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保監會開展償付、風險管理、資產負債等能力評估

銀保監會開展償付、風險管理、資產負債等能力評估

銀保監會已於近日下發通知,將會開展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能力評估、公司治理評估、資產負債管理能力評估。根據評估步驟,7月15日前成立評估小組、7月中旬組織培訓、7月中旬—8月底開展現場評估、9月15日前報送評估報告。(21)

推薦閱讀

資管新規執行通知即將出台:整改不做硬性指標要求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即將下發的執行通知或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新規執行中的問題予以明確:公募產品可以投一部分非標;符合一定條件的老產品可以投資新資產;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和6個月以上定開產品可以參照貨幣基金,實行攤余成本法;過渡期內,表外產品回表,監管會考慮相關的補充資本的措施;部分股權類以及其他目前特殊原因不能回表的,或將做出妥善安排。監管對整改計劃不會做硬性指標要求,由銀行自主整改。

此前報道:

資管新規落地近3個月 配套理財細則為何「難產」?(2018年7月19日)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落地近3個月,效果逐漸顯現,銀行保本理財產品佔比逐漸減少,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呈增長趨勢。從不同收益類型來看,6月份保證收益類產品836款,其中,保本類理財產品佔比為28.89%,較5月份下降了2.08個百分點。

在資管新規落地之後,市場普遍預期理財細則會很快落地,但目前卻遲遲未見政策的下發。對此,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由於受到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其暫緩推出也是在情理之中。

明明認為,由於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規模達30萬億元左右,而理財新規作為後續的配套措施,其實施的標準在某些方面預計會比資管新規更嚴格,這勢必會對銀行理財市場產生更大的衝擊和動蕩。從積極的方面來說,自資管新規落地以來歷時近3個月,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由於其龐大的規模,調整的難度可想而知,相關的配套細則暫緩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後續業務的調整壓力,為相關的資管機構主體留出更多的調整時間,降低對於市場的負面衝擊。「但同時對於理財市場又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需要進行綜合權衡。」

明明表示,對於整體市場而言,細則出台周期不宜短也不宜長。周期過短,會導致市場調整過大而承受不住調整衝擊;周期過長,會影響市場主體及時應對和業務開展,也可能加劇市場波動。推進資管新規落地執行,儘管在短期面臨壓力和挑戰,但長期仍利好整個資管行業。

央行、銀保監會政策出現重大變化:

央行銀保監會政策三連擊 只為拯救信用!

「穩」字當頭的經濟環境下,去槓桿政策也出現了調整。 7月18日晚間,一下子出來三個新聞:

新聞一:新華網(行情603888,診股)發布了《棚改貸款情況如何?審批許可權收了沒?——就棚改貸款熱點問題專訪國開行相關部門負責人》,國開行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棚改貸款業務的有關情況,回應了此前流傳的棚改政策有變的傳聞。

新聞二:銀保監會官網發布了《銀保監會召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做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座談會》的消息。消息稱,7月17日郭主席赴中行調研並召開多家銀行參加的座談會,就銀行業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力度情況進行調研督導。

新聞三: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網傳央行近日窗口指導銀行,(1)對於貸款投放,較月初報送貸款額度外的多增部分(額外投放),按1:1給予MLF資金(多增部分為普通貸款,不鼓勵票據和同業借款);(2)對於信用債投資,AA+及以上評級按1:1比例給予MLF,AA+以下評級按1:2給予MLF資金(要求必須為產業類,即金融債、城投債都不算)。

三個新聞同時出現,且均針對銀行的信用投放業務,似乎表明政策當局開始努力促進銀行信用投放,且明確支持的投向是產業(不含棚改之外的城投),尤其是小微。

央行和銀保監會齊出手 股債匯樓市影響如何?

關鍵點一:MLF「放水」引導投向貸款和信用債

央行和銀保監會此次是打了場配合戰。17日銀保監會召集銀行開會要求加大貸款投放力度,18日就傳出央行放鬆貸款規模控制,增加MLF額度以保障銀行加大對貸款和信用債(尤其是低等級信用債)的投放。

具體來說,在貸款方面,央行要求較月初報送貸款額度外的多增部分按1:1給予MLF資金。舉個例子,就是銀行原本月度貸款新增規模為100億,現在央行允許投放200億,多出來的100億貸款額度,央行可以通過給銀行發放MLF資金予以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多出來的100億的貸款額度只能是投放普通貸款,不鼓勵票據和同業借款。對於票據沖貸款規模,6月的金融數據就有跡象。儘管6月新增貸款規模達到天量的1.84萬億,但票據融資的大幅擴張(3000億)同比貢獻了較多的新增信貸。中泰證券研報就認為,票據融資大幅擴張與信貸額度增加後,銀行風險偏好並未提升,而是利用票據融資佔據額度。

