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35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35

俠醫世家導讀:我們學《傷寒論》不能死記硬背裡面的藥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張仲景的辯證思維,以及他對症組方的思維邏輯,只有領悟到他的思維邏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張仲景一樣的中醫。

原文:

86 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眴,不得眠。

註解:

「衄家」,就是經常出鼻血的人。為什麼出血?是人體在排邪氣,和汗出同理。既然和汗出同理,治療也應該用桂枝湯類救津液為主的方劑,結果卻用了發汗劑,津液大傷了。

津液大傷發生「額上陷」,額頭上癟了,這是很嚴重的情況了。

「脈急緊」。脈「急」,這是人體在亢奮起來以加快津液的生成和運行,以保證供應;發汗過了,津液傷了,反而更易感受外邪,又無血液鼓盪,於是脈「緊」。

「直視不能眴」,津液傷了,人體的結締組織因為裡面血管少,更容易缺少津液。維繫眼睛轉動的是結締組織,眼睛還需要淚液的潤滑,所以眼睛對津液缺乏是最敏感的,於是發生了眼睛直視不能轉動的現象。

「不得眠」,津血少了,人體出於自保是不能深睡眠的,因為睡眠時血液運行減緩,人體組織會更得不到津液供應,容易造成器官缺血損傷,甚至腦猝死,所以人體就要保持一定的亢奮。治失眠要找到失眠的原因,是火是濕是實是虛,各有不同。後世醫家一見失眠就用安神葯,見病治病,諸如合歡皮,首烏藤,遠志,茯神,柏子仁之類都開在方子上,多數時候收效甚微。

原文:

87 亡血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而振。

註解:

「亡血家」,就是經常失血的人,不能發汗。發汗則「寒慄而振」,就是打寒戰。喜歡打寒戰是津液虛的人,人體感受外邪時,體表一下子調集不到足夠的津液來抵抗,便用寒戰的方式迅速調集津液到體表。打噴嚏也是同理。還有一撒尿就打寒戰也是同理,津液往下走,體表就不夠了,於是用寒戰的方式往體表調集津液。這也說明人體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外邪,表證是隨時都可能會有的,感冒只是急性的表證而已

原文:

88 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與禹餘糧丸,

禹餘糧丸(方佚)

註解:

反覆發汗,那就是津液虛了。會「恍惚心亂」,這是津虛煩躁的類似證。

「小便已陰疼」,津血虛的人小便後尿道,肛門,陰部會疼痛。這是結締管道組織的一種少滋養不潤滑的拘攣反應。喝醉酒的人都有這種體驗,第二日早行起來想尿尿不出來,尿完了之後尿道澀痛不舒服。津液虛的人射完精,陰部或肛門會疼,亦是同理。

禹餘糧丸的方子已經失傳了。我們可以試著用經方的原則來組一個方。津液虛,可以選用脾四味「生薑,甘草,大棗,人蔘」來補津液;「小便已陰疼」,可以用阿膠滑石來潤滑,亦可用白芍斂津液而下以救津止疼;至於「恍惚心亂」可以不用管,津液恢復了自然就好了,如果一定要用點葯,可以兼用一點牡蠣龍骨收斂浮陽。

原文:

89 病人有寒,複發汗,胃中冷,必吐蚘。

註解:

「吐蚘」就是吐蛔蟲。這個病現在沒有了,身體里通過各種渠道攝入的「農藥」那麼多,蛔蟲就沒辦法存活了。

還是講一下機制:病人本來就寒,再去發汗,讓能量往上往表走,胃裡面就更寒了。蛔蟲喜歡溫暖的地方,於是就往上走,嘔吐時便吐了出來。

原文:

90 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為逆;若先下之,治不為逆。

註解:

《傷寒論》的原則,三陽病,先表后里;若先下,也就是先里後表了,那就是逆治。如果里病緊急,比如承氣湯證,那屬於特殊情況,可以先下,如果先治表去發汗,也屬於逆治。

原文:

91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註解:

「下利清谷不止」,這是指虛汗腹瀉,同時身疼痛有表證,應該先救里,因為這是三陰病的範疇,三陰病應該先里後表

陰證是津液虛造成的,救里就是溫脾胃之陽氣來化生津液。古中醫是靠自身免疫力來治病的,津液的功能也就是自體免疫力功能。由此可見津液原則在《傷寒論》的三大臨證原則(津液,病位,祛邪)中是占首要地位的。這裡講一下三大臨證原則:

津液原則涵蓋的方法主要有建中,滋陰,扶陽,清熱下熱等,這都是救津液的方法;

病位原則主要就是病在表從表解,病在里從里解,病在半表半里和解;

祛邪原則里的邪是什麼?諸如飲,濕,痰,氣,痞,淤血,宿食,癰膿,表裡寒熱之類都是邪。

救里用四逆湯。服了四逆湯之後,腹瀉止住了,只是身疼痛了,說明病不在太陰了,應該轉為太陽了,那用桂枝湯救表就可以了。

這裡「急當救里」的「急」,不是緊急的意思,而是迅速的意思。三陰病本就該先里後表。後文「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是迅速的意思,有表證就該治表,沒有表證緊急不緊急的。

原文:

92 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四逆湯方。

註解:

「發熱頭痛」,「身體疼痛」,這是有表證。

「脈反沉」,脈沉,病在里,這裡指的是里陰證。在臨證上,里陰證的沉脈一般會是沉弱或沉細。

整條連起來解釋是這樣:「發熱頭疼」,用了發表葯脈反而沉了,病沒好,身體還疼痛,那就有可能是三陰病的表裡同病。三陰病先里後表,不應該再發表了,就要趕緊救里了,用四逆湯

《傷寒論》部分藥物劑量換算備註:

1斤=16兩=248克=液體250毫升

1兩=24銖=15.625克

1斗=10升=2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

半夏一升=130克

吳茱萸,五味子一升=50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強烏頭1枚小者=3克

強烏頭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梔子10枚約15克

瓜蔞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實1枚約14.4克

石膏雞蛋大1枚約40克

如果中醫愛好者學習《傷寒論》,建議參考胡希恕,劉希彥版本《傷寒論》,必會受益匪淺!

人人都可以成中醫,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俠醫世家 的精彩文章:

龍貓TOC區塊鏈學院-交易所扎堆上線,我們的機會在哪裡?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09

TAG:俠醫世家 |