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廖凡撞臉朱元璋?朱元璋可能要氣炸:是誰給我整的容?!

廖凡撞臉朱元璋?朱元璋可能要氣炸:是誰給我整的容?!

原標題:廖凡撞臉朱元璋?朱元璋可能要氣炸:是誰給我整的容?!



影片《邪不壓正》帶火了朱元璋。片中,朱潛龍(廖凡飾)站在朱元璋畫像旁,兩人高度相似的「鞋拔子」臉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邪不壓正》劇照


電影中的這幅畫像真的是朱元璋嗎?


朱元璋死後15年,他的兒子朱棣為何改變他的容貌?晚明時期,宮廷上下為何也認同與正像不同的民間畫像?


民間畫像廣為流傳的背後,又有些怎樣的故事?



揚子晚報邀請到歷史學博士、研究明清輿論史的三峽大學胡丹老師,請他為我們講解這幅朱元璋畫像背後的故事。



朱元璋生前所留的正像


朱棣是朱元璋第一個「整容師」


1398年,朱元璋去世。此時,他有兩幅正像存於內庫。這兩幅畫像,一為中年,一為老年,並不曾有任何異狀。而終其一生,朱元璋也無任何神跡加身,他最奇特之處,在於能從一個窮人,成為了皇帝。

然而,朱元璋死後五年,便被各種神跡圍繞了。


三峽大學的胡丹老師對朱元璋的形象有過專門研究。他介紹說,成書於1402年七月至1406年八月的《天潢玉牒》一書,記載了朱元璋開創國家的種種事迹,在這本書里,第一次有了朱元璋非「凡人」的記錄:一位「奇士」見到朱元璋後,認定他非「凡人」,不敢和他同城而居。但書中並沒有明說朱元璋奇在何處。


到1413年,建孝陵神功聖德碑,已著力刻畫朱元璋非「凡人」的外貌,御制碑文中的朱元璋,生著長而茂密的龍鬚,脖子上有「奇骨」隆起,隱然上行。



朱元璋民間畫像


然而「奇骨」是怎樣產生的呢?朱元璋之子朱棣登基後,在永樂初兩次修訂《明太祖實錄》。他要重構大明王朝開國史。他要神化朱元璋登基,讓大明王朝的建立變為天命神授。


這本書補寫了一個故事:朱元璋夢見有人把一塊璧放入他的脖頸,脖頸那兒的肉便隆起了,微痛,「後遂成骨隆然,甚異」。朱元璋的這個「夢」是在1367年十二月做的。過了一個月,登基了。這個夢做得正是時候。


神化開國皇帝是一個規範動作。明朝之前,歷朝歷代都這麼做過。但朱棣比其他皇帝更相信相術。在重構朱元璋從草根到皇帝之事迹的同時,他也改變了朱元璋的相貌。朱棣是朱元璋第一個「整容師」。


胡丹說,有明一代,相術之風甚盛。一人一命,所謂天命,就全寫在臉上。這是那個時代的群眾心理明代曾有過兩次謀反事件是術士在背後作怪:遊方僧人侯得權和安化王朱寘鐇都是聽信術士之言,認為自己相貌奇偉,可以做天子,才意圖起事的。


著名相術大師袁珙、袁忠徹父子得到朱棣等幾位皇帝的寵愛。1451年,袁珙之子袁忠徹奉敕輯纂《古今識鑒》,記載朱元璋尚居人下時,有一個叫鐵冠的方士來謁,說:明公狀貌非常,龍瞳鳳目,天地相朝,五嶽俱附,日月麗天,輔骨插鬢,聲音洪亮,貴不可言。但四維滯氣,如雲行月出之狀,所喜者準頭黃明,貫於天庭。直待神采煥發,如風掃陰翳,即受命之日也,應在一千日內。

天地相朝,是指朱元璋的額頭和下巴非常突出,竟能打個照面。這和影片中所見的那幅畫像十分接近了。雖說「鞋拔子」臉不好看,但在相術里,它高貴。


朱元璋去世53年後,官方欽定了朱元璋的這副相貌。此時的朱元璋尚未「奇骨貫頂」,還只是「輔骨插鬢」(相術中特有說法,已經很尊貴了。要到明晚期,何喬遠撰寫《名山藏》時,才會出現更為尊貴的「奇骨貫頂」)。


廟堂與江湖合力打造朱元璋形象


朱元璋的容貌,官方用文字給了一個底,剩下的就是民間的創造。它被不斷地添進一些相術界的符號。如突出的五官,如12、24、36、72不等的黑痣。


時人之所以這麼創作,是源於他們對朱元璋的認知。


一方面,人們認為朱元璋是雄才大略的曠代聖主和明君;另一方面,又認為他是暴君和兇徒。


這裡,有著朱元璋本人的特殊印記。



朱元璋民間畫像


朱元璋草根出身,深知底層的苦楚。登基後,在吏治方面尤為嚴厲。明君和暴君,在他身上合二為一。在位31年間,朱元璋辦了不少政治獄。矯枉過正之事不是沒有。如胡惟庸黨案、藍玉案,牽連無數人;空印案,將全國縣一級及以上一把手官員幾乎斬殺殆盡。

在朱元璋掌權之時,人們處於高壓之下,尚不敢有所議論。而過了百餘年,到了正德、嘉靖年間,風氣變了。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因其無嗣,武宗堂弟、藩王朱厚熜繼承皇位。保守的朝臣們要求世宗改換父母,尊奉正統。明世宗當然不樂意,他要尊加其父徽號。為了此事,世宗與保守派展開了鬥爭。此次政爭長達三年之久,以世宗勝利結束。