在信用債投資方面,央行要求AA+及以上評級按1:1比例給予MLF,AA+以下評級按1:2給予MLF資金。也就是說,此次窗口指導通過所支持的資金規模不同,而變相鼓勵銀行增配低信用評級信用債。假如銀行投資AA +以下評級的債券100億,央行就給予銀行200億的MLF資金。

此外,有消息還稱,為保證銀行投資低評級信用債,央行還對各家銀行投放AA+以下的信用債有規模要求。不過,這一消息尚未得到證實。

關鍵點二:央行護盤「垃圾債」用意何為?

受去槓桿政策下融資環境收緊影響,以民企為主AA+以下信用債在此前接連出現的債券違約中「躺槍」,加劇了投資者對低評級信用債的避險情緒。導致當前二級市場出現了「AAA債買不到,AA+賣不掉」 的情況,一級市場的AA+以下債券也幾乎處於冰封狀態,大量企業取消債券發行。有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有超過300隻債券推遲或發行失敗。

受此影響,債券私募基金在今年均出現了全行業虧損。而在2017年年初至2017年7月16日,以及2017年全年,債券私募基金產品的算術平均收益率,則分別為1.53%和3.09%。

業內普遍認為,央行護盤債市旨在遏制市場恐慌情緒,讓市場回歸理性,增加債市流動性,恢復債市正常的融資功能,幫助優質民企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避免被錯殺。

不過,對於央行鼓勵銀行增配低評級債券,也有聲音持保留態度。認為市場湧向AAA債券而不選擇AA+債券,是處於風險防控角度考慮,是市場自主選擇的行為,不宜有過多的行政干預。

關鍵點三:中小企業得好處前,大企業搶先「吃糖」

雖然央行和銀保監會此次的寬鬆政策是針對民企和小微企業,但有大企業已搶先得到好處。

一央企負責債券發行的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18日該公司所發行的債券最終定價「出乎意料」地大降,包括長期品種的降幅也非常大,至少在20bp以上。

「儘管最近資金面一直比較寬鬆,但18日感覺突然又寬鬆了很多,非常反常。發債之前我們有過幾輪報價,變化不大,但18日好幾家銀行突然降價。」上述央企人士稱。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此消息的時間是在18日白天,而當天晚上央行窗口指導的消息就被傳出。該人士分析認為,央行窗口指導部分銀行給額外的MLF資金,會造成資金面的進一步寬鬆,這就可以解釋為何該公司當天發債成本突然大幅下降。

「如果是常規的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按照平日所凈投放的資金規模,充其量只能解釋6個月期以內的債券利率下降的原因,但不能解釋為何長期債券的利率也出現大幅下降,所以,央行此次釋放的MLF資金可能有1年期以上的,意在滿足銀行中長期資金的充足。」該人士分析稱。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受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中小企業風險大等原因,今年以來,即便監管部門出台了不少普惠金融的政策,但首先受益的仍是評級高的大企業。

「儘管今年強監管、去槓桿,但我們在市場融資的成本比去年是要下降的,因為整個市場資金面相對寬鬆,但金融機構出於防風險的考慮,更願意把錢借給大企業。」上述央企人士稱。

以債市為例,今年以來,高等級信用債發行佔比持續提升,等級結構分化加劇。1-6月AAA級主體發行規模佔比達到62.71%,較2017年全年提高11.71個百分點,而AA級主體發行佔比下降了9.88個百分點。此外,今年信用債各券種發行利率整體下行。6月中票、短融、企業債、公司債加權平均發行利率較上年12月均有不同程度下行。

東方金誠首席債券分析師蘇莉認為,債券發行利率下降一方面歸因於今年以來資金面較為寬鬆;另一方面則因高等級信用債發行佔比的提升和發行期限的縮短,尤其是5月以來,在信用債發行難度明顯加大的情況下,除企業債外,其他各券種發行利率仍保持下行,即主要歸因於此,因而不能直接指向融資成本的下降。

關鍵點四:資金面再寬鬆,股債匯樓市有何影響?

