,郭帆導演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現在還在騎自行車,好萊塢早就開上了車。工業化是必經之路。」

導演郭帆在測試道具

何為工業化?有人說,中國的電影投資不比好萊塢小多少,這還不算工業化嗎?

誠然,中國電影公司不缺錢,我們可以請來最專業的特效團隊為我們服務。但錢並不是工業化的標準,一整套分工明確的專業流程才是。

而在中國的電影行業里,並不存在適應科幻電影的一套流程。

郭帆導演在拍攝《流浪地球》時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的科幻電影沒有前人鋪路,一切都在摸著石頭過河,甚至要憑空創造出很多以前不存在的部門。

《流浪地球》主創團隊

所以,這次拍攝本身其實就是一次冒險,郭帆其實是在給未來所有的中國科幻片導演趟路。

除了人的因素,《流浪地球》對細節的追求也讓人刮目相看。

郭帆導演在前幾日參加的上海電影的論壇就分享了一個場景:這個場景需要非常多的顯示屏,這些顯示屏本可以用CG後期填補,但是為了保證演員臉部反光的絕對正確,因此郭帆導演專門找人定製出大量顯示屏,演員表演的時候,他真的要在屏幕上操作。

「因為真顯示屏的光會照出空氣中的灰塵,演員在真的顯示屏上操作,會留下指紋。這些細節,觀眾是能看出來的。」 郭帆對主持人說。

沒錯,《地心引力》、《星際穿越》、《2001太空漫遊》等科幻經典也是這麼拍的,沒有捷徑——這種對於真實度近乎變態的要求,只有工業化的電影產業才可能支持。

第三,主創團隊靠譜

《流浪地球》的主創團隊,是一群勇敢的人。

這不光是因為他們敢於挑戰「科幻片」這個禁忌的題材,更因為他們願意竭盡全力去把這部電影拍好。

《流浪地球》主創團隊

那位說了,誰拍電影不想拍好啊?

但是沒人跟錢過不去,郭帆的第二部電影《同桌的你》,早在2014年賣了快五個億,接下來不拍個《同床的你》都說不過去,但他沒有那樣做。

而且就算郭帆接了《流浪地球》,他也可以選擇不追求質感,平平常常地去拍一部「特效大片」,他也沒有那樣做。

他選擇的,是用絕對認真的態度對待這部「中國科幻首秀」。

這一點,在吳京身上的體現最為明顯。和郭帆一樣,吳京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曾經對媒體說過:

「我為什麼支持郭帆?是因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那個曾經像傻X一樣堅持著的人。」

坐擁中國單片最高票房寶座,他可以選擇的電影題材是無限的,但他偏偏選了《流浪地球》,來一起為中國科幻電影冒險——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壹哥不知道。

在今年4月27日舉辦的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上,吳京曾當著所有影視圈大佬的面力挺《流浪地球》,他說:

「中國需要有自己的科幻電影,這部《流浪地球》,成了是英雄,輸了是烈士!」

在吳京的微博上可以看到,他被郭帆導演「虐」得很慘:

穿著厚重的太空服拍戲,這是非常艱難的。就算硬漢如吳京,也幾乎難以承受中國第一部真正科幻電影的折磨。

但是吳京扛下來了,郭帆扛下來了,整個《流浪地球》的團隊扛下來了。

不管電影里的故事如何,我們正在電影外見證一場「勇敢者的遊戲」。

說了這麼多,壹哥就是想表達對於這部《流浪地球》的無限期待,電影正在後期製作中,預計年內上映。我相信這次偉大的冒險,終將迎來它耀眼的結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條電影課 的精彩文章:

這一次,恐龍可能會把超級英雄踩在腳下!
《葯神》有多火?你根本就想像不到!

TAG:壹條電影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