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祖父引領了投降風潮,她的前半生大紅大紫,後來卻突然消失

祖父引領了投降風潮,她的前半生大紅大紫,後來卻突然消失

小珏說歷史——《清妃傳》系列三十五 請勿轉載

都說深宮女子可憐,不得寵的要爭寵,得寵的要維持聖眷不衰。然而更多的女子卻將大好的青春白白空耗在無窮無盡的等待中,一輩子都在不見陽光的深宮中度過,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在史書上留下。然而,在康熙的後宮中,有一個女子則比較特殊,她的前半生也算大紅大紫,後來卻突然消失,一點記載都沒有留下來,只給後人一絲遐想。

她就是康熙的安嬪李氏,她的父親叫做剛阿泰,名氣不大,但是她的祖父卻是非常有名的李永芳。李永芳在明朝的時候,官職並不高,僅僅是一個游擊,但他卻做出了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事情,雖然這件事並不光彩。在萬曆四十六年,李永芳投降了後金,成為第一個降臣。當時明朝對後金還處於優勢,在此之後,他掀起了投降潮。

為了鼓勵明朝邊將向李永芳學習,努爾哈赤以超出常禮來對待他。努爾哈赤不僅封他為三等副將,後來又提拔為三等總兵官,還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他。李永芳兒子就是剛阿泰,但不是這個宗室格格所生,而剛阿泰的女兒李氏,則在康熙四年的受經過選秀入宮。

剛進宮時,除了皇后赫舍里氏外,其她女子都沒有名分。這是因為當時的後宮制度並不完善,後人很難判斷誰的地位更高。然而在康熙十六年大封后宮時,則可以窺探其中的變化。

當時赫舍里氏已經因為難產而去世,遏必隆的女兒鈕祜祿氏成為皇后,是六宮之主,而康熙的表妹佟佳氏成為了貴妃。除此之外,康熙沒有封妃子,倒是封了七嬪,分別是安嬪李氏、敬嬪章佳氏、端嬪董氏、榮嬪馬佳氏、惠嬪那拉氏、宜嬪郭絡羅氏和僖嬪赫舍里氏。

可以看得出來,安嬪的地位還是相當尊貴的,在偌大的後宮之中,除了皇后和貴妃之外,就是她的排名最靠前,她是七嬪之首。

按理說,這個地位,說明她的門第很顯赫,更說明她很討康熙的巧,在康熙身邊服侍了十多年頗受喜愛。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安嬪卻從此消失在歷史之中,再也沒有任何記載。

這個是非常詭異的事情,康熙後來安葬在景陵,而在此之前,他就修好了自己的妃子陵——景陵后妃園。他在位六十年,除了陪葬的寥寥四人之外,數之不盡的妃嬪、貴人甚至宮女,絕大多數都安葬於此。但是,在清廷的《陵寢易知》及《昌瑞山萬年統志》等權威資料的記錄中,安嬪沒有下葬、祭祀等任何記錄。

不光於此,自從康熙十六年之後的那次大封后宮後,安嬪的生活經歷,在皇家的任何記錄中都突然消失,彷彿世間從來沒有她。其實,就在四年之後,康熙再次大封后宮,並且設了四個妃位,他的七嬪中,惠嬪那拉氏、宜嬪郭絡羅氏、榮嬪馬佳氏進位,當上了妃子。其餘沒有獲封的大多還留有生產、去世的記錄。

但是,安嬪卻完全消失。她到底當時就死了,還是受到冷落,是罷黜了還是賜死了?再也沒有任何線索。這就是真正的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後人對此翻遍史書,卻沒有找到一星半點的線索。她的母家並沒有遭到過滅頂之災,更沒有她觸怒皇帝的記載。她消失後,彷彿也無人問津,史料中甚至沒有人提及,也沒有人在意此前還很重要的女人,為什麼就沒有音訊了。

也許,對於皇家來說,再重要的妃子,也不過是玩物而已,再重要的女人,也不過是可憐的螻蟻。這也許就是安嬪李氏的不幸,也是那個時代的不幸。

喜歡請點擊關注,天天為您帶來有趣的歷史。

參考資料:《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親自設置一物,目的是教訓子孫,是誰狗膽包天弄丟了
清官臨死前留給兒子兩件遺物,兒子奮發努力,為父親完成心愿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