這是史上有名的「大禮議」。「大禮議」的影響不僅僅在於朝堂之上,它也將世俗社會保守的風氣撕開了一道長長的裂口。


在這種時代潮流之下,對朱元璋的演繹層出不窮(與之相比,此前的任何朝代,很少有文藝作品敢對本朝宮廷之事說三道四)。殺人如麻、嚴苛殘酷成了朱元璋的另一面。殺畫師、屠戮南京人的傳說可能也出於此時。


正德、嘉靖之後,明朝政治腐敗,國勢日衰,人們又懷念那個肅清吏治的朱元璋。海瑞就曾重提太祖以剝皮重典懲貪的舊事。朱元璋的英明一面得到了凸顯。


胡丹說,今人緬懷一個人,會去拍一部電影或排一齣劇。而在明代,就是寫一個故事,畫一幅像。官方對朱元璋奇特之像的再造、相術中種種尊貴特異之相,夾雜著民眾對朱元璋吏治既英明又殘暴的認知,便混而為一。朱元璋的事迹,便越變越怪,以至於變成現在這個模樣。



陳老蓮所畫的朱元璋


這是廟堂與江湖的合力再造。


史上從沒有一個帝王有朱元璋這樣的遭遇。即便同樣有72顆黑痣的劉邦,也只是長在外人不可見的左股上。而朱元璋不僅由官方修改了臉型,還由相信術士的民眾,在他臉上長了數量不等的黑痣。這樣醜陋的面相,既代表著天命,又代表著殘暴。

明孝陵曾同時掛朱元璋正像和異像


那麼,朱元璋的異像圖(即今人所說的丑像)是何時開始流傳的呢?


明成化年間,進士陸容記載:「聞蘇州天王堂一土地神像,洪武中國工所塑。永樂初有闔百戶者,除至蘇州衛,偶見之,拜且泣。人問故,雲在高皇左右日久,稔識天顏,此像蓋逼真已。」此事祝允明《前聞記·天王堂土地》也有記載。


祝允明尤好記異聞,他於1527年去世。在他們的記述中,均未提到朱元璋相貌怪異。但是到了1572年,出任南京工部尚書的張瀚回憶:「余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與民間所傳奇異之像大不類。」


由此推斷,朱元璋「異像」畫像廣為流傳應在16世紀上半葉,大致為明代正德、嘉靖年間。之後,「異像」畫像便在民間徹底流傳開。



朱元璋民間畫像


明代文士徐文長(1521—1593)還曾作《高皇帝像贊》讚美朱元璋「天地相抱」的異相:「上之岩也,天高以覆耶?下之豐也,地載以厚耶?」


明代晚期,當時的宮廷上下,是知道民間有這幅「異像」存在的。但他們不以為意,對此甚至是認可的。萬曆時,有個叫張萱的人,他的父親在雲南做知縣時,就曾在黔國公府「摹高皇御容,龍形虯髯,左臉有十二黑子,其狀甚奇,與世俗所傳相同,似為真矣」。


在民間,朱元璋正像和異像一直並存。說清朝人「黑」朱元璋,毫無依據。

清初人宋起鳳在《稗說》中說,他在南京二寺見到兩種朱元璋御容,在靈谷寺者為一草本,其像「望若龍狀」;在雞鳴寺者為「五官端好」「面無纖痕」的彩繪圖像。「兩地迥殊,不知其孰是」。這兩寺均為朱元璋敕令重建,兩寺寺名也均為朱元璋親自題寫。連晚明萬曆年間,都有公卿認異像為真像,靈谷寺掛異像,也就不難理解了。


清末民初,趙汝珍在《古董辨疑》中說:「數年前南京明孝陵之享堂尚同時供此二像。」


1747年,乾隆下諭重新裝裱歷代帝後像。此時,內府僅藏朱元璋像2幅,這可能是本文開頭所說的兩幅正像。這兩幅像,胡丹曾仔細查閱過。他認為,這兩幅正像無疑是明代宮廷所繪朱元璋真容。它們符合宮廷畫院派的所有規範。


南薰殿所藏曆代帝王畫像,還有11張朱元璋的異像。這些異像,無論從材質、用色與尺幅,還是畫中人物的冠服裝飾來看,都是雜亂混搭的民間隨性之作。胡丹認為,這可能是在乾隆晚年編輯《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等書時流入清宮的。


人們總在試圖查考朱元璋真實的相貌。明知正像才更接近朱元璋本尊,為何卻更願意相信異像呢?


胡丹認為:



相對於正像,朱元璋傳奇的一生,在這張異像里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釋:他為何能以草根身份坐上皇位?因為他有尊貴之相;為何他那麼兇殘?因為面相就那麼凶。根據相理「易容」的朱元璋,臉上集中體現了諸多的相學符號,還摻雜著人們對他英明又殘暴的認識。與正像相比,異像更為飽滿、精彩而多幻。



也正因為此,即便到了民國,孫中山率國府眾僚參謁明孝陵時,所奉的仍是一幅朱元璋異像圖。如今,明孝陵博物館展廳也懸掛著一幅異像,而4年前堅立的朱元璋雕像(方案聽取了大眾意見),同樣有著很深的異像的影子。

來源 | 揚子晚報記者 臧磊


編輯 | 阿智


1.月薪2500招研究生做臨時工,不是開玩笑?官方回應了…


2.大暴雨、8級大風、大降溫就要來了!高鐵部分車次停售

3.「猜畫小歌」刷屏朋友圈,簡直是你畫畫水平的照妖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揚子晚報 的精彩文章:

「突然天就黑了」「鞋沒穿對……」@所有南京人,雷雨大風來了
男子駕車撞傷人後逃逸,現場一把掃帚「說出」真相

TAG:揚子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