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多冊日本捐贈漢籍入藏國圖
四千多冊日本捐贈漢籍入藏國圖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作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的重要紀念活動,日本永青文庫向國家圖書館捐贈漢籍儀式近日在國家圖書館典籍博物館舉行。
據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介紹,此次捐贈的漢籍共36種4175冊,中國版圖書25種、日本版圖書11種,涵蓋經、史、子、集、叢五大部類,包括經部14部、史部9部、子部4部、集部5部、叢部4部,內容豐富、品類齊全,是1949年以來日本友人向中國捐贈漢籍規模最大的一次。
年初,日本前首相、永青文庫理事長細川護熙向中國表達了捐贈漢籍的願望。中方得知後,高度重視。國家圖書館立刻組織專家團隊赴日本,就捐贈事項進行洽談,雙方很快達成共識。歷經數個月的籌劃、押運、清關、點交,6月11日,這批典籍終於跨洋越海,安然抵達中國。
典籍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紐帶
「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北宋歐陽修曾作《日本刀歌》一首,感嘆日本對漢籍的完好保存。在張志清看來,此次捐贈不僅是當前中日文化交流的生動表達,仔細梳理相關典籍,能夠較為完整地展示中日文化交流的脈絡與軌跡。以《論語》為例,這一儒家經典傳入日本後,對該國產生了巨大影響。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憲法十七條》第一條第一句「以和為貴」,便是其採納儒家思想治國理政的明證。
據各類史書記載,中日兩國的書籍交往之路源遠流長。《史記·秦始皇本紀》里記述的徐福東渡是中日文化交流發軔。5世紀初,《易經》《孝經》《論語》《山海經》等典籍傳入日本。隋唐時期,大量的中國典籍通過外交使節、留學生、僧侶、商人等傳播到日本。僅據9世紀末編撰的《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記載,就有漢文書籍1579部17345卷東傳日本。南宋年間,日本禪僧圓爾辨圓不僅將禪宗傳入日本,使之成為日本文化主流達五六百年之久,還帶去了《四書章句集注》等儒學書籍數千卷,將朱子學傳播到了日本。
版權聲明:【文章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了傳播而發,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
(保存二維碼圖片到手機本地,用微信掃一掃加關注。歡迎非商業目的之轉發與傳播)


TAG:掌上國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