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分三等,你屬於哪一等

人分三等,你屬於哪一等

5.9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本章大意】

先生對子貢說:「你和顏回哪一個更勝一籌?」子貢回答說:「賜哪裡敢和回相提並論呀?回呀!聽得一件,知道十件。賜呀!聽了一件,只能明白兩件。」先生說:「你誠然不如他,連我也一樣不如他。」

【注釋】吾與女弗如也:有兩種解釋。一是「我與你都不如」。一是「我同意你的看法,你不如他。」我選擇前解:孔子喜愛顏淵之仁,又喜子貢能自知之賢,所以說「吾與女弗如也」。

【朱熹《論語集注》】

女,音汝,下同。愈,勝也。一,數之始。十,數之終。二者,一之對也。顏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見終;子貢推測而知,因此而識彼。「無所不悅,告往知來」,是其驗矣。與,許也。胡氏曰:「子貢方人,夫子既語以不暇,又問其與回孰愈,以觀其自知之如何。聞一知十,上知之資,生知之亞也。聞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資,學而知之之才也。子貢平日以己方回,見其不可企及,故喻之如此。夫子以其自知之明,而又不難於自屈,故既然之,又重許之。此其所以終聞性與天道,不特聞一知二而已也。」

【痴人自語】

「女與回也孰愈?」看起來好像夫子讓子貢去評論人,其實這是老師對弟子的敲打。子貢在孔門是出類拔萃者,孔子看到子貢見識與顏回水平相近,只是落在實修上有所差別,想促使他的識見更深更廣,所行更為紮實,要看到自己離「道」的差距。子貢的回答證明他對自己的優劣之處是清楚明白的。「吾與女弗如也。」既體現了孔子對「道」的體悟高深,又是對子貢的肯定和鼓勵。

孔門看人分三等,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聞一知十,知百,知千,知無窮遠,是對「天道」穿越時光的徹悟;聞一知十,知自我,知你,知他,知世間萬物,是通透了悟萬物「本性」。顏回能守住內心的寧靜,是因為他有智有仁,不是努力剋制的結果,而是自性光明的流露。

子貢作為著名的外交家,儒商的鼻祖,自比聞一知二,雖有自謙的成分,也確實是他自知自己沒能力聞一知十。這也可見子貢見識之迅敏。有速度往往缺少了內力,見識學問德行少了一層穿透力,子貢知道自己失於此,欽服於顏子,是子貢高明可貴之處。

聖如孔子,謙恭和遜;賢如子貢,自覺自知;仁如顏回,聞一知十 。凡俗如我們又有什麼可傲慢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易以思 的精彩文章:

成器,做最好的自己

TAG:和易以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