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知識分子的處亂世之道

知識分子的處亂世之道

導讀

鄭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人,東漢末年的儒家學者、經學大師。他的一生是服膺孔子的一生。其志節、風度與德望與孔子若合符節。

孔子說過「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君子之德像風一樣,能風化草乃至天地萬物。

觀鄭玄一生之言行,莫不與孔子之言行相合。在他十一二歲赴宴會之時,親戚家的孩子都穿著華麗,說著吉利的話語,而鄭玄獨自沉默,像是愚魯童子一般。當母親問他為什麼表現如此糟糕時,他說:「此非我志,不在所願」。少時之鄭玄已不與世俗同輩同流,而遠超當時所謂君子。

鄭玄學成歸家是在四十歲之時。學而優則仕向來是儒家的慣常讀書、為學、入仕路徑,但在鄭玄這裡,這一「定律」似乎並不適應。從六十歲之後,鄭玄多次被漢朝當權派徵召做官,但屢征不就。

讓我們看看鄭玄光輝的「徵召不就」的舊歷史。五十九歲時,舉賢良方正。翌年,何進徵辟鄭玄,還運用了「迫脅」之法、「禮待甚優」之術,但鄭玄「不受朝服,以幅巾見,一宿逃去」。

六十二歲時,被征為博士,但稱病不就。六十三歲時,袁隗征為侍中,「以父喪不赴。」董卓「備禮召玄,玄不至。」六十四歲時,公卿舉玄為趙相,玄以黃巾復起,道斷而不至。六十六歲時,以「博士」列名於朝廷。

鄭玄「徵召不就」次數之多,讓今天的普通人感到有些無法理解。鄭玄「屢征不就」既是對孔子「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的服膺,也是漢末崇隱之風的個體化表達。隱逸所表達的也是鄭玄不與混亂時代相同流合污的高潔之態。

後來稱痛飲為「一飲三百杯」的典故的主角也是鄭玄。事情發生於袁紹在城東為鄭玄餞行時,想讓鄭玄喝醉。參與宴會的達三百餘人。大家採用「車輪」戰術,紛紛向鄭玄敬酒,從早上一直喝到傍晚。而鄭玄喝醉了還能自加克制,保持溫和恭敬的儒者風範。

席間,汝南名士應劭半開玩笑半自期許地問鄭玄:「故太山太守應中遠,北面稱弟子,何如?」他滿以為鄭玄當時只是一介布衣,而自己憑藉名氣、地位可以讓其或受寵若驚或羞愧難當。

想不到鄭玄微笑著回答道:「仲尼之門,考以四科;回賜之徒,不稱官閥。」讓應劭吃了一個閉門羹。簡單的幾句話,將鄭玄的學識與孤高表現出來。

通過這回答,我們可以看到鄭玄收弟子的標準是孔子「四科」的標準,而不是當時社會所崇信的「官閥」標準,可謂學界清流。鄭玄的一生也真正做到了孔子教誨的「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是一個真正的孔子門徒。

孔融做北海相時,敬佩鄭玄的德行與學識,所以一到任就去拜訪鄭玄。事後還命高密縣令,為鄭玄特立一鄉,是為「鄭公」鄉,並設「通德門」。此名沿用至今。今日位於鄭公街道辦事處,鐫刻著「文章憑人論,經學賴公傳」的鄭公祠熠熠生輝,彷彿在訴說著過往的輝煌。

最後,鄭玄病死在隨軍謀策途中。鄭玄的去世象徵著一個舊的思想時代的徹底結束與一個新的思想時代的真正開端。鄭玄去世之前竟也夢到孔子對他說:「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通過此夢,他從讖緯學角度,準確預測到了自己大限來臨之日。

觀鄭玄一生志業,以畢生精力注釋儒家經典,對經典的後續解讀與傳承,可謂功莫大焉。可以這樣說,幾乎所有的先秦典籍,如果沒有鄭玄的整理與解讀,其能否傳諸後世是難以保證的。

鄭玄以其豐富的著述創立了「鄭學」,初步統一了今古文經學,使經學進入了一統時代,對經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鄭玄也以承先啟後的偉大經學家、卓越的古籍整理學家、重要的思想家、傑出的教育家等多種身份而在中國學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東漢末年,朝廷昏聵、民不聊生,鄭玄的志節、學術與德望在那個亂世遺世獨立,雖有曲高和寡之嫌,但無疑給後世知識分子做出了榜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這封畫風清奇的自薦信 竟然出自李白之手
《荀子》:讀書無止境 閱讀有方法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