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血小板減少,「中醫+西醫」兩法並舉
最新
07-20
目前,對ITP的治療,激素,丙球,免疫抑製劑,切脾,還有TPO,美羅華,中藥等等,在諸多治療方法的加持下,很多血小板減少患者病情得以痊癒,但也有不少患者依然處於「水深火熱」中!
對ITP患者來說,不僅僅是病情的反覆,還包括藥物不良反應對身體的消耗,比如:
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可引起庫欣綜合征,患者會出現滿月臉、多血質、向心性肥胖、皮膚紫紋、痤瘡,糖尿病傾向、高血壓和骨質疏鬆等,這主要由於糖皮質激素引起代謝紊亂及多器官功能障礙、對感染的抵抗力下降所致。
長春新鹼可引起骨髓造血抑制、末梢神經炎。環磷醯胺可致出血性膀胱炎。所以患者用藥期間應該定期檢查血壓、尿糖、白細胞分類計數,並觀察藥物的療效,如懷疑出現藥物不良發應,應及時告訴醫生,配合醫生的處理。
切脾後,血小板數值迅速回升,但脾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勢必會影響患者機體免疫力,降低對其他疾病的抵抗,同時,切脾後複發的血小板減少患者也不在少數!
中醫+西醫,兩法並舉療效穩定
相對於西醫治療,中藥起效徐緩,但貴在效果穩定,因此,可以聯合中西醫治療,相輔相成,具體如下:
① 初發患者,血小板數值>20以上,單純皮膚黏膜出血,首選中醫中藥辯證施治,視病情採用西藥配合治療;
② 血小板數值低於20以下,或者伴有明顯的出血癥狀,可以丙球迅速提升血小板數值,配合激素及中藥聯合治療,及時止血,穩定病情。
不過,對於血小板病程較長的患者而言,配合中醫中藥治療,可以逐漸減停激素,但減葯及停葯過程中,應該按醫囑服藥,不可自行減量或突然停葯,否則易出現反跳現象。
備註:


TAG:血小板減少病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