資金面的進一步放鬆,無疑會對一些金融資產的價格產生影響,但在今年經濟環境內外交困的背景下,不確定性加大,資產價格的走勢也比以往更難預測。

1、股市:

雖然從以往的經驗看,流動性多了,錢會流進股市和樓市,推高這兩個市場的價格。但從內部看,一方面,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另一方面,強監管目前仍未見放鬆跡象,治理影子銀行業務仍在繼續,最終究竟能有多少資金流入股市很難預估。從外部看,中美貿易摩擦有繼續加大的跡象,會對多個行業造成負面影響。所以,今年股市變數較多,僅因流動性增多就帶動牛市重啟的概率不大。

2、債市:

如上分析,此次央行的政策主要是針對信用債市場,這對債市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利於修復市場信心和流動性,恢復正常的融資功能。

3、匯市:

日前,人民幣貶值預期再度增強,昨日離岸人民幣一度跌破6.75關口,創一年以來最低點;在岸人民幣匯率也正式跌破6.70關口,創2017年7月以來新低。

當前中美貨幣政策的分化,加劇了人民幣貶值預期,但一旦人民幣下跌趨勢過於強烈,如跌破7.0等重要關口,央行勢必會出手,如重啟逆周期因子,以及時避免人民幣的進一步貶值。

4、樓市:

業內普遍認為,上一輪全國樓市價格普遍大幅走高,有兩大因素助推:一是資金面寬鬆,另一個則是三四線城市推出的貨幣化棚改推動了樓市去庫存。目前政府開始嚴控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比例,樓市已集聚了大量的泡沫,即便有資金面寬鬆這一條件,價格上漲的空間和幅度也將有限。

5、銀行:

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預計,銀行系統邊際上貢獻200~300億的新增信用債認購,而平攤到5家大行與12家股份制銀行,每家每月僅需要邊際付出15億左右資金,可謂性價比十分之高,所以不存在銀行沒錢參與的問題。

此外,明明還認為,中低等級債券收益率可觀,風險低於中小微企業信貸,納入MLF合格質押品,性價比也並不低。我們經常用過去的觀念來判斷未來,認為商業銀行沒有動力認購中低等級信用債,但是目前中低等級利差走闊非常明顯,又能做MLF質押品,銀行風險計提上,邊際上又沒有惡化,所以這類資產對銀行自營的性價比其實並不低,從商業角度上也有利可圖。

關鍵點五:除了貨幣政策,還有什麼政策該托底?

近日央行和財政的爭論,讓市場也開始思考下一步政策走勢會如何。尤其是即將召開的年中經濟工作會議,將為今年下半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貨幣政策究竟是否會轉向寬鬆?強監管是否會出現一定放鬆?去槓桿下一步如何定調?財政政策如何發力?這都是市場關心的問題。

明明預計,下半年政策會有結構性變化,沿著貨幣監管財政信用這條路線均值回歸。目前正處於從貨幣到監管的過渡階段。

1、貨幣:

央行一面鼓勵銀行表內認購中低等級信用債,另一面也可以對銀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進行流動性定向支持以補充彈藥,在債轉股尚未完全落地的背景下,認購符合自身風險偏好的中低等級信用債,是沒有實質障礙的。此外,考慮到當前表外信用創造受阻,預計降低表內資本約束,提高表內貨幣-信貸創造速度與創造渠道,很有可能是下一個阻力偏小的一個政策創新。

2、監管:

通過金融投資公司與銀行系不良資產管理公司替代傳統的非標渠道,對實體經濟進行流動性支持,乃至於股債混合工具來參與債轉股;銀行資產管理部正式蛻變為獨立法人的資產管理公司,減少自身資產對銀行體系的風險衝擊,政策創新緩解中低等級信用債續發難題;信託融資的窗口指導邊際上有所放鬆。

3、財政:

全社會的信用擴張需要公共部門的擴張率先帶動而提振信心,而公共部門信用擴張的前提,是財政政策的罕見緊縮回歸到穩健中性,而財政政策的發力有賴於財政資金來源的回歸,這需要地方政府一般債券與專項債券的發行放量,與信託非標融資邊際上的有所鬆動。

4、信用:

公共部門信用擴張,是帶動全社會的信用擴張的條件;從貨幣擴張到信用擴張,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時滯,所以將信用的擴張放在貨幣擴張與財政擴張之後。

來源為金融界財經頻道的作品,均為版權作品,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任何媒體轉載,否則視為侵權!(金融界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網站 的精彩文章:

2018生物醫用與3D列印材料高峰論壇
新飛得救!康佳4.55億競得破產標的

TAG:金融